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的可行性与模式定位
应向伟 沈悦林 汪光年 龚 勤 俞志华
王幼丽 沈惠云 王 薇 侯翠香 舒 畅
(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浙江杭州310006)
作者简介:应向伟,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
摘 要: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建“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的可行性,并进行国内外有关期刊联盟的实证分析,最后提出长三角科技期刊联盟的性质与模式定位。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科技期刊;发展联盟;模式定位
2010年7月,《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由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努力建设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示范区、改革创新的引领区、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国际化发展的先导区,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长三角区域规划的批准实施,为开创长江三角洲科技合作与交流新局面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科协系统长三角科技论坛和科委系统的长三角科技合作已进行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当前的形势下很有必要深化和提升。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创建“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对增强科技期刊的实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为国内区域性的期刊联盟先试先行积累经验,意义深远。
1 期刊联盟的内涵
1.1 “联盟”的含义
“联盟”的含义在《辞海》和《新华汉语辞典》中的解释是:①国家、阶级、政党和团体之间结成的联合关系,如工农联盟;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共同行动订立盟约所结成的集团,也指个人、集体的联合。由此引申,“联盟”的含义是若干个体(或团体)联合而形成的组织,更精确地说是订立并遵守盟约、有着共同目标和行动、由个体(或团体)联合而成的组织。对于组建期刊联盟而言,期刊、出版社、期刊协会或编辑学会等与期刊相关的组织,都可以成为联盟的成员。
1.2 “战略联盟”的特征
“战略联盟”近年来比较时兴,在科技、经济、社会的很多场合应用,比起单纯的“联盟”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方面的意义。“战略联盟”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或团体)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等特定战略目标,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同时通过某种方式建立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在某些领域采取协作行动,从而取得“共赢”效果的一种联合组织。战略联盟一般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组织的松散性;②行为的战略性;③合作的平等性;④合作关系的长期性;⑤整体利益的互补性;⑥管理的复杂性。
1.3 “期刊联盟”的性质
由上述概念可以推论,“期刊联盟”即由各期刊(杂志社、编辑学部)或期刊团体(期刊出版社、期刊协会、编辑学会等)联合而形成的组织,该组织有着自己的章程(盟约),有着共同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付之行动,以达到共同繁荣的目的。
“期刊联盟”实质上是一种战略联盟,是多个期刊及相关的个体(或团体),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繁荣事业,建立一种各自独立、平等协作、较为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而形成的联合组织。
百度百科的解释为:期刊联盟意为学术期刊杂志的集合地,包括省级、国家级、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等各个级别的工程技术、教育、经济、管理、医学类期刊。常见的组织机构以期刊论文数据库和期刊论文征稿网站为主,如维普资讯、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还如期刊联盟、论文天下等期刊论文网站。这些组织和机构为广大学者、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学术交流互动的平台。
1.4 国际期刊联盟(FIPP)宗旨
FIPP的宗旨是为各国期刊出版商在编辑、文化和经济利益方面进行以下工作,不论是印刷版还是电子版。
(1)信息:FIPP提供一个为出版商加强世界范围内的信息联系的平台,以加强知识、经验和看法上的交流。
(2)出版自由:FIPP支持并保护多元化的出版商的自由。
(3)广告自由:FIPP支持广告自由和广告语言的自由使用,并在全世界范围推动刊物的广告活动。
(4)发行自由:FIPP支持并保护出版物发行的自由,同时赞成所有的出版商有同等的机会接触所有的市场和消费者。
(5)知识产权:FIPP保护出版者拥有任何形式的知识产权。
(6)环境保护:FIPP支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并且能在刊物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到这一点。
2 创建“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的可行性分析
2.1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观需求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同时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而又要求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在贯彻实施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宏观背景下,研究创建“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推进科技期刊事业的发展,不仅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也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
2.2 长三角经济、科技、文化在国内发挥优势与引领作用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国函〔2010〕38号)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优越,自然禀赋优良,经济基础雄厚,体制比较完善,城镇体系完整,科教文化发达,一体化发展基础较好,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具有高起点上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机遇。对长三角区域的“定位”要求,即努力使长江三角洲地区逐步成为空间结构合理、城市和产业分工明确、经济规模明显放大、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全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成为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导区,全球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技术研发中心和物流中心。
长江三角洲区域,由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16个经济发达城市组成,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全球六个超大城市群之一”。2010年,长三角两省一市GDP总量为85524.9亿元,同比增长18.23%,占全国GDP总量的21.49%。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18.99%,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36.60%,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14.74%,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国47.89%。《长三角科技合作三年行动计划(2008—2010)》明确提出,到2010年区域研发投入占GDP比例将达到2%以上,苏浙沪区域的百万人年专利授权量将达800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5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50%以上,实现由“长三角制造”向“长三角创造”的宏大转变。长三角区域在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在全国率先发展、起引领作用是义不容辞的。
2.3 长三角科技期刊在国内的地位及发展的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区域经济蓬勃发展,促使了知识经济和社会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文化产业中的期刊业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块。近年来,三大区块内期刊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行业性试点向跨地区、跨行业外延式发展,形成了三大都市圈的区域性报刊产业集群现象。三大区域期刊发展具有共同点:出版资源丰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拥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一大批优秀人才;建有较高水准的信息基础设施和发达的交通网络;较早地进入市场竞争的过程,具备了市场化趋势所需的经营理念和运作能力。这些特点,为三大区域期刊产业集群创造了有利的条件。2010年这三大地区共出版期刊5025种,占全国期刊品种总数的50.84%(表1)。2010年中国三大区域主要城市每百万人拥有期刊数量见表2。
中国期刊发展的历程离不开这三大区域。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期刊以上海为龙头,90年代广东期刊膨胀式发展,取代了上海期刊的老大地位。21世纪,北京、上海成为国内期刊流动的首选到达地。21世纪中国期刊依然朝着主要路线发展,其常规性市场竞争主要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
表1 2010年中国三大区域期刊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1)。
表2 2010年中国三大区域主要城市每万人拥有期刊数量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三大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期刊发展水平呈明显的不协调性。长三角的经济总量位居三大区域经济之首,占全国GDP总量的21.49%,但其期刊品种数占全国比例只有13.33%,不到京津地区的一半。由此看来,加快长三角地区的科技期刊发展势在必行,创建长三角科技期刊联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4 “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已打下有力基础
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江苏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共同主办的“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从2004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8届。近几届交流的主题分别是:科技期刊体制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科学发展,提高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长三角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新形势下科技期刊的创新建设等。该论坛是为促进我国区域性科技期刊群体做大做强、联合发展而搭建的交流平台,为我国科技期刊近年来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广大科技期刊界人士的肯定与好评,同时也建立了一种友好的合作机制。
2010年在杭州举办的第7届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由浙江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首先提出了创建“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的议题,上海李建彬、刘梦园提交了《长三角区域科技期刊联盟发展模式的探索》论文;2011年在上海举办的第8届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又进行了探讨,为创建“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3 国内外期刊相关联盟的实证调研
3.1 国际期刊联盟
国际期刊联盟成立于1925年,全称Federation Internationa1e de 1a Press Periodique,简称FIPP,是在20世纪初期刊出版业日渐发展繁荣的条件下,世界期刊业界自发组成的非政治性、非营利性的国际期刊行业组织,总部设在伦敦。目前,国际期刊联盟已拥有800个会员单位,有国家期刊协会规格的会员约40个,大型期刊出版公司会员90多个,会员单位所代表的期刊超过全世界期刊的半数以上,是期刊业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为广泛的国际行业组织。中国期刊协会2000年10月加入国际期刊联盟,并于2004年被推选为国际期刊联盟董事会成员。由国际期刊联盟主办的世界期刊大会,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期刊行业盛会,两年举办一次。每届大会都有1000名左右的国际期刊出版业精英人士参与,对加强全球期刊业交流,促进各国、各地区期刊业的繁荣起到重要的作用。2007年,在北京召开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的主题是“杂志丰富你的世界”,主要围绕“传统期刊出版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商业与专业期刊:从传统出版业向多媒体的转变”等诸多期刊业发展的热点议题进行。
3.2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中华医学会拥有百年办刊历史,其主办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刚刚庆贺了120周年华诞。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杂志已达124种,形成了国内外医药卫生界数量最大的期刊群。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是以编辑出版中华医学会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为主要任务的全国医学期刊出版机构,也是中华医学会对其所主办的各类医学期刊实施管理的重要业务部门。2007年7月,中华医学会启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据库邀标工作,旨在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达到建立品牌、规范市场的目的,进一步拓展纸版期刊的服务和影响,打造数字化医学期刊信息服务平台。2008年2月,中华医学会与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在京签署独家期刊数据库合作协议。2009年6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医学会杂志社成立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向新世纪的目标“传承百年经典、铸就精品中华期刊群,再现世纪华章、打造医学信息新航母”迈进。
3.3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是中国科学出版集团核心出版企业——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组建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家科技期刊出版基地”的运营主体。于2010年6月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正式成为专门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投资管理、广告、发行、培训、数字出版等业务为一体的专业出版机构。
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现有编辑业务部、期刊出版部、业务发展部、市场部、生产业务部、数字出版部、综合管理部七个部门,专业服务于科技期刊出版全过程。公司依托中国科学院和科学出版社的品牌优势,以“汇集科技期刊精华,促进学术出版繁荣”为使命,以“创新机制、打造平台、提升能力、集聚资源”为宗旨,通过专业化的期刊编辑与出版,推动科技期刊的转型与发展,引领科技期刊发展方向。
中科期刊汇聚了科学出版集团260多种专业科技期刊,每年出版科技论文3万余篇。同时,每年都会有20多种新的期刊加入,形成了以地球科学、生命科学、技术科学等为主体的科技期刊学科集群,构成了我国科技期刊出版的第一方阵。
3.4 图情期刊联盟网
2011年7月,《图书情报工作》创刊55周年纪念暨图情期刊联盟网上线发布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院士厅隆重举行。图情期刊联盟网网址:http://www.1isjourna1.net。图情期刊联盟网以建立大型图情期刊出版门户网为平台,集聚各刊优秀出版资源,为读者、作者、编者和期刊社提供期刊服务与专业资讯平台,以集成化的运营模式提升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图情期刊联盟网提供的主要功能有:提供各加盟期刊及行业信息资讯发布服务,加盟期刊已发表论文的在线检索、查询、电子订阅服务,图情学学术会议、培训等在线注册与管理服务,图情领域大型专题活动的深入报导服务,加盟期刊在线办公系统服务,图情行业信息与产品服务。包括《图书情报工作》、《大学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图书馆建设》、《图书与情报》等在内的近30家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参与共建。
3.5 中国航天科技期刊联盟
中国航天科技期刊联盟是由中国宇航学会组建的专业期刊联盟,有《宇航学报》、《导航与控制》、《现代防御技术》、《航天器环境工程》、《航天控制》、《推进技术》、《宇航计测技术》、《太空探索》、《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航天器工程》和《航天标准化》等航天科技期刊参加。联盟定位为符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关于科技期刊体制改革文件精神的要求,走集群化、市场化发展道路,搭建期刊数字网络化平台,向国际市场进军,创立航天品牌期刊,联动各期刊共同发展、做大做强,是中国航天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联盟机制将建立在各期刊自愿加入、实现共赢的原则上,联盟的章程、管理办法、权益等需民主投票通过方可生效。联盟实现联盟刊物的资源共享,联盟为各刊物构建公共网络平台,建立有进有出的监管机制。联盟起草了《中国宇航学会航天期刊联盟章程》。
3.6 中国地产杂志联盟
中国地产杂志联盟把行业内外的房地产期刊及企业自办的刊物纳为一体,结成中国房地产杂志联盟,旨在通过各期刊之间的比较与借鉴,达到相互沟通、学习,共同进步之目的。参与的杂志有《租售情报》、北京《楼市》、《百年建筑》、《中国房地产》、《城市开发》、《中国房地信息》、《观点地产》、成都《居周刊》、《房地产报》(周刊)、《长沙房地产》、《365南京楼市》、《楼市》(杭州)、《东南置业》、《万通》、《万科》周刊、《中国商业地产界》、《南方房地产》和《浙江房地产》等。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从2007年起,召开中国房地产期刊大会,大会表彰优秀期刊、编辑、记者、通讯员以及通联合作单位,并对房地产期刊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授予最具推动人物和创新探索称号。
3.7 中国清洁能源行业《期刊联盟》
中国清洁能源行业《期刊联盟》是一个专业网站打造的一个品牌栏目。格润清洁能源网是中国清洁能源行业第一个互联网上的知识+商务平台,是目前清洁能源产业人群获取行业资讯和交流的最大网络平台。该网联合行业优秀期刊,联合打造《期刊联盟》栏目,充分发挥媒体网站的优势,为清洁能源行业的优秀期刊志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将最精彩的杂志封面、最富内涵的杂志文章推介给广大网友。参与的期刊有《风能产业》、《天然气工业》、《风能世界》、《中国沼气》、《风电设备》、《太阳能光伏》、《中国能源》、《中华新能源》、《清洁能源》、《电网与风电设备》、《太阳能学报》、《能源》、《农村可再生能源与生态环境杂志》和《太阳能》等。
3.8 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
首都医科大学是一所以医学学科为基础的医学多科性大学,拥有10个本部学院和18所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共创办科技期刊27本。在自愿平等、友好协商的原则下,27本期刊中23本期刊编辑部达成了成立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的协议,并于2011年3月正式成立了“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Journa1 Union of Capita1 Medica1 University,JUCMU)”。
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秉承“平等自愿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是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系统内科技期刊自愿结合、依法成立的公益型、学术性的群众团体,其目的是提高首都医科大学科技期刊编辑实务水平及期刊的学术水平,宣传和展现首都医科大学的科技成果。联盟的宗旨即“优势整合、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联盟成立以后,积极开展了各项协作工作。首先,搜集整理了各期刊编辑部的相关信息,由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对信息统一进行了规范并发布于首医网站以做宣传。另外,邀请了《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杂志》(英文版)总编辑以及《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统计审稿负责专家为联盟成员作了稿件英文写作和编辑以及统计问题的系列讲座。目前,正致力于以下几项工作内容:
(1)进一步规范和细化联盟章程,使每项工作有章可循。
(2)建立统一规范的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数字化平台,作者和读者通过平台,可方便快捷地了解联盟各期刊情况和征稿要求,选择自己有需要的期刊进行阅读,并通过此平台选择自己需要的期刊进行网上投稿并跟踪稿件信息。通过数字化平台,各期刊编辑可以共享审稿专家库,针对稿件内容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还希望通过该数字化平台,供每个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联盟内各期刊的论文,实现期刊的开放获取(open-access)。
(3)积极申请相关课题并寻求合作,以保障联盟的长远发展,不断扩大联盟影响力,提高联盟内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的成立,是在我国新形势下对出版行业改革、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的一个积极探索。对于联盟的发展,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协调,比如细化章程和管理制度、开拓联盟合作内容、建设数字化平台、资金支持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发展中思考并解决。
3.9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联盟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展开和出版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期刊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入选教育部“名刊工程”的近20家综合性学报于2011年2月联合创办了“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采取网络虚拟重组模式,迈出了专业化、集约化和数字化发展的步伐。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具体方案是:
(1)继续做好纸本名刊综合性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2)成立由各综合性学报组成的联合编辑部,对拟在各综合性学报发表的文章同步进行数字化、专业化编排,在主要一级学科,联合打造共建共有的、权威的系列专业期刊,包括:《马克思主义学报》、《文学学报》、《哲学学报》、《历史学报》、《政治学报》、《经济学报》、《法学学报》、《社会学报》、《教育·心理学报》、《传播学报》等。
(3)名刊综合性学报与系列专业期刊相依共存,各展其长:在论文组合上,分别以综合性和专业性见长;在出版载体上,分别以纸本和数字版为主;在出版时间上,完全同步或后者更早;在传播途径上,前者以保持纸本传统为主,后者则主打更为迅捷的网络渠道。
(4)系列专业期刊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整体传播。中国知网将在技术环节全面配合,并在知网首页设立专门入口,可进行仿纸本的全本阅读和进行各种检索,并向专家学者定点推送;还将为系列专业期刊建立专门网页,开辟工作交流及编读往来平台。
该方案从突破传统的期刊包装方式入手,变一校一刊、各自为政的综合性期刊为打破校域界限、集中名校科研优势的系列专业期刊,通过网络和推送等新型手段,强化传播效果,从而实现构建高校权威专业期刊的目标。
“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创刊1年多来,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在网刊建设方面也已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期刊样式,在推进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实名注册、宣传推广、体制保障、资金来源等,还需要在今后的努力探索中进一步完善。
3.10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2008年,在教育部、团中央支持下(教育部教办厅函(2008)28号文),中国青年报牵头发起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该联盟的使命是:加深、加强全国高校传媒(包括校报、学生报、校园网、校广播电台、校电视台等)之间的交流,实现资源和资讯共享,为各高校校园媒体搭建一个交流、共享、提高、互惠的合作平台。
服务内容:对加盟学校的新成果、新经验、新突破及新典型,《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网、中国KAB网,将组织记者编辑,给予重点宣传报道支持,并协调其他加盟校园媒体共同报道;《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每年提供一定数量版面(页面)和专业化的采编指导,以核心理事单位的校园编辑记者为主创办《我周刊》;在理事单位设立中国青年报大学生通讯社,通讯社成员以校园媒体编辑记者为主,经《中国青年报》社审核并颁发相关证件后,通讯社记者稿件将优先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发布;组织加盟校园媒体主编、编辑、记者进行定期培训和研讨,组织成员媒体进行各种新闻专业评选,如“最佳校报”、“最佳校园电台”、“最佳校园网”、“十大校园新闻”、“十大校媒之星”等;《中国青年报》负责建设和维护“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网”,努力打造一个以校媒展示、信息共享、合作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网上互动平台;组织联盟成员单位,提供以“大学生就业创业诚信体验行动”为主的全方位读者服务活动,包括就业、创业、素质拓展、诚信档案、品牌增值等多方面内容。
联盟运行方式:校媒联盟由会员单位、理事单位和常务理事单位组成,理事单位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理事单位所拥有的校园媒体即成为联盟会员单位。联盟最高权力机构为理事会。联盟日常决策机构为常务理事会。理事会选举理事长一名,每届任期一年。联盟下设秘书处,常设秘书处在《中国青年报》社,由常务理事会聘任秘书长一名,副秘书长若干。联盟日常运作经费由《中国青年报》社负责筹集,加入联盟无需支付任何费用。
3.11 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国家科技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及国务院《关于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的重要举措。该联盟是指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联盟的主要任务是组织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围绕产业技术创新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合作,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形成产业技术标准;建立公共技术平台,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实施技术转移,加速科技成果的商业化运用,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联合培养人才,加强人员的交流互动,支撑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科技部已制定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并将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经过科技部的严格筛选和评审,国家已批准组建了20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期刊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联盟的一些做法值得期刊联盟借鉴。
3.12 美国气象学会系列期刊
美国气象学会(简称AMS)创立于1919年。在气象科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AMS陆续创办了系列的气象学专业科技期刊,到现在共有10种期刊,分别是:《大气科学杂志》、《应用气象杂志》、《物理海洋学杂志》、《每月天气评论》、《大气和海洋技术杂志》、《天气和预测》、《气候杂志》、《水文气象学报》、《地球上的交互作用》及《美国气象学会通报》。据SCI的统计数据,除《地球上的交互作用》外,其他9种都是SCI的源刊。
AMS期刊刊载的论文反映着气象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信息,版式一般为12开,以卷为本,每年一卷,各期连续排页,还具备较完备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手段。通过在各刊每期封底上的论文目录、每卷末期所附的该卷著者索引(index to contribution by authors)和主题索引(subject index)及AMS出版的《气象学和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Meteorological and Geoastro-physical Abstracts,MGA)的书上和光盘上进行检索,可以快捷地查找到各期的论文信息。1995年9月,AMS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向全球读者免费提供各刊论文题目表和文摘服务,并提供全文访问的有偿服务。
美国气象学会系列期刊的编辑队伍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科学家组成的精干的编辑队伍(包括主编、编辑),负责期刊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主编将收到的稿件按学科领域分配给不同的编辑,编辑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审稿专家,对稿件进行同行评议,直至对稿件是否录用作出最后的决定,并将决定告知主编和作者。第二部分是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编辑部的工作人员分工细致,包括文字编辑、技术编辑、编辑助理、编辑秘书、编辑协调人、生产经理、生产助理、出版助理等。以上这些人员一般每人负责多个期刊的工作。
从期刊的运行机制可以看出两个特点:期刊稿件的同行评议过程全部由期刊的编辑完成,而这些编辑都是活跃在科研第一线的科学家;期刊编辑、印刷、出版阶段分工细致,流程规范。
4 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的定位
4.1 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的性质定位
“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的性质定位可为:①科技期刊的联合组织;②为科技期刊发展而建立的组织;③为实现共同目标而有共同行动的组织;④各具自身独立性又有较稳定长期合作关系的组织;⑤具有长三角地域范围特色的科技期刊联合组织。
4.2 长三角科技期刊联盟的模式定位
与科技期刊相关的联盟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科技社团模式。如国际期刊联盟、首都医科大学期刊联盟等,以及国内的各类刊协、编协、编辑学会等非营利科技社团。
(2)科技网站模式。如图情期刊联盟网,以网站形式提供论文发表、文献检索等服务。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国内三大期刊数据库实质上也是一种期刊联盟。
(3)行业联合模式。如中国航天科技期刊联盟、中国地产杂志联盟等。
(4)出版集团模式。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中涌现的很多期刊出版集团,如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等。
(5)创新平台模式。如科技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联盟、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
以上模式各有千秋,鉴于目前三地行政分割和体制等众多因素,建议对长三角科技期刊发展联盟的模式选择以“科技社团+X”为基础,采取“先易后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办法逐步叠加,拓展联盟工作,使联盟能更好地为发展期刊事业、促进科技繁荣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