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多种酸性物质,其中非挥发性酸均来自细胞内代谢,包括高能磷酸盐(ATP)转化、糖类的无氧酵解、酮体生成及某些氨基酸代谢等,如ATP4- ADP3-+Pi 2-+H+;葡萄糖乳酸根-+H+;脂肪酸4酮酸根-+4H+;半胱氨酸尿素+CO2+H2O++2H+;赖氨酸+尿素+CO2+H2O+H+。
成年男性正常代谢时,每天产生非挥发性酸40~60mmol,因其对身体负荷极小,即使数天不清除也无重大影响。但在异常情况下,由糖类和脂肪不全氧化所产生的非挥发性酸明显增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每天可产生β-羟丁酸500~1 000mmol。心搏骤停时乳酸产生速度可达72mmol/min。
成年人每天细胞有氧代谢产生CO2(挥发性酸)约20 000mmol,在碳酸酐酶催化其可逆反应可改变[H+]:CO2+H2O H2CO3H++。
生理情况下,组织产生CO2是H+的最大来源,呼吸紊乱通过影响PaCO2而使体内[H+]发生改变。细胞内产生的H+经跨膜流动机制向细胞外流动,因此ICF中[H+]高于ECF。正常情况下,ICF的[H+]为80~100nmol/L,ECF的[H+]仅40nmol/L(1mol=109 nmol)。目前,还不能常规测定ICF的[H+],只能以动脉血气检测结果作为ECF酸碱平衡状态并用其作为反映全身酸碱平衡状态的窗口。正常血浆[H+]是40± 4nmol/L。pH是[H+]以10为底的负对数,40nmol/L的[H+]可简单表示为pH 7.4。[H+]越高pH越低,反之亦然(表28-1)。
表28-1 pH值与氢离子浓度(nmol/L)的关系
人体可耐受[H+]的范围为16~160nmol/L,其pH变化仅7.8~6.8。[H+]过高或过低均可引起蛋白质电荷、形态和功能改变而危及生命(表28-2)。身体虽然不断产生酸性物质,但因其存在碳酸氢盐、蛋白质和磷酸盐及血红蛋白等完善的缓冲系统及肺、肾、肝等健全的调节能力,而使体内[H+]维持在最适宜的范围(表28-3)内,此过程即为酸碱平衡。
表28-2 不同临床情况下血浆氢离子浓度范围
表28-3 身体正常酸碱值范围
体液的酸碱平衡状态一旦被内在或外在因素打破,即发生酸碱失衡。临床上对酸碱失衡的分析与处理步骤如下:①根据PaCO2判断呼吸异常程度;②根据[]或BE判断代谢异常程度;③对酸碱平衡紊乱做出初步诊断;④根据AG对代谢性酸中毒进行鉴别诊断;⑤判断身体代偿反应程度;⑥根据致病原因和发生机制确定治疗方案。
临床上,依据血气分析结果可作出如下诊断:①酸血症,pH<7.36([H+]>44nmol/L);②碱血症,pH>7.44([H+]<36nmol/L);③酸中毒,如不代偿可造成酸血症的情况;④碱中毒,如不代偿可造成碱血症的情况。应该明确,酸血症与碱血症不可混同于酸中毒与碱中毒,前者为单纯pH值改变,后者则伴BE(代谢性)或PaCO2(呼吸性)异常(后详)。
通常,将酸中毒或碱中毒分为呼吸性和代谢性两类。呼吸性酸中毒指原发性(非代偿性)PCO2升高至44mmHg以上,其他导致酸血症的原发过程为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指原发性PCO2降低至36mmHg以下,其他导致碱血症的原发过程为代谢性碱中毒。临床上,有4种基本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包括呼吸性酸中毒、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围手术期患者可仅有一种酸碱平衡紊乱,也可并存一种以上的酸碱平衡紊乱(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后者临床表现更为复杂。
除非有医源性因素(不适当的机械通气、长期胃管吸引或给予碳酸氢钠),否则一般情况下,多数酸碱平衡失常均起源于细胞内。然而,迄今只有继发的细胞外成分变化才能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而被发现,并依此推测细胞内发生的紊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