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隐形孢子虫

隐形孢子虫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首例发生在1986年,后来在世界各地陆续有病例或流行的报道,1993年美国发生水媒隐形孢子虫病暴发流行,40万人发病,震惊全世界。经过调查显示,隐形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传染病,并且与许多严重的传染病如AIDS等有互相易患性增加的倾向。隐形孢子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尚有肺部感染所致咳嗽和呼吸窘迫等呼吸道症状。

隐形孢子虫病是由隐形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以前一直认为隐形孢子虫只是一种动物传染的寄生虫病,直到1976年美国报道了首例人感染隐形孢子虫病并证实该病例是由家养的动物(猫、狗、鸡或猪等)传染给人而获得感染,这才认识到隐形孢子虫对人具有致病性,引起了医学界的重视。我国首例发生在1986年,后来在世界各地陆续有病例或流行的报道,1993年美国发生水媒隐形孢子虫病暴发流行,40万人发病,震惊全世界。经过调查显示,隐形孢子虫病是一种全球性的重要传染病,并且与许多严重的传染病如AIDS等有互相易患性增加的倾向。

【病原学】

隐形孢子虫为复顶亚门(Apicomplexa)孢子虫纲(Sporozoasida)真球虫目(Eucoccidiorida)和艾美耳亚目(Eimeriorina)隐孢子科(Cryptosporididae)隐孢子属(Cryptosporidium),目前已发现了20多种,究竟有多少种尚不清楚。

1.形态特点 隐形孢子虫的卵囊呈圆形或椭圆形,囊壁光滑,壁上有裂缝,无微孔,无极粒;孢子囊大小为2~6mm。每个卵囊内含有4个裸露的香蕉型子孢子和一个残体,可经过染色镜检发现。患者粪便内可含有大量卵囊,最高可达到107个/ml。

2.感染过程(含生活史) 卵囊经过污染的水或食物经人或动物的口进入消化道,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子孢子出囊黏附在宿主肠黏膜上,于上皮细胞内发育成滋养体,然后变成裂殖体。裂殖体破裂后生成裂殖子,再于其他上皮细胞内形成第2代含有4个裂殖子的裂殖体,一部分继续进行裂殖体增殖,另一部分发育成雌雄配子体,分别生成雌雄孢子,两者结合成配子发育成卵囊。卵囊随粪便排出,又可感染新的宿主。

【流行病学】

1.传染源 患者和感染动物均可成为传染源,隐形孢子虫随患者和感染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和食品及水源,造成传播流行。隐形孢子虫的宿主除人之外,大量寄生于动物体内,有40余种哺乳动物和家禽及鸟类都是其寄生宿主。

2.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途径:隐形孢子虫的宿主特异性不明显,人兽共患。患者和感染动物的粪便内含有大量感染性卵囊,当食用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污染的水即可获得感染。其他传播途径:隐形孢子虫不仅存在于肠道,胆道可查到卵囊,偶尔亦从呼吸道、痰液及其他部位检出,因此,也可能存在呼吸道传播;此外,国外还有通过性接触而感染传播隐形孢子虫病的报道。医院内感染主要是医务人员常因密切接触患者或实验室污染物而被感染。

3.易感人群

(1)人群对隐形孢子虫普遍易感,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为高危易感人群。人被感染常见于饲养员、兽医,家养宠物(猫狗等)也在家庭内传播此病。

(2)隐形孢子虫病与AIDS、结核病及其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极易形成互促感染,因为这些病原体都是免疫力低下者易感病。

(3)隐形孢子虫病分布于世界各地,人群感染率分布不平衡。血清学调查证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贫困地区感染率比较高,我国感染率比较高的地区是云南、四川和福建等地区。

(4)隐形孢子虫病临床主要表现为水样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尚有肺部感染所致咳嗽和呼吸窘迫等呼吸道症状。一般容易治愈,病情严重者亦可因长期腹泻不愈导致衰竭而死亡。

【消毒措施】

隐形孢子虫在外界存活力强,可长期在粪便内存活,随时可造成食品和水源的污染,但隐孢子虫对热力和化学消毒剂敏感,容易杀灭。污染食品和水源的消毒:煮沸方法可以有效杀灭食品和水中的卵囊,高温烹调可将其杀灭。污染水源也可用含氯消毒剂进行处理,水中加氯量10mg/L或用3mg/L二氧化氯作用60min,可杀灭卵囊。

1.污染医疗器械处理 患者或病兽接触过的医疗用品可用干热或压力蒸汽灭菌处理,不便热力处理的物品可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用100g/L甲醛溶液或20g/L戊二醛溶液浸泡120min以上即可达到要求。

2.粪便等污染物处理 可使用含氯石灰或优氯净与污染物混合搅拌均匀,使有效氯达到10g/L,作用120min以上,可完全破坏卵囊。

(杨华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