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脑脊液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脑脊液检查 钩端螺旋体病中期脑脊液中可分离出致病微生物。后期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可超过100mg/dl,并能检测到抗钩端螺旋体IgM抗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但不能分离出螺旋体。

【流行病学】 神经系统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损害为突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本病散发,人类感染来自于接触受染动物的组织、尿液或被污染的地下水、土壤或蔬菜等。螺旋体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侵入人体,屠宰场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食品加工人员及与动物组织有较多接触机会的人易被感染。

【病因】 人类钩端螺旋体病是由细螺旋体中的单独类别L.interrogan引起,分三个亚型:犬型、波摩那型和黄疸出血型。

【病理变化】 主要病理改变为脑动脉多发性动脉炎,血管内膜增厚,致使血管阻塞,引起脑梗死与脑萎缩。

【临床表现】 病人常在感染后1~2周突然发病。临床经过分为三个阶段。

1.早期(钩体血症期) 持续2~4d,出现感染中毒症状如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

2.中期(钩体血症极期及后期) 病后4~10d,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脑膜炎症状,表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颈强直和脑膜刺激征;个别病例可有大脑或脑干损害表现,病情更危重,从脑脊液中可分离出致病微生物。

3.后期(后发症期或恢复期) 钩体血症已经消失,此期除大部分病人完全恢复外,部分病人则出现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①后发脑膜炎型:多在急性期半月后发病,多属变态反应所致,患者再现脑膜刺激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可超过100mg/dl,并能检测到抗钩端螺旋体IgM抗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但不能分离出螺旋体。②钩体脑动脉炎:系钩体感染最多见而严重的神经系统后发症,常见于波摩那型钩体感染的病例,多于急性期退热后半个月至5个月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多数为偏瘫,亦有单瘫、截瘫及三肢瘫;可有运动性失语,中枢性面、舌瘫,假性延髓麻痹和病理反射,也可出现全身性、部分性癫发作和癫持续状态。

【辅助检查】

1.脑脊液检查 钩端螺旋体病中期脑脊液中可分离出致病微生物。后期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可超过100mg/dl,并能检测到抗钩端螺旋体IgM抗体及抗原—抗体复合物,但不能分离出螺旋体。

2.头颅MRA或血管造影 显示脑动脉阻塞或狭窄。

3.头颅CT或MRI 大脑半球多发性或双侧梗死灶;由于大脑动脉主干闭塞和侧支循环的建立,个别病例可逐渐形成脑底异常血管网,表现为烟雾病。

【诊断】 根据疫水接触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一般能确诊。

【治疗】

1.应及早应用青霉素治疗,青霉素G成人剂量为120万~160万U/d,分3~4次肌内注射,疗程至少1周。若病人对青霉素过敏,可改用四环素,但疗程不得少于1周。

2.脑膜炎和有变态反应性脑损害患者可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3.脑梗死患者可予血管扩张药等药物治疗。

【预后】 无并发症的青年病人通常预后良好。50岁以上患者病后常有严重肝病和黄疸,病死率达5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