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麻痹性痴呆系指梅毒螺旋体侵犯大脑所致的精神障碍。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不正当的性行为,男同性恋者是神经梅毒发病率最高的人群。约10%未经治疗的早期梅毒病人最终发展为神经梅毒,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人群中,约有15%的人梅毒血清学检查为阳性,另有约1%的人患有神经梅毒。20世纪50年代以后神经梅毒在我国几乎绝迹,但70年代后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至今未能有效控制。我国目前梅毒的发病和患病情况尚不清楚。
【病因】 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梅毒螺旋体进入体内后潜伏3~18个月逐步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若2年内未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者,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概率为5%,若5年后脑脊液检查阴性者,则中枢神经梅毒的可能为1%。
【病理变化】 脑膜炎症,脑膜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炎症波及脑膜小动脉时可致动脉炎性闭塞,引起脑局灶性缺血坏死;颅底蛛网膜炎症反应可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和脑神经麻痹。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侵入小的皮质血管大脑皮质本身,导致皮质神经元丧失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麻痹性痴呆病人的大脑皮质中可查到梅毒螺旋体。
【临床表现】 痴呆(记忆力丧失、判断力减退及情绪不稳)是最常见的症状,也可有精神行为改变。疾病后期痴呆和四肢瘫严重,可出现癫发作。
【辅助检查】
1.脑脊液常规检查 脑脊液单个核细胞数显著增多,可达(100~300)×106/L,淋巴细胞为主,可有少量的浆细胞和单核细胞;未治疗者的白细胞数至少达5×106/L以上方能确诊,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可达40~200mg/dl,糖含量减低或正常。
2.免疫学检查 病原体分离非常困难。临床上常采用两种抗体检查,即高效价血清VDRL反应和FTA-ABS(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FTA-ABS的特异性比VDRL强,可作为神经梅毒的确诊试验,但不能用作疗效的评价,该试验价格昂贵,仅少数实验室可以进行。
【诊断】
1.病史 有不洁性接触史或其他梅毒感染的来源。
2.潜伏期 一般为5~25年。
3.情绪改变 情绪不稳、易激惹、淡漠或欣快。
4.人格改变 缺乏羞耻感和有不体面的行为。
5.思维障碍 可出现荒谬的夸大妄想,甚可有类精神分裂症的表现。
6.智能障碍 早期出现近事记忆力减退,判断力与计算力下降,自知力丧失;病程后期陷入痴呆状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7.神经体征 常有阿-罗瞳孔即瞳孔不等大,边缘不整齐、对光反射迟钝但调节反射存在。常有口齿不清。可出现共济失调,粗大震颤见于唇、舌、手指和眼睑等部位,腱反射亢进。
8.实验室检查 可有血清和脑脊液梅毒诊断试验阳性。脑脊液检查常见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为主)和蛋白增高。
【治疗】
1.病因治疗 本病的治疗应早期开始。①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可安全有效地治疗有或无症状的梅毒病人,并可预防晚期梅毒如神经梅毒的发生,剂量为1200万~2400万U/d,每4h1次,静脉滴注,10~14d为1个疗程。②苄星青霉素G:240万U/d,肌内注射,10~14d为1个疗程;可每日口服2g丙磺舒,减少肾脏排泄以增加青霉素血药浓度。③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头孢曲松1g肌注,每日1次,连用14d;或多西环素200mg每日2次,连用30d;或四环素500mg口服,每日4次,持续14d。治疗后须在第3、6、12个月及第2、3年进行临床检查和血清、脑脊液梅毒试验,在第6个月脑脊液细胞数仍不正常者、血清VDRL试验或脑脊液特异抗体滴度未见降低或呈4倍增加者,仍可静脉注射大剂量青霉素重复治疗。
2.对症治疗 闪电样疼痛可口服卡马西平0.1g、每日3次,内脏危象用阿托品0.5mg和吩噻嗪类有效。
【预后】 35%~40%麻痹性神经梅毒患者不能独立生活,未经治疗可于3~4年死亡。
(吴 娟 周华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