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阿司匹林(aspirin)
【剂型】 普通片剂0.1g、0.2g、0.3g、0.5g;肠溶片剂0.3g、0.325g、0.5g;小剂量片剂25mg、50mg。
【作用】 阿司匹林作为解热镇痛药物于18世纪用于临床。后发现其对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的COX活性有抑制作用,使血小板生成TXA2的功能受到不可逆的影响,一次用药作用可持续血小板的整个寿命周期,达7d左右。阿司匹林一次口服后t1/2为15~20min,血浆结合率41%,水解后的水杨酸盐t1/2为2~3h,蛋白结合率为65%~90%,反复用药后水杨酸盐的t1/2可维持5~18h。
【适应证】 缺血性脑血管病、冠心病、心脑血管病外科手术后需长期抗凝患者。
【禁忌证】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障碍、症状未得到控制的严重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用法】 小剂量25~50mg,每日1次口服;肠溶片剂0.325g,每日1次口服。
【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呕血、黑粪、皮疹等。
【注意事项】 不宜与肝素、噻氯匹定和口服抗凝药合用;不宜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抗痛风药和皮质激素合用;与己酮可可碱合用有增加出血的危险。
(二)吲哚布芬(indobufen)
【剂型】 片剂200mg。
【作用】 吲哚布芬通过影响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而抑制血小板生成TXA2,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相似,为血小板COX抑制药。口服后2h血浆浓度可达峰值,99%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t1/2为8h。
【适应证】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周围动脉病变、静脉血栓形成。
【禁忌证】 出血性疾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用法】 100~200mg,每日2次口服。
【不良反应】 上腹不适、腹胀、消化道出血、鼻出血、皮疹等。
(三)达唑氧苯(苯酸咪唑,dazoxiben)
【剂型】 片剂50mg、100mg。
【作用】 苯酸咪唑为TX抑制药,可选择性的抑制血小板TX,使TXA2的生成减少,但对COX的抑制作用较弱。口服后迅速吸收,一次用药100~200mg对TXB2生成的抑制率可达90%以上,6h后抑制率仍在50%左右。
【适应证】 周围血管病、雷诺综合征。
【用法】 100~200mg,每6h1次,口服。
【不良反应】 心悸、恶心、头痛。
(四)奥扎格雷钠(丹奥;桔善宝,sodium ozagrel)
【剂型】 注射用冻干粉针剂20mg。
【作用】 本品为血栓素合成酶抑制药,可减少TXA2的合成,增加前列环素(PGI2)的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增加脑血流量,促进已形成的血栓溶解。
【适应证】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期合并的脑血管痉挛。
【禁忌证】 脑出血、脑栓塞、心房纤颤、心肌梗死、细菌性心内膜炎、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减少、伴有意识障碍的大面积脑梗死、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抗凝药或已使用了溶栓制剂者。
【用法】 40~80mg,溶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静脉点滴,每日2次。
【不良反应】 过敏性休克、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出血性脑梗死、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增高、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头痛、注射部位疼痛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