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戊二醛浓度测试卡测定

戊二醛浓度测试卡测定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国内主要使用美国进口产品,由于对其性能不甚了解,只能凭实际使用测试提出一些使用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对戊二醛浓度质量监测主要依靠化学分析法和生物效果测定方法。所以该监测卡不适合于碱性戊二醛的测试,亦测不出低于1.7%的浓度。

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国内主要使用美国进口产品,由于对其性能不甚了解,只能凭实际使用测试提出一些使用应注意的问题。美国原产戊二醛浓度指示卡经过测试证明,对碱性戊二醛测试参考价值大一些,而对中性偏酸的戊二醛制剂测定误差比较大。另外,由于没有制定标准色,则使得人为误差加大。因此,对戊二醛浓度质量监测主要依靠化学分析法和生物效果测定方法。近些年,国产戊二醛测试卡陆续进入市场,其性能基本与国外产品类似,使用方法大同小异,但读值时间存在差异。

【测定方法】

将监测卡的测试块侵入戊二醛溶液内在3s内取出,以中性滤纸吸去多余液体,过5min但不超过8min读值,达到均匀的亮黄色即符合该浓度的变色要求。

【测定结果】

用1.8%浓度值的监测卡测定1.5%~ 2.1%等7组浓度范围,用2.1%浓度值的监测卡测定1.8%~2.4%等7组浓度范围(递增0.1%)pH为3.0的酸性戊二醛溶液,在浓度≥1.8%时敏感性即符合率为83%,特异性100%。但测定pH为7.0的酸性戊二醛溶液时,敏感性为92%,而特异性只有56%。测定pH为8.5的碱性戊二醛溶液,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只有75%和89%。所以该监测卡不适合于碱性戊二醛的测试,亦测不出低于1.7%的浓度。

【注意事项】

1.测定量程及其敏感度 见表28-3。

表28-3 戊二醛测试卡检测范围及显色情况

2.准确读值 浸入戊二醛溶液内时间不超过3s;取出后必须吸去多余液体;观察时间以3~5min为宜。

3.科学保存 未打开包装瓶条件下,其保存期为12~24个月;打开包装瓶之后,必须在4个月内用完,不适宜继续保存更长时间。

4.测定价值 只是半定量测试,作为使用中戊二醛最低有效浓度把关,测试值只能作为参考,不宜作为试验检测判定指标,亦不能用来做执法检测。

(王长德 杨华明)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督局.消毒与消毒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GB15981-1995,199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消毒效果的监测.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第2分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2000:57-6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灭菌与消毒指示器材性能鉴定实验技术.消毒技术规范.第3版.第1分册.实验技术规范,2000:112-116

4 丁兰英,蒋 莉,李素卿.紫外线强度与消毒剂量指示卡的研制.消毒与灭菌,1985,2:61

5 王崇恒,辛桂英.12K-1型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效能测试.消毒与灭菌,1988,5:63

6 邓小虹,李长青.压力蒸汽灭菌指示胶带指示效果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43

7 李孝英,于秀红,关云清.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物品包中B-D试验效果检测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169

8 杨华明,丁兰英.压力蒸汽消毒效果监测方法的正确使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7,7:124

9 杨华明,丁兰英.紫外线和化学消毒剂检测方法的正确使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6,6: 187

10 辛桂英,王崇恒.132℃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指示卡效能测试.中国消毒学杂志,1997,14:13

11 徐志通,王兰翠.微型紫外线强度计的研制.消毒与灭菌,1986,3:119

12 Biological Indicator.In: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 XXI,1985:120-122

13 Spicher G.Biological indicators and monitoring systems for validation and cycle control of steri-lization processes.Zbl.Bakt Hyg A,1988,267:463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消毒技术规范,2002:109-123

15 方赤光.五步碘量法测定消毒剂中二氧化氯的方法改进.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6):507

16 袁朝森,杨华明.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后研制.消毒与灭菌,1987,4:18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