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融合与青年编辑的成长
赵建达 康 鹏 吴 昊
(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小水电》编辑部浙江杭州310012)
作者简介:赵建达,《小水电》编辑部执行副主编,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摘 要:分析科技期刊行业现状,阐述在科技文化融合的理念下,青年编辑面临的挑战。提出为顺应科技期刊发展,青年编辑需注意的问题:亟待提高文化修养、知识涵养和专业素养,学会驾驭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成长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科技文化融合;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的文化业态”,中国的文化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历史新时期,作为我国科学技术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期刊也是我国文化事业的一部分,科技期刊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艰巨挑战。
1 国内科技期刊的现状
1.1 数量忧
中国一直是科技期刊大国,期刊数量仅次于美国,5000多种科技期刊涉及了各行各业。但是这么庞大的数量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相比,科技期刊总体水平不高,让人堪忧。由于历史的遗留原因、体制、机制和办刊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很多科技期刊是主办单位为了办刊而办刊,且学科交叉重复。
1.2 质量忧
中国科技期刊的质量一直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的问题。现行科研评价机制导致部分科技期刊功能异化。虽然目前很多期刊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其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出现了少量国际影响力很大的科技期刊,但是就绝大多数的科技期刊而言,普遍存在文章质量不高、编辑部人员层次配置不合理、专业行业不匹配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曾在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提出:“中国要成为一个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发展模式的大国、强国,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要有一批引领科技前沿发展和战略方向的国际顶尖、影响深远的学术期刊。”然而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只能说态势喜人,任重道远。
1.3 体制忧
目前中国有5000多种科技期刊,数量庞大。然而存在即合理,这么多科技期刊存在的原因也是和目前的诸多相应体制配套,如许多事业单位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需要刊发一定数量论文的机制,等等。这些近乎于行政化的办刊模式都注定了目前诸多科技期刊存在的必然性和其历史沿革。
很多人认为,目前的管理体制的确需要改变,但转企改制是不是适合绝大部分学术期刊仍待商榷,这关系到科技期刊所属各个行业的体制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社会都在摸索中发展,科技期刊的体制也应在摸索中一步一步改革。
2 青年编辑的现状
对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工作者来说,目前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期刊编辑和自身专业无法兼顾,整个期刊行业内缺少纯粹的编辑专业人才。由于科技期刊体制现状的限制,很大一部分的青年编辑都是技术专业出身,或者半道出家,导致了对编辑的流程和步骤把握不够,基础理论知识和经验欠缺,对整篇文稿的统筹和鉴别能力不足,对格式、结构、层次缺乏逻辑性的思考和缜密的分析,这就对青年编辑的文字功底和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编辑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工作,很多青年编辑都存在心浮气躁、责任心不强的现象。目前,科技期刊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对青年编辑所带来的影响和压力也日益渐增。
当下的青年人是接受新知识、学习新知识、传播新知识较快的群体,传统的编辑出版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顺应时代和科技进步的,青年人的创造性需要得到发挥,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各行各业都是如此。
3 青年编辑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和科技交流的日益深入,整个中国科技期刊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大环境的改变就意味着对每一位青年编辑提出更高的要求。
预计未来的五年之内,全球的图书馆在纸质期刊上所投入的花费将会减少51%,届时纸质期刊和数字期刊所占的比例将会达到1∶9。国外越来越多的科技期刊数字平台应运而生,所以说,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和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3.1 数字化
《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对我国报刊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目标:“十二五”期末,实现人均消费期刊3.1册,期刊出版业平均增长4%。因此,整个期刊行业的发展还是保持着稳步增长的趋势,而目前科技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势头更是吸引了各行各业的眼球。
科技期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和电子化对青年编辑提出的首要要求便是计算机、网络和相关软件的应用。在充分掌握传统的编辑加工要求后,必须关注数字出版的理念和技术,积极应对期刊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科技期刊数字化的核心问题不是技术,而在于内容以及呈现方式,但是其根本还是期刊论文的质量。所以对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来说,锻炼培养好基本的编辑加工水平才是前提,要积极主动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提升科技期刊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
3.2 市场化
科技期刊的市场化是世界期刊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间接地对我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的成长提出了要求。目前中国的科技期刊还是实行行政审批制,各行各业需要多少科技期刊都是由新闻出版总署和科技部统筹规划。科技期刊各自分属不同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其主办单位的“私有财产”。出版模式分散、弱小,没有建立起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和赢利机制,特别是“非法人编辑部”机制下办刊的科技期刊,根本无法统筹集约化、专业化规模经营,难以实现期刊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和流动,也不利于科技发现和科技成果的及时广泛传播。这类行政约束是无形的枷锁,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今天更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科技期刊市场化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国际化潮流产生的影响,对于青年编辑来说,外语知识的基本功和所处行业的外语专业水平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如何从纯粹的编辑加工工作变为一专多能,以适应科技期刊市场化的需要,是青年编辑工作者需要迅速自我提高的关键。
其次是自身定位问题。打破了体制的束缚之后,科技期刊市场化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如经营管理、资金分配、广告和网络宣传、科研和技术产品结合等,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具体的统筹规划。青年编辑在保证基本工作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利用科技期刊市场化的契机,重新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由点到面,层层深入,为自身的成长作铺垫。
4 青年编辑工作者的自我要求
4.1 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是一个人思想和悟性的根基,文章编辑过程中遇到的很多琐碎的、没有统一定性要求的问题,都会间接地反应每一个青年编辑的文化修养。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说到虚处,就是理性与感性的融合。目前的绝大多数青年编辑都是各个行业的专业技术出身,很多人都在文化培养方面尚有欠缺,遇到问题难以举一反三,难以悟其根本并加以利用,这些虽然不是编辑加工所需的硬性要求,却是青年编辑软实力的体现。
4.2 知识涵养
科技期刊市场化之后,青年编辑将会面临一专多能更为细致的要求,如外语、经营管理、网络宣传等。这些问题说到细处都是个人的知识涵养。做过编辑的人都应该知道,编辑加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行各业的知识,虽不需处处都细细深究,但对编辑工作者的知识储备会提出相当高的要求。青年编辑提高全方面知识水平的最佳途径就是看书,广泛涉猎并局部推敲,平时细心观察并善于整理,慢慢积累自身的知识涵养。
4.3 专业素养
编辑和专业结合,是每一个青年编辑的目标。如果科技期刊的编辑对自身科技期刊所关注的学科知识没有基本的了解、对学科发展的脉搏不能有所把握,那他就很难策划出到位的选题,即使只是做文字编辑,也无法判断出书稿的优劣和提出具体的加工意见。要对专业领域内的行情动态及时了解,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可以在审稿时对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和明显的错误进行裁定和更正,在编辑加工的同时使自己逐步成为一个专业领域内的行家,达到双赢的效果。
编辑出版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手段已渗透到审稿加工、稿件管理、网络编辑、国家标准、数码印刷、出版传播等编辑出版流程的各个环节,青年编辑学会驾驭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的新技术是时代的要求。
5 结语
在科技和文化日益加快融合的今天,数字出版时代对编辑出版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需要“专”,也需要“通”,是有所专长的通才,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如何顺应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如何辅助和助推科技的进步,是当下所有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郭玉,赵新力,潘云涛,等.我国科技期刊基本状况统计与分析[J].编辑学报,2006,18(1):1-4.
[3]付中秋,吴利平.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J].编辑学报,2007,19(6):468-470.
[4]尚小晴.新时期复合型编辑人才的培养历练[C]//第10届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