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肝豆状核变性药物

抗肝豆状核变性药物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对肝豆状核变性作用较BAL强,但比青霉胺作用弱,与二硫基丙磺酸钠相仿。 肝豆状核变性,口服:因胃肠道吸收差,疗效不佳,成人,每次1g,2~3/d。大剂量可损害肾功能。服药后1h内禁食,以防食物干扰锌的吸收。忌与四环素、青霉胺、多价磷酸盐同时使用;注意避免空腹应用。 口服:肝豆状核变性,成人,0.25g/d,分1~2次服;儿童,0.5~1.5mg/,分2~3次服。心肾功能不良及重度高血压者慎用。

(一)青霉胺(penicillamine),D-盐酸青霉胺(D-penicillamine hvdrochloride,PCA),二甲基半胱氨酸(dimethylcysteine,cuprenil)

【剂型】 片剂:0.1g。

【作用】 系青霉胺的代谢产物,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对铜、汞、铅等重金属离子有较强的络合作用。

【适应证】 肝豆状核变性(作用比二巯丙醇强)、汞、铅等重金属的慢性中毒。

【禁忌证】 肾病、青霉素试验阳性者禁用。

【用法】 口服:肝豆状核变性,20~25mg/(kg·d),成人1.0~1.5g/d,分4次餐前服,长期服用,症状改善后改为0.75g/d维持。

【不良反应】 乏力、恶心、呕吐、纳差、腹泻、皮肤瘙痒、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尿、蛋白尿、转氨酶升高、淋巴结肿大、关节痛,长期服用可引起视神经炎(可用维生素B6治疗,因后者可减少其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用前须做青霉素试验。

(二)二巯丙醇[dimercaprol,双硫代甘油(dimercaptopropanol),BAL(巴尔)]

【剂型】 注射剂:0.1g/1ml、0.2g/2ml。

【作用】 本品结构中含有二个活性巯基,与铜等金属的亲和力大,能夺取已与组织中酶系统结合的金属,形成不易离解的无毒性络合物,从尿中排出。

【适应证】 急性砷、汞、金、铋等中毒,肝豆状核变性及酒石酸锑中毒。

【用法】 肌注:成人,2.5~5mg/(kg·d),分1~2次用;小儿,每次30~50mg,3/d,10~14d为1个疗程,停药1~2周可给予第2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数个疗程。

【不良反应】 有恶心、呕吐、头痛、全身酸痛,口腔、咽喉、眼、阴茎等烧灼感,肢体麻木、膀胱炎、视物模糊、流涕、流涎、一过性血压升高、心率快、粒细胞减少,多次注射可引起皮肤过敏。也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忌与铁剂、硒、镉等金属使用,肝肾功能不全慎用。

(三)二巯基丙磺酸钠(sodium dimercaptopropane sulfonate)

【剂型】 注射剂:0.25g/5ml。

【作用】 与BAL相似,具有2个巯基,但以磺酸基取代BAL中的羟基,作用较BAL强,但毒性反而低。

【适应证】 肝豆状核变性,急性或亚急性汞中毒(疗效好),也可用于砷、铬、铋等重金属中毒。

【用法】 肌注:肝豆状核变性:以5%溶液2.5ml肌注,2/d,5d为1个疗程,可间歇重复使用。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头痛、头晕、恶心、食欲差,偶有腹痛、血压低、皮肤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剥脱性皮炎、发热。

(四)二巯丁二钠(sodium dimercaptosuccinate,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琥钠、二巯琥珀酸钠,DMS)

【剂型】 注射剂:0.5g、1.0g。

【作用】 本品作用与BAL类似,但毒性较低。对肝豆状核变性作用较BAL强,但比青霉胺作用弱,与二硫基丙磺酸钠相仿。

【适应证】 肝豆状核变性,锑、铅、汞、砷等中毒的治疗。

【用法】 静注:肝豆状核变性,1~2g稀释成5%~10%溶液缓慢静注,1/d,5~7d为1个疗程,可间断用2~3个疗程。

【不良反应】 口臭、头痛、恶心、乏力、四肢酸痛、牙龈出血、鼻出血。偶见ALT暂时性升高、溶血现象。

【注意事项】 水溶液不稳定,应临用时配制,不宜静滴,不能加热,如呈土黄色或浑浊时不能用。

(五)依地酸钙钠(calcium disodium edetate)

【剂型】 片剂:0.5g;注射剂:0.2g/2ml、1g/5ml。

【作用】 本品能与多种金属如铅、钴、铜、铬、镉、锰等结合成稳定而可溶的络合物,由尿中排泄。

【适应证】 肝豆状核变性及以上金属中毒的治疗。

【用法】 肝豆状核变性,口服:因胃肠道吸收差,疗效不佳,成人,每次1g,2~3/d。肌注或皮下注射:每次12.5mg/kg,加2%普鲁卡因2ml,2/d。静滴:每次10~20mg/kg,稀释成0.25%~0.5%溶液缓慢滴注,2/d,总剂量不宜超过30g。一般以连用3d休息4d为1个疗程,注射一般可连续3~5个疗程。必要时可间隔3~6个月再重复。静滴疗效高。

【不良反应】 较少。可有短暂的头晕、恶心、关节酸痛、乏力、腹痛。大剂量可损害肾功能。个别在注射后4~8h出现头痛、发热、寒战、过度口渴、严重肌痛等全身反应。

【注意事项】 静注浓度过高可引起栓塞性静脉炎。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六)盐酸曲恩丁(trientine hydrochloride)

【剂型】 胶囊:0.25g。

【作用】 本品是一种络合剂,可与体内铜离子结合为能溶于水的络合物,经肾排出,从而清除体内过多的铜。

【适应证】 肝豆状核变性,尤其适用于对青霉胺不能耐受的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

【禁忌证】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孕妇及授乳妇女慎用;6岁以下儿童最好不用。

【用法】 口服:成人,0.75~1.25g/d;儿童,0.5~0.75g/d,均分3~4次服。最大剂量成人,2g/d;儿童(12岁以下),1.5g/d。

【不良反应】 缺铁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

【注意事项】 服药期间如发生缺铁性贫血须补铁剂时,因两者互相抑制吸收,故两者服用须间隔2h以上。

(七)羟乙基己烯二胺三乙酸(N-hydroxyethylene diamine triacetic acid,HEDTA)

【剂型】 片剂:0.25g、0.5g。

【作用】 能促进体内的铜、铁等金属的排出。

【适应证】 肝豆状核变性及硫酸亚铁过量中毒。

【用法】 口服:成人,每次1g,3/d。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较少。可有短暂的头晕、恶心、关节酸痛、乏力、腹痛。

(八)硫酸锌(zinc sulfate)

【剂型】 片剂:100mg(22mg相当于锌5mg)。

【作用】 锌剂能促使肠黏膜细胞内金属巯基组氨酸三甲基内盐的合成,后者不但能阻止外源铜的吸收,还能与从组织进入肠黏膜的内源铜结合,然后随粪排出。

【适应证】 肝豆状核变性及缺锌者。

【用法】 口服:0.135~0.6g/d,分2~3次服。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轻度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唇部、四肢麻木。服药后1h内禁食,以防食物干扰锌的吸收。

(九)醋酸锌(zinc acetate)

【剂型】 片剂:25mg。

【用法】 口服:每次25mg,4/d。

【作用】【适应证】【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同硫酸锌。

(十)葡萄糖酸锌(Zinc Gluconate)

【剂型】 片剂:10mg;胶囊:25mg;口服液:10mg/10ml。

【作用】【适应证】 同硫酸锌。

【用法】 口服:成人,10~25mg/次(以锌计,下同),2/d,饭后服;儿童,2~3岁,10mg/d;4~6岁,15mg/d;6岁以上,20mg/d;均分2~3次服用。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胃部不适、恶心、呕吐(但症状比硫酸锌轻),减量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忌与四环素、青霉胺、多价磷酸盐同时使用;注意避免空腹应用。

(十一)甘草锌(licorzine)

【剂型】 片剂:80mg(含锌4mg)、0.25g(含锌12.5mg);颗粒剂:1.5g、5g。

【作用】 同硫酸锌。

【适应证】 同硫酸锌。临床更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用法】 口服:肝豆状核变性,成人,0.25g/d,分1~2次服;儿童,0.5~1.5mg/(kg·d),分2~3次服。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少,个别出现排钾储钠和轻度水肿现象,停药后症状可消失。心肾功能不良及重度高血压者慎用。

(十二)硫化钾(potassium sulfate)

【剂型】 片剂:20mg。

【作用】 口服后使肠道的铜形成不溶性硫化铜以减少铜的吸收。

【适应证】 肝豆状核变性。

【用法】 口服:每次20mg,1~2/d,饭后服。

(王景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