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孩抽动症发出怪声怎么调理

小孩抽动症发出怪声怎么调理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在2~15岁起病,男孩多见。多数病例为散发,偶有家族史,患者同胞或后代可有部分遗传表现。可能与遗传因素、纹状体DA递质活动过度或DA受体超敏有关。其他因素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异常、性激素及免疫因素等。抽动在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患儿智力不受影响。神经系统检查除不自主运动外一般无其他阳性体征。舒必利和泰必利对本病亦有较好疗效,其他有效药物还有哌迷清、可乐定、氯硝安定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流行病学】 抽动秽语综合征多在2~15岁起病,男孩多见。多数病例为散发,偶有家族史,患者同胞或后代可有部分遗传表现。年发病率为0.5/10万~1/10万,成人患病率男性为0.77%,女性0.22%。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因素、纹状体DA递质活动过度或DA受体超敏有关。其他因素包括兴奋性氨基酸异常、性激素及免疫因素等。

【临床表现】 表现为反复迅速的不规则肌肉抽动,首发症状常累及面部,由表情肌、颈肌或上肢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抽动起病,表现为挤眼、撅嘴、皱眉、摇头、仰颈、提肩等;以后症状加重,出现肢体及躯干的暴发性不自主运动,如躯干扭转、投掷运动、踢腿等。30%~40%的患儿因喉部肌肉抽搐而发出重复暴发性无意义的单调怪声,如犬吠声、喉鸣声和咳嗽声等,有时说粗俗、秽亵语言,模仿他人语言和动作,或复述词、短语。痉挛严重程度及受累肌群可随时间而表现不同,严重时有自残行为,如指甲严重咬伤、拽头发、挖鼻孔、咬嘴唇或舌等;85%患儿有轻、中度行为异常,表现注意力不集中、焦躁不安、强迫行为、秽亵行为或破坏行为。约半数患儿可同时伴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抽动在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患儿智力不受影响。神经系统检查除不自主运动外一般无其他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

1.脑脊液 压力及成分正常。

2.脑电图(EEC)检查 可有轻微异常,表现为高波幅慢波、棘波、棘慢综合波等,动态脑电图(AEEG)异常率可达50%,但无特异性诊断价值。

【诊断】 本病诊断可参照DSM-Ⅲ的诊断标准:①发病年龄2~15岁;②有复发性不自主的重复、快速、无目的动作,并涉及多组肌肉;③多发性发音抽动;④可受意志控制达数分钟至数小时;⑤数周或数月内症状可有波动;⑥病程至少持续1年。

【治疗】 本病应采用药物治疗,并配合心理疏导。可用氟哌啶醇2.5mg/d,逐渐增至有效剂量,症状控制后应逐渐减量并维持1~3个月,可使多数患儿恢复正常。舒必利和泰必利对本病亦有较好疗效,其他有效药物还有哌迷清、可乐定、氯硝安定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预后】 预后好。3%左右自行缓解,多数需药物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