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特征
流感嗜血杆菌(hemophilns influenzae)是人类呼吸道的正常菌群之一。所致感染主要累及上呼吸道及支气管肺系统,并可发生脑膜炎、败血症、结合膜炎、女性生殖道感染等侵袭性感染。
流感嗜血杆菌是革兰阴性小杆菌(着色困难),是嗜血杆菌属的一种,大小为1.5μm× 0.3~0.4μm,两端钝圆。从病灶中新分离的菌株呈球杆状或双球状,有时可呈短链。无动力、无芽孢,为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 7.6~7.8,在普通琼脂上不生长,最适宜巧克力琼脂平板(因生长需要Ⅹ、Ⅴ两种因子)。经37℃培养18~24h后,菌落微小,直径0.5~0.8mm,圆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呈露滴状,48h后菌落可达1.5mm,为灰白色菌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一起培养时,靠近葡萄球菌菌落的流感杆菌菌落较大,远离葡萄球菌的菌落较小,这种现象称为“卫星现象(satellite phenomenon)。在液体培养液中,有荚膜的菌株呈均匀浑浊生长,而无荚膜的菌株呈颗粒状沉淀生长。典型的流感杆菌不溶血,能产生自溶酶,可被胆汁溶解。
(二)细菌学检查
【标本采集】
根据不同感染,分别采取血液、脑脊液、鼻咽分泌物、痰液、脓汁等标本。采集标本时要注意:
(1)尽量在疾病的早期采集标本,应立即送检。
(2)鼻咽拭子应在取标本前以肉汤湿润,取样后,送往实验室过程中防止干燥。标本送至实验室应立即接种。
(3)对心内膜炎、菌血症、败血症患者采取血液标本,最好在发热期间。
(4)痰标本应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洗3次,然后将痰块打碎制成悬液。若痰块太硬,可加入等量10g/L的胰蛋白酶,于37℃水浴0.5~1h,将痰块消化后再接种。
【检验程序】
详见图31-8。
图31-8 流感嗜血杆菌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
1.直接涂片检查 痰、脓汁、鼻咽分泌物可直接涂片,脑脊液可离心后取沉淀物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也可做荚膜肿胀试验,测定其血清型。
2.分离培养 血液、脑脊液可先接种营养肉汤增菌后,再行分离培养。其他标本可直接划线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或兔血琼脂平板。
3.血清学试验 有直接荧光素标记抗体法、荚膜肿胀试验、沉淀试验等。
【菌种鉴定】
(1)巧克力琼脂平板生长旺盛,为无色透明湿润的菌落。
(2)兔血琼脂平板上菌落细小露滴状,在斜射光线上呈特殊闪光色彩;卫星现象阳性;血清肉汤及普通琼脂平板不生长;革兰阴性小杆菌或呈多形态性;Ⅹ、Ⅴ因子需求试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