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碘伏消毒剂

碘伏消毒剂

时间:2023-03-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碘伏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消毒,是一种优秀的皮肤消毒剂。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碘伏主要有PVP-I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NP-I。碘伏在国内医院消毒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碘伏不仅扩展了碘的使用范围,亦减少了低效消毒剂在临床的使用,从而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基础上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皮肤得到了保护。

碘伏(iodophor)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溶剂(碘化钾)形成的不定型的络合物,其实质上是一种含碘表面活性剂。碘伏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用于临床消毒,是一种优秀的皮肤消毒剂。国外碘伏的主要品种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商品名为Betadine。我国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研制投产了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VP-I)、聚醇醚碘(NP-I)、聚乙烯醇碘(PVA-I)、聚乙二醇碘(PEG-I)。目前,国内使用最广泛的碘伏主要有PVP-I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的NP-I。

聚乙烯吡咯烷酮-碘(polyvinilpyrolidone Iodine即PVP-I)已收入我国药典(2000年版),药典记载名称为聚维酮碘,又称碘络酮。PVP-I是最早研制出的碘伏之一、它具有许多优良特性,使用者可接受性强,但其表面活性弱。

聚醇醚碘(NP-I)是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完全由自己设计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碘伏,它不仅完全体现了PVP-I的优良特性,而且表面活性强,有更好的去污力,性能更稳定,对皮肤润湿性保护性更好。该聚醇醚碘由北京四环卫生药械厂进行工艺完善、经国内几十所医院临床试验、检测申报,为国内最先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卫消准字批文的产品即四环牌碘伏消毒剂。

碘伏的出现使含碘消毒剂的应用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其克服了碘和碘酊难溶于水、不稳定、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大、着色不易褪色需要乙醇脱碘等缺点,保留了碘酊的良好杀菌性能。碘伏在国内医院消毒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碘伏不仅扩展了碘的使用范围,亦减少了低效消毒剂在临床的使用,从而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基础上使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皮肤得到了保护。

【理化性质】

(1)碘伏各种成分之间不是以化学键相连,所以它不是化合物;碘伏实际上是碘元素与载体以络合或包结的形式借助氢键和其他引力作用形成的分子大小不确定的络合物(图9-1)。所以,碘伏没有固定的分子式和分子量,一般以碘元素作为碘伏有效成分含量的计算标量。经过研究证明,碘与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氢键相连接或存在于表面活性剂的胶束之间,形成比较稳固的结构形式,这种结构正是碘伏稳定的基础。碘伏结构的参考形式见图9-1。

图9-1 碘伏结构

(2)碘伏的化学成分随载体不同而异,但碘伏的基本物理性质极为相似,其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出碘元素的特性。

(3)能作为碘伏载体的化合物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任基酚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等;②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六烷基二甲基苄胺等季铵盐类;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烷基磺酸盐类。但使用最多、性能最好当属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这类表面活性剂对碘的增溶性好、受pH影响小,有利于碘伏的稳定,可制备出有效碘含量高达200g/L的碘伏,且对皮肤有比较好的湿润和保护作用。制备碘伏所用的碘和碘化钾应为医用级或化学纯级,其含量纯度分别为碘99.5%和碘化钾≥99.0%。

(4)聚醇醚碘所用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用化妆品级,质量标准符合GB1790-1994规定:色度(50℃)≤50,羟值(mgKOH/g)107~177,水分0.3%,pH(1%水溶液)5.5~7.0。任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用化妆品级,质量标准为色度(50℃)≤50,羟值(mgKOH/g)82~88,水分0.3%,pH(1%水溶液)5.5~7.0。

(5)聚维酮碘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聚维酮)K30为医药级或化妆品级,质量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残值≤0.2%,水分≤5.0%,烧灼残渣≤0.1%,氮含量11.5%~12.8%,醛(以乙醛计)含量≤0.05%,重金属(以Pb计)≤10ppm。

(6)聚醇醚碘原料产品为棕褐色液体,含有效碘≥60g/L,实际使用浓度的产品为棕红色澄明黏稠液,无沉淀、不分层,pH 2.0~4.0。

(7)聚维酮碘原料产品为棕色粉末,有效碘含量为90~120g/L,实际使用浓度的产品为棕红色澄明液体,无沉淀、不分层,pH 4.0~5.5。

碘伏易溶于水和醇,可与水以任何比例混溶,有碘的气味,着色可用水洗掉。

【制剂及剂型】

碘伏易溶于水和醇,市售产品可用原料碘伏可用纯净水或去离子水经过稀释工艺加工制成含有效碘含量为5~10g/L的产成品。国外文献常见到含量为50~100g/LPVP-I碘伏是指固体碘伏原料原形浓度,实际有效碘含量为5~10g/L。

碘伏溶液随稀释变稀,颜色逐渐变淡即由红变黄,黏度由稠变稀,其稳定性亦下降。当碘伏的有效碘浓度低于2g/L时即不能长期存放,不能作为商品出售。

市售商品碘伏有效碘浓度多为5~10g/L,偶有出售50g/L以上的浓碘伏作为半成品,用时稀释。国外商品碘伏,如Betadine,有时浓度标为50g/L、75g/L和100g/L,但其有效碘含量实际分别为5g/L、7.5g/L和10g/L。

【主要特点】

碘伏与碘酊相比有如下特点。

1.性能稳定 由于碘伏的特殊结构将碘结合包裹,使得碘伏可稳定储存数年而有效碘基本保持不变,但碘伏在使用时可缓慢释放出游离碘,在皮肤上保持持久的杀菌作用。

2.容易脱色 碘伏消毒皮肤时虽有一层黄色,但可用水洗掉,无需乙醇脱碘,亦不会损伤皮肤。碘伏在消毒后的皮肤上留下均匀黄色可作为消毒的标志,也可留下滞留效果,然后可用水洗干净;虽有人提出碘伏消毒后用乙醇脱碘,只是为了皮肤穿刺时更好地看清血管。

3.刺激性小 碘伏完全克服了碘酊对皮肤刺激性,可用其直接消毒皮肤黏膜和伤口而不会使患者感到刺激性疼痛,即使婴幼儿亦可直接使用。

4.含碘浓度低 使用碘酊和碘水溶液消毒皮肤,有效碘浓度均在20g/L以上,而碘伏通常使用有效碘浓度仅为5g/L,极大地节省了碘的用量,且保留了比较好的杀菌效果。

【杀菌作用】

碘伏虽被列入中等效果的消毒剂,但其杀菌谱比其他中效消毒剂广谱,可有效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结核分枝杆菌、病毒、螺旋体、衣原体及滴虫等,碘伏虽可以杀灭细菌芽孢,但需要较长的时间。碘伏属于快速消毒剂,但对细菌芽孢的杀灭速度比较慢。

1.杀灭细菌繁殖体 碘伏杀灭细菌繁殖体所需浓度在10~200mg/L。国内早期的研究报道,10mg/L有效碘的碘伏2min可完全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20mg/L作用4min可杀灭大肠埃希菌和伤寒沙门菌。国产PVP-I经过悬液法实验证明,10mg/L有效碘2min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99.999%,50mg/L完全杀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需要4、6、8min。姚文莉等(1990)报道,50mg/L有效碘1min杀灭布片上白色葡萄球菌,150mg/L杀灭铜绿假单胞菌,200mg/L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国产PVPI用250mg/L有效碘30s完全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沈建忠(1997)报道,国产PVP-I固体碘伏500mg/L有效碘1min对大肠埃希菌只能杀灭99.9%,3min方可完全将其杀灭。邱洪流等试验证明,用含有效碘50mg/L的聚维酮碘消毒液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1min,平均杀灭率为99.87%;而用25mg/L有效碘的聚醇醚碘消毒液对载体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作用1min,平均杀灭率均达到99.9%以上。PVP-I杀菌效果比聚醇醚碘稍差主要是其pH高于聚醇醚碘所致。

2.杀灭真菌和结核分枝杆菌

(1)真菌:对碘伏的抵抗力比较强。较早的实验证明,1 000mg/L有效碘作用5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99.99%以上,50mg/L对毛发癣菌和酵母菌只能起到抑制作用。国产PVP-I用500mg/L作用5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99.9%,15min达到可完全杀灭。国产聚醇醚碘(NP-I)用50mg/L有效碘10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99,999%以上。固体PVP-I用500mg/L有效碘作用8min可杀灭白色念珠菌99.99%。

(2)结核分枝杆菌:碘伏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比较好的杀灭作用,在实验室内用250mg/L有效碘20min可杀灭人型结核杆菌,但非典型结核分枝杆菌对碘伏的抵抗力更强。

3.杀灭细菌芽孢 不同细菌芽孢对碘伏的抗力差别较大。国外较早的研究报道,PVP-I用500mg/L有效碘作用30min、 100mg/L作用4h,可杀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但国内李景芹报道,用1 000mg/L有效碘的碘伏作用30min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只能杀灭99.9%。国产PVP-I在实验室内用250mg/L有效碘60min可杀灭蜡状杆菌芽孢,120min杀灭枯草秆黑色变种芽孢。国产PEG-I和NP-I用200mg/L有效碘30min杀灭悬液内类炭疽杆菌芽孢99.99%,3 000mg/L作用120min可杀灭布片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国内辛忠(1992)报道,固体PVP-I用8 000mg/L有效碘120min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可杀灭99.99%;沈建忠(1997)报道,固体PVP-I用4 000mg/L对悬液内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20min可杀灭99.93%。上述结果显示,固体碘伏杀菌效果要比液体碘伏差。

4.病毒灭活 碘伏对各种病毒都有比较强的灭活作用,美国CDC曾推荐用碘伏作为肝炎病毒的消毒剂。200mg/L有效碘的碘伏溶液在常温下,10min可以灭活普通肠道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和Polio病毒。国产碘伏300mg/L作用30min完全灭活HBV-DNA。黄木杉(1994)报道,用国产PVP-I在清洁条件下,1 000mg/L有效碘可以灭活悬液内HIV达99.9%,30mg/L作用10min可完全灭活悬液内HIV。

【影响因素】

1.有机物 碘伏受有机物影响比较明显,在实验悬液中加体积分数10%小牛血清足可使碘伏杀菌效果明显下降。实际消毒对象上污染的脓血便和皮肤上的污垢及伤口坏死组织等都会影响碘伏杀菌效果。因此,在使用碘伏消毒时必须做好消毒前清洁,以确保消毒效果。

2.pH 碘伏受pH的影响规律同其他卤素类消毒剂一致。当溶液呈酸性时,可加速游离碘的释放,因而可增强其杀菌效果;碱性物质可减弱碘伏的杀菌作用,但某些碱性表面活性剂如季铵盐类只要不使整个溶液变成碱性,反而可增强杀菌作用。

3.温度 由于温度对碘伏溶液内游离碘的释放和碘的蒸发有促进作用,从而影响其杀菌效果。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升高游离碘释放加速,由20℃升到35℃游离碘释放速度提高1倍,同时使碘的活性增强,杀菌效果提高。

4.游离碘浓度 根据碘伏的化学特性,碘伏溶液内游离碘的释放随碘伏浓度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稀释度范围内游离碘释放比例随稀释液变稀而增大。所以,在临床实际消毒过程中,并非碘伏溶液越浓越好,常用浓度为含有效碘5g/L即可。另外,不同表面活性剂载体对碘的释放亦有影响,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比聚乙二醇碘和聚醇醚碘释放游离碘要慢,所以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其杀菌效果稍差。

【消毒机制】

1.碘化作用 游离碘可直接与菌体蛋白以及细菌酶蛋白发生卤化反应,破坏了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2.破坏细胞外层结构 由于碘伏的表面活性和乳化作用,一方面使碘伏穿透性增强,另一方面乳化作用使细胞壁破坏,碘伏大量进入细胞内。张朝武(1991)报道,碘伏破坏细菌胞膜的通透性屏障,致使胞内容物漏出致微生物死亡。近年国内学者研究发现,经氨基酸碘处理的白色念珠菌外层细胞膜电子密度明显降低,继而菌体形态可出现轻度不规则,细胞质中细胞器和核质结构形态混乱。氨基酸碘作用可使白色念珠菌膜蛋白含量减少,细菌碱性磷酸酶和琥珀酸脱氢酶渗出,且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有所抑制;细菌核酸无降解发生,但有少量交联物生成。因此认为,氨基酸碘可使细菌膜通透性明显增加,膜结构蛋白降解,胞质及蛋白酶渗出,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少量细菌核酸发生交联反应。

【消毒应用】

1.手术前皮肤消毒

(1)患者全身皮肤:适用于较大手术患者,一般在术前1d或当天用含有效碘100~200mg/L温水做全身洗浴消毒。方法步骤是:正常洗澡,擦干后用含碘伏温水浸泡或擦拭全身10~20min;然后用无菌毛巾擦干,穿上无菌隔离衣即可进手术室。这样处理可使人体皮肤细菌下降95%,即使到第二天仍可保持75%的降低率。实施这种处理方法对于预防医院内感染特别是切口感染有一定效果。

(2)手术野皮肤:手术区皮肤必须进行严格消毒,碘伏完全可以代替碘酊乙醇双消毒。在进行皮肤清洁后,可用5g/L有效碘的溶液无菌纱布蘸湿碘伏对手术区皮肤由里向外均匀涂擦3次,每次不少于3min,擦干或晾干即可铺单手术。由于碘伏对皮肤无刺激性,所以娇嫩皮肤和黏膜均可用碘伏按上述步骤处理进行手术,如口腔内、鼻腔内、会阴部及阴道内手术均可使用。

(3)术者手消毒:碘伏已广泛用于外科洗手消毒,这对于外科医务人员长期接触洗手消毒剂,用碘伏消毒即可保证消毒效果又避免了消毒剂对皮肤的损伤,的确是外科洗手消毒一大进步。碘伏洗手消毒用5g/L碘伏溶液,目前采用两种操作步骤:①首先用流水肥皂洗手和前臂,然后用无菌刷子蘸第1碗碘伏刷手,自指尖刷至前臂约3min;再换刷子蘸第2碗碘伏刷第两遍约3min,用无菌巾擦干戴手套即可;目前已经有碘伏自动出液器,可用外科刷直接取碘伏即可。②按传统方法,用流水肥皂刷手三遍,用5g/L碘伏泡手5min,或直接将碘伏到入手掌心双手交替擦拭3遍,然后用无菌巾擦干戴手套即可。

(4)新生儿脐带消毒:产科新生儿脐带伤口及其周围皮肤必须严格消毒,最好用碘酊和乙醇双消毒。经试验证明,碘伏作为新生儿脐带伤口及皮肤消毒不仅可达到有效消毒,还具有不损伤新生儿皮肤的特点,但必须使用5g/L有效碘的碘伏至少擦拭三遍,并且每次均应更换棉球;使用含乙醇的碘伏,其浓度亦不可用低于3g/L有效碘的浓度。

(5)注射和穿刺部位消毒:肌内和皮下注射消毒以及静脉注射部位消毒均可采用碘伏擦拭,方法是以无菌棉签蘸取2.5~5g/L碘伏液体,在注射部位由内向外擦拭,连续2次并更换棉签。使用市售碘伏棉签擦拭消毒,也应连续擦拭2次并更换棉签。

2.污染伤口处理

(1)创伤清创前处理:过去用碘酊处理伤口会给伤员带来刺激性疼痛,而用碘伏则完全可以避免刺激性疼痛。可用5g/L有效碘的碘伏溶液直接擦洗污染伤口,直到把污物祛除干净,即可进行清创处理。对于比较深的伤口可用1 000mg/L碘伏溶液进行冲洗直到冲洗液变清,再用5g/L碘伏涂擦。腹部污染手术伤口在缝合之前,可用1 000mg/L碘伏冲洗直到干净为止,这样处理可明显降低伤口感染率。

(2)感染伤口处理:已经感染了的伤口可用1 000mg/L碘伏洗干净伤口分泌物,清除腐败组织,在用5g/L碘伏涂擦,可促进伤口愈合。对于瘘管及深伤口可用碘伏冲洗后,用碘伏纱条引流,亦可促进伤口愈合。

(3)烧伤创面处理:用碘伏处理烧伤创面不仅有广谱抗菌作用,且毒性低,刺激性小,不易产生耐药性菌株。碘伏湿润性强,能穿透焦痂,对植皮组织无损害。一般新鲜烧伤创面可用500mg/L浓度碘伏清洗创面,然后再涂布5g/L碘伏,每隔4~6h涂布1次,24~48h后停止。Ⅱ~Ⅲ度烧伤创面可改用5g/L碘伏乳剂涂布具有良好的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4)术前灌肠防感染:肠道手术前灌肠是术前准备的重要项目,用稀释碘伏溶液灌肠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极大的好处。常用500mg/L浓度的碘伏温水溶液在术前灌注1 000ml,可使肠道细菌总数由109下降到102cfu/ml。

3.黏膜冲洗消毒

(1)泌尿生殖道黏膜:会阴部及尿道口皮肤娇嫩,不适宜用碘酊乙醇消毒。所有损伤性操作均应使用5g/L碘伏对会阴部皮肤及尿道口擦拭消毒,导尿管可用含碘伏的润滑剂,这对于降低导尿引起的感染具有一定的效果。妇产科黏膜冲洗消毒和预防感染,妇产科检查可直接用蘸有碘伏的棉拭子或纱布涂擦会阴部和尿道口及阴道周围,可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对于阴道炎、宫颈炎和宫颈糜烂等的消毒,可先用250mg/L碘伏溶液冲洗直到冲洗干净,然后再用5g/L碘伏擦拭1~2次,不仅可有效杀灭阴道滴虫和致病性念珠菌,亦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感染。

(2)口腔和鼻腔黏膜:用500mg/L有效碘的碘伏溶液漱口3次,可杀灭口腔内链球菌、白色念珠菌和疱疹病毒等,可预防和治疗口腔感染。口腔手术消毒可用5g/L碘伏对手术部位做擦拭消毒,至少擦拭3遍。可用碘伏涂擦法每天3~5次治疗牙周炎等,用蘸碘伏的引流条填充牙根跟管,可加快炎症愈合。用碘伏直接涂擦鼻腔黏膜,可有效杀灭鼻腔内细菌,治疗鼻前庭糜烂。

(3)眼黏膜:很少有消毒剂可用于眼黏膜消毒,但碘伏则可以直接消毒眼睑,100mg/L浓度的碘伏溶液可用于眼黏膜冲洗,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病毒,预防和治疗流行性结膜炎。

4.其他消毒应用

(1)饮用水消毒:碘伏作为饮水消毒剂无毒无味,不形成卤带甲烷等有毒物质。一般洁净水可用10mg/L浓度,即可达到饮用水的消毒要求。

(2)家庭小药箱常备药品:碘伏可代替碘酊、乙醇作为家庭常备的外用药。适合于皮肤、黏膜、伤口及婴幼儿皮肤,用于预防轻度刺伤、割伤、烧伤和烫伤等防感染,亦可用于褥疮的家庭护理,作为外出旅游常备消毒剂等。

【用药浓度】

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对碘伏消毒皮肤黏膜的浓度做了规定,但由于在说明碘伏消毒剂内容与皮肤消毒内容时,采用了不同的描述方式,使得实际使用中有不同的理解。根据碘伏消毒剂实际效果和消毒对象,可将碘伏在皮肤、黏膜消毒中使用浓度3层次,应用4层次掌握。

1.浓度3层次 外科刷手和手术野皮肤和穿刺部位皮肤消毒用浓度为5 000mg/L;肌内和皮下注射部位消毒和黏膜外科消毒用2 500~5 000mg/L;黏膜冲洗消毒用250~500mg/L。

2.应用4层次 外科手和手术部位皮肤、黏膜消毒使用5 000mg/L有效碘浓度;血管及其他穿刺部消毒位使用5 000mg/L有效碘浓度;一般注射部位皮肤消毒用2 500~5 000mg/L;黏膜冲洗消毒用250~500mg/L。

【毒性危害】

近年来,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规定,各种申报卫生许可批件的化学消毒剂都分别不同要求进行了各项毒理学评价。碘伏类消毒剂根据皮肤消毒剂相关规定,分别进行急性、亚急性、致畸变、致突变、致敏性以及皮肤黏膜刺激性等不良反应评价。一使用浓度(一般为含有效碘5 000mg/L消毒产品原液)作为原形浓度进行评价。大多评价结果证明,在常规使用浓度下,碘伏消毒剂经口服急性毒性LD50均>5 000mg/kg体重,为无毒级物质;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多数没有阳性结果出现。使用浓度条件下,碘伏消毒剂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和无致敏性。用健康家兔眼睛黏膜刺激试验结果发现,用含有效碘250mg/L的聚维酮碘消毒液滴入家兔结膜囊内对家兔眼角膜上皮细胞无明显损伤;但用500mg/L的该碘伏消毒液作用对角膜上皮细胞有轻度损伤,用含有效碘1 000mg/L的该消毒液作用10min,可见角膜上皮细胞出现明显损伤。国内研究人员对聚维酮碘亚急性毒性试验发现,给药观察期间,大鼠雄鼠高、中剂量组出现体重增长减慢,食物利用率降低等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动物血常规检验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各剂量组动物血清胆固醇随给药剂量增加而明显升高,而三酰甘油有下降的趋势。高剂量组雌雄大鼠肾脏出现轻度肾小管变性等病理改变。说明聚维酮碘亚急性毒性试验表现出对动物有轻微毒性反应,此可能与过量碘摄入有关,提示聚维酮碘消毒剂不可长期大剂量使用和直接进入胃肠道。

【注意事项】

1.质量 碘伏的许多优点都取决于其质量,只有完全络合的碘才能达到无刺激性和稳定状态。碘伏基本物理性状是棕红色、透亮、无沉淀、不分层的均匀体系。

2.pH影响 碘伏的杀菌效果受酸碱度的影响,偏酸性条件有助于杀菌效果的提高;碘伏正常pH在2~5,pH>7将影响其杀菌效果。

3.消毒前清洁 碘伏的杀菌作用受有机物的影响,医院临床上常有脓血便的污染和皮肤上的污垢都会影响碘伏的消毒效果。皮肤、黏膜消毒首先应做好清洁卫生,再用碘伏消毒。

4.确保游离碘浓度 这是保证杀菌效果的关键。碘制剂的杀菌效果与游离碘浓度直接相关,碘伏的游离碘释放与载体的性质、浓度及溶液pH等因素有关。由于氢键和电荷迁移力的关系,聚醇醚碘比聚维酮碘容易释放游离碘。另外,随着碘伏溶液的稀释,游离碘的释放比例增加,所以使用碘伏消毒并非浓度越高越好,高于5g/L有效碘杀菌效果将不再成比例增加。

【含量测定】

1.取样 取常用浓度的碘伏溶液5.0ml加到碘量瓶内,同时加2.0mol/L硫酸5ml,摇匀。

2.滴定 用0.1mol/L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淡黄色,加入0.5%淀粉溶液数滴,摇匀呈蓝色,继续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记录下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消耗总量(ml)。滴定连续重复3次,取平均值带入计算。

3.注意事项 PVP-I有效碘含量测定方法按2000年版药典规定可不加酸化步骤,但此与消毒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测定结果不同,实际有效碘含量偏低。

【计算】

因为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液1ml相当于0.1269g有效碘,所以碘伏有效碘计算公式如下:

100%

式中:Ms和Vs分别代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mol浓度和消耗的毫升数,W为碘量瓶内所含碘消毒剂克数或毫升数。

(杨华明 陈会军)

参考文献

1 李爱斌,周颂航,朱应凯,等.不同载体碘伏的杀菌效果的比较.中国消毒学杂志,2000,17:165

2 杨华明.PVP-I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消毒与灭菌,1988,5:100

3 张维菱,刘海水,赵必均.国产碘伏杀菌效果的观察.消毒与灭菌,1987,4:19

4 严 胜,张 果,韩常生.国产碘伏消毒效果的初步观察.消毒与灭菌,1985,2:75

5 张朝武,刘衡川,刘湘民,等.碘伏对蜡状杆菌芽孢杀灭机制的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1991,8:69

6 姚文莉,王晓燕.碘伏消毒与灭菌,1987,4:35

7 姚文莉,沈德林,姚楚水.消毒剂聚乙二醇碘的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1990,7:136

8 Goldenheim PD.In-vitro efficacy of povidone-iodine solution and Cream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Postgrad Med J, 1993,69(suppl3):S62

9 Gottardi,W.Iodine and Indine conpounds.In:Block SS.eds.Disinfection,sterilization,andpreservation.Lea &Febiger,New York NC,1991:152-166

10 Lacey RW.Antibacterial zctivity of povidone iodine towards non-Sporing bacteria.J Appl Bacteriol,1979,46:443

11 Mclure AR,Gordon J.In-vitro evaluation of povidone-iodine and chlorhexidine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J Hosp Infect,1992,21:291

12 卫生部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北京:国家卫生部,2002:110-111

13 邱洪流,等.两种碘伏消毒液杀菌效果比较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2006,23(6):555

14 万晓平,等.聚维酮碘消毒粉亚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5):4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