儿茶酚胺是嗜铬组织分泌的血管活性物质,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嗜铬组织主要分布于肾上腺髓质,有者分布于椎旁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丛(肠系膜、膀胱、睾丸等)。肾上腺髓质既分泌肾上腺素又分泌去甲肾上腺素,而肾上腺素外的嗜铬组织仅分泌去甲基肾上腺素。正常情况下血浆肾上腺素浓度<1.8nmol/L(300pg/ml),去甲肾上腺素浓度3~3.5nmol/L(500~600pg/ml)。儿茶酚胺作用于不同组织上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心血管系统有调节作用。儿茶酚胺通过肝脏降解,其终产物为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由肾脏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尿液儿茶酚胺浓度>591~1 182nmol/24h(7mg/24h)。当肾上腺髓质发生肿瘤、增生,或交感神经节(丛)发生肿瘤时,血中儿酚茶酚胺浓度异常增高(达正常值20~140倍)即为儿茶酚胺增多症。此为围手术期的高危患者,麻醉处理十分困难且风险性极高。肿瘤切除前任何刺激(包括精神刺激)均可诱发高血压危象,肿瘤切除后则突发低血压危象,且可随时发生致命性心律失常而死亡。故围手术期处理医生应熟知其病理生理变化并予正确处理,以策安全。
【分类】
1.按病变部位分类 分为肾上腺髓质内(肾内型)嗜铬细胞瘤与肾上腺以外(肾外型)嗜铬细胞瘤,前者约占90%,后者仅占10%。
2.按病变数量分类 分为单发性嗜铬细胞瘤与双侧嗜铬细胞瘤,前者占85%~90%,后者占10%~15%。
3.按病变性质分类 分为良性嗜铬细胞瘤与恶性嗜铬细胞瘤,前者约占90%,后者占10%。
【原因】
1.肾上腺髓质腺瘤 病变位于肾上腺髓质。
2.肾上腺髓质增生 肾上腺髓质呈弥漫性增生。
3.交感神经节肿瘤 位于脊柱两侧的交感神经节。
4.交感神经丛肿瘤 位于肠系膜、膀胱、睾丸等处的嗜铬组织。
【诊断依据】
1.病史 有心悸、脉快、出汗、高热或怕热,体重减轻及高血压病史。
2.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高血压且伴心悸、头痛和出汗三联征,其相关系统表现如下。
(1)循环系统:肾内型因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故表现为高血压和心动过速。肾外型仅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呈高血压而不伴心动过速。大量儿茶酚胺使周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后负荷且直接损害心肌,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并出现退行性变、坏死、心肌水肿及纤维变性(称儿茶酚胺心肌病),严重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脏肥大、左心衰竭或肺水肿。此外均有高血压,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作。
(2)神经系统:常有头痛、视力模糊、腱反射亢进、肌肉震颤,有者意识障碍或癫样大发作,重症可有脑血管破裂而致颅内出血。
(3)消化系统: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痛,胃肠道出血或腹内肿块(肾外型)等。
(4)泌尿系统:尿中常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BUN升高,若为膀胱内嗜铬细胞瘤可有无痛性血尿。
(5)其他:常伴高血糖、高血钾、高血钙、高脂类、高酶类、高体温与高代谢等。
3.辅助检查
(1)一般性检查:体温、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
(2)血浆电解质:血K+、Ca2+、Cl-等。
(3)查血糖。
(4)查血脂。
(5)儿茶酚胺测定:正常人血浆儿茶酚胺浓度为150~500pg/ml,尿中含儿茶酚胺25~125μg/24h。多数病例>300μg/24h,甚至达1 000μg/24h。
(6)VMA测定:正常人24h尿中排出4~10mg。发作期大多数介于10~25mg/24h,最高达100~195mg/24h,非发作期可正常。
(7)尿3-甲氧肾上腺素测定:此为形成VMA前的儿茶酚胺的代谢产物,其诊断价值高于VMA。尿内正常值为125μg/24h,嗜铬细胞瘤可高达1 300μg/24h。
(8)B超、CT、MRI:对可疑部位进行检查,利于病变定位。
(9)药物试验:鉴于激发试验可诱发高血压危象,故已不推荐使用。当血浆儿茶酚胺浓度增加(1 000~2 000pg/ml)时,可作药物抑制实验。口服可乐定可抑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泌儿茶酚胺,但不抑制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此外,酚妥拉明试验也可用于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10)131I-间位碘胍造影:对诊断和定位均有帮助,尤其适于肾上腺外或转移肿瘤的诊断。
4.诊断标准 有相关病史及临床表现,血浆儿茶酚胺>1 500pg/ml,或去甲-3-甲氧肾上腺素>500ng/L。尿儿茶酚胺水平>300μg/24h,VMA>10mg/24h或尿总3-甲氧肾上腺素>125μg/24h,即为儿茶酚胺增多症。CT与MRI检查,可发现肿瘤影像。
【病因治疗】
手术切除增生的嗜铬细胞或腺瘤,恢复儿茶酚胺的正常分泌。
【对症处理】
1.肾上腺素能阻滞药
(1)酚苄明:又名苯苄胺(Dibenzyline),是α受体阻滞药,作用持续时间长达24h以上。用其控制高血压,每次用量10~30mg,3/d。多数患者每日需80~200mg,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用其做术前准备,需用药2~4周。
(2)酚妥拉明:又名苄胺唑啉(商品名瑞吉亭),也是α受体阻滞药,起效快且持续时间短(5~10min),用于术中控制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的治疗。始用剂量为50~300μg/min,根据血压调节其滴速。
(3)哌唑嗪:此为短效作用的α受体阻滞药,因易致直立性低血压而只在卧床时应用,剂量为2~4mg/d。
(4)普萘洛尔:此为β受体阻滞药,用于治疗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心绞痛和高血压,口服10~20mg,3/d。因其对β1受体与β2受体有同等强度的阻滞作用,故有哮喘史者禁用。
(5)阿替洛尔:此为特异性的β1受体阻滞药,减慢心率十分明显,50~100mg/d,口服。
(6)艾司洛尔:此药选择性阻断β1受体而减慢心率,对心功能影响极小,用于治疗心动过速、心绞痛与高血压。用量为50~ 300μg/(kg·min),静脉连续滴注或泵注。
(7)拉贝洛尔:又名柳胺苄心定,为α受体与β受体双重阻滞药,而以β受体阻滞为强(强于α受体阻滞7倍)。术前300~400mg/d,分次口服,连用1~2周。静脉注射用量为5~25mg,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有哮喘史者禁用。
2.儿茶酚胺合成阻滞药 2-甲基对位酪氨酸与酪氨酸有竞争作用,从而抑制儿茶酚胺合成。600~1 200mg/d,分次服用。
【手术与麻醉】
1.手术相关问题 一旦确诊为嗜铬细胞瘤或髓质增生,即应及早手术予以切除。然而,有严重并发症、高龄患者或有转移的恶性肿瘤则不适于手术,可用药物治疗。
2.麻醉考虑
(1)术前准备:周密而充分的术前准备,可减少麻醉意外和手术死亡率。术前准备约需2周时间,使其达下列标准时手术较为安全。①术前24~48h连续监测血压,使其达165/90mmHg;②体位性低血压不低于80/45mmHg;③心电图示ST-T改变已恢复正常,极少发生室性期前收缩。一旦决定手术,即应安排在术日第一台实施而不应拖延。
(2)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虽可完成手术,但术中血压波动剧烈,故以气管内全麻为宜。术前给予巴比妥类或苯二氮类(地西泮0.3mg/kg)镇静,心动过缓伴低血压者给予阿托品。因吗啡有组胺释放作用而诱发儿茶酚胺释放,故应慎用或不用。麻醉诱导应平稳,为减轻插管时心血管反应可先静脉注射地西泮0.2mg/kg或咪达唑仑0.1mg/kg,入睡后静脉注射丙泊酚1.2~2.0mg/kg与芬太尼5~10μg/kg及维库溴铵0.1mg/kg(或罗库溴铵)。氯琥珀胆碱释放组胺而不宜应用,若用氯琥珀胆碱应先给予小量非去极化肌松药。气管插管前可先以面罩吸入恩氟烷或异氟烷,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mg/kg。待咬肌松弛满意后窥喉插管,争取一次成功。插管后可吸入异氟烷、恩氟烷、七氟烷,并用非去极化肌松药(维库溴铵、罗库溴铵)维持麻醉。由于地氟烷兴奋交感神经可致心血管功能不稳定,故不推荐使用。氟烷增加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可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室纤颤而应禁用。氯胺酮通过兴奋交感神经升高血压并增加心率,也不宜应用。有人认为氟哌利多可引起儿茶酚胺释放而诱发高血压,不宜应用。麻黄碱、阿托品、肾上腺素、阿曲库铵、泮库溴铵、曲马朵和氯丙嗪等,也不宜应用。
(3)麻醉管理: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SpO2,麻醉平稳后置尿管并测每小时尿量。重症应行桡动脉与颈内(或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监测直接动脉压与CVP,有条件者应监测ETCO2并间断行血气分析。由于儿茶酚胺分泌过多而使血管处于痉挛状态,故此症多有潜在性的低血容量与血浓缩而需积极扩容治疗。至少开放2条静脉通路,在肿瘤切除前通常需逾量输液1 000~1 500ml。此外,急救药与电除颤器一应俱全,以备急需。
(4)高血压危象:肿瘤切除前任何刺激(包括精神刺激)均可使血压升高,尤以探查肿瘤时为剧。凡收缩压>250mmHg且持续1min,即为高血压危象。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因此,当收缩压超过原值1/3(或200mmHg),即应暂停手术并从三通开关推注降压药,如乌拉地尔(25mg)、酚妥拉明(2~5mg)、硝普钠(1μg/kg)或硫酸镁(40~60mg/kg)。根据血压及时调节降压药浓度,待血压稳定后可继续手术。
(5)低血压危象:当肿瘤的回流静脉被钳闭后,血中儿茶酚胺浓度骤降,血压也随之降低。当收缩压<70mmHg且持续1min,即为低血压危象。如不及时处理,可致休克甚至心搏骤停。为防止此危象发生,于结扎肾上腺血管和切除肿瘤前应停用α受体和(或)β受体阻滞药,并加快输液或适当输血。若发生低血压,首要措施仍是快速补液(平衡液及1/2胶体液)。若不能维持有效灌注压应给予直接作用的升压药(去氧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必要时可滴注去甲肾上腺素。并在CVP指导下合理扩容,纠正低血容量且避免心力衰竭与肺水肿。如为双侧肾上腺切除,还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100~200mg)。
(6)心律失常:手术任何阶段均可发生心律失常,尤其室上性心动过速与室性心动过速,如不及时处理可致心搏骤停。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应静脉注射普萘洛尔(1mg/次),也可滴注艾司洛尔50~300μg/(kg· min)。若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可给予利多卡因(1~2mg/kg)或胺碘酮。发生室颤时,立即行电除颤(第13章)。
(7)术后处理:①约50%患者手术后仍有高血压并可持续72h以上,多因疼痛、尿管刺激或缺氧与二氧化碳蓄积引起,解除原因后如不恢复可给予降压药;②也可发生低血压,是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多为出血、低血容量或α受体阻滞药的残余作用所致,故应在CVP指导下输血、补液,必要时给予升压药;③低血糖可在术后早期出现,是因儿茶酚胺浓度骤降而解除对胰岛β细胞的抑制作用之故,因严重低血糖可致休克,故应及时监测并补给高糖溶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