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与管理

抗感染药物使用原则与管理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支柱。因此,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建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规定,对保护免疫力低下病人,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摆到重要的位置。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用药应做联合药敏试验。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制度,建立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和咨询工作,定期进行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和分析,定期公布细菌耐药情况,给临床医师提供用药信息及用药依据。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支柱。随着医院感染的上升和发病特点的研究,打破了人们对抗生素的迷信,看到了它们既具有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面,又有使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的一面,从而引起感染病原菌的性质发生改变并造成一大批耐药菌株。尤其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产生了像MRSA、MRSE、VRE、MD-TB这样的多重耐药菌株,给医学界带来新的威胁。事实证明,以药物敏感实验指导用药和对已经产生耐药性的抗生素减少使用,都可减缓和改善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因此,加强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建立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规定,对保护免疫力低下病人,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摆到重要的位置。抗感染药物合理使用原则主要有:

(1)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使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疗程,密切观察药物效果和不良反应。凡是病毒感染不要用抗菌药,在尚无细菌鉴定和药敏报告情况下,可参考本院或本病房药敏报告情况,预测病原菌种类进行试验治疗,待药敏结果报告后调整用药或在治疗3d后未见效,再更换为其他药;力争尽早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必要时可多次连续采样送检并做需氧、厌氧、真菌的鉴定;建立常规药物敏感试验制度,根据药物敏感结果,尽量选用窄谱抗菌药。

(2)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联合应用原则:正确掌握联合用药特征: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用单一药难以控制的感染;考虑有二种菌以上感染;深部医院感染或药物难以渗入;慢性迁延感染。为减少药物毒性反应联合用药应做联合药敏试验。采用协同、相加作用的药物,而不要采用拮抗或无关作用的药物。

(3)严格控制和合理采用预防用药的原则:清洁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伤口,一般不必预防用药;手术时间过长或术后可能高发感染的手术可采用预防用药;预防用药应选用毒性小、针对病原菌的抗菌药物;一般预防用药在术前1h或麻醉开始时给予抗菌药物;手术超过6h,术中增加1次给药;术后用药一般24h,无感染症最迟不超过72h。对密切接触严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和防止某些感染症复发时,可采用非外科预防用药。

(4)限制皮肤、黏膜的局部用药。

(5)应用抗感染药物前要及时和正确的留取临床标本,提高医师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和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用药。

(6)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注意剂量、间隔时间、途径、疗程和合理的给药方法。

(7)密切观察病人的菌群变化,及时调整抗感染药物。

(8)注意药物的经济学,降低病人抗感染药物费用支出。

(9)要开展耐药菌株的监测,尤其是MRSA、MRSE、VRE。

(10)强调综合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减少对抗感染药物的依赖。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制度,建立抗感染药物应用的指导和咨询工作,定期进行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监测和分析,定期公布细菌耐药情况,给临床医师提供用药信息及用药依据。通过举办讲座和培训,更新知识,提高医师合理用药水平。另外,还应注意加强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的研究。总之,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的管理在我国是个艰难而长久的工作,各级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工作做细做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