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侵蚀性葡萄胎跑出子宫了危险吗

侵蚀性葡萄胎跑出子宫了危险吗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都是由胚胎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肿瘤,故统称为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属良性疾病,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则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侵蚀性葡萄胎,具有恶性肿瘤特点,但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绒癌为好。绒毛膜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滋养细胞肿瘤,病程发展迅速,对妇女生命威胁很大。恶性肿瘤的晚期,发生周围组织浸润或远处转移时,受侵犯的部位如肺、脑、肝、肾、肠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都是由胚胎滋养细胞变化而来的肿瘤,故统称为滋养细胞肿瘤。三者既有别又密切相关,是一种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葡萄胎属良性疾病,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则为恶性滋养细胞肿瘤。

一、葡 萄 胎

【临床表现】

1.闭经及阴道出血 早期与一般妊娠相似,有一段时间闭经,但闭经后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色暗且多,有时可排出半透明的水泡样组织。

2.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部分患者在妊娠20周前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个别患者可出现先兆子痫或子痫样症状。

3.腹痛 常表现为下腹部隐痛,坠胀感或伴有阵发性加重的表现。

4.子宫异常增大且软 由于绒毛水泡状变性,体积增大,宫腔内积血使子宫变宽、变软,当子宫增大到4~5个月妊娠大小时,仍不能触到胎体,听不到胎心,感觉不到胎动。

5.卵巢囊肿 可发生一侧或双侧卵巢囊肿,少数可发生急性扭转及自发性破裂而致腹痛。

6.贫血与感染 由于葡萄胎宫腔内出血淋漓不尽,可导致贫血,若有细菌侵入可引起感染。

7.甲状腺功能亢进 由于滋养细胞增生产生大量的hCG和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使甲状腺功能增加,而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相应症状,但很少有突眼和手震颤。

8.咳嗽与咯血 部分患者可能有咯血或痰带血丝,主要是由于滋养细胞游走及生理性转移至肺所致。

【特殊检查】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测定 当血清hCG含量>20万mU/ml,且持续时间较长时,提示有葡萄胎的可能。

2.超声波检查 A型超声波及B型超声波对葡萄胎的诊断均有重要意义。

3.腹部X线平片 对停经5个月以上的妇女行腹部X线检查,见不到胎儿骨骼。

4.胎心测听 对停经3个月以上的妇女,应用多普勒及B型超声不能发现有胎心搏动。

【治疗方案】

1.清宫术 一经确诊,应及时进行清宫术。第一次清宫不必过于追求完全,以免损伤较软的宫壁。可于1周左右,再做第二次刮宫术。

2.全子宫切除术 对40岁以上,子宫增长迅速,有恶变倾向,且无再生育要求者,可考虑行手术全子宫切除。

3.预防性化学治疗 适应于年龄在40岁以上,子宫明显大于停经月份,尿内hCG含量高且持续时间长,伴有咯血等有恶变倾向者,应给予预防性化学治疗。

4.定期随访 注意咳嗽、咯血及hCG的监测。

二、侵蚀性葡萄胎

【基本概念】

葡萄胎组织侵入子宫肌层或转移到子宫以外,称为侵蚀性葡萄胎。病变多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常侵蚀到子宫肌层的深部直到子宫肌全层,以致子宫穿孔,并可累及阴道、子宫旁组织及发生肺、脑的远处转移。侵蚀性葡萄胎,具有恶性肿瘤特点,但治疗效果及预后均较绒癌为好。

【发病因素】

侵蚀性葡萄胎来自于良性葡萄胎,多在葡萄胎清除后6个月内发生。

【临床表现】

1.凡在葡萄胎清除后、产后或流产后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或伴有咳嗽、咯血、妊娠反应不消退或消退后再度出现等,应考虑为侵蚀性葡萄胎。

2.盆腔肿块。子宫增大、宫旁肿块、卵巢黄素囊肿持续存在,可有压痛。

3.若病灶已穿破子宫,查体时可触到腹内肿物或阔韧带内血肿。若有阴道转移者,可在阴道黏膜上见到紫蓝色结节,质韧硬、溃破后可引起大出血。

4.转移症状:如发生肺或脑转移时可出现咯血、咳嗽、头痛、昏迷、偏瘫、抽搐等症状。

【特殊检查】

1.hCG检测 在良性葡萄胎清除后hCG水平一般下降,但停滞在一高值而不能降至正常,或一度下降后又迅速升高,应考虑诊断成立。

2.肺部X线检查 若有咳嗽、咯血症状者,肺片见到半透明、边缘清晰、浅淡小圆形阴影,或肺纹理增重,片状、圆形、串珠样、鼓槌样以致弥漫粟粒样若隐若现的棉团状阴影等,均应考虑为转移灶。

3.B型超声检查 在葡萄胎清除后,若B超示子宫复旧不全,继续增大,不规则凸起,或子宫内有局限性或弥漫性回声光点,呈蜂窝状或不均匀密集的光点,提示有发生侵蚀性葡萄胎的可能。

4.内镜检查

(1)腹腔镜检查:是从下腹部切开2cm长的小切口,插入腹腔镜,可直接观察到病灶及子宫旁转移灶,呈紫蓝色结节或散布着细小血管的红白相间的凸起。

(2)宫腔镜检查:是从阴道放入宫腔镜,直接观察子宫腔内的病灶情况。

(3)阴道镜检查:对于有阴道转移者,可发现阴道黏膜上的紫蓝色结节。

【治疗方案】

1.化学治疗 是主要的治疗措施,能达到治愈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氟尿嘧啶、放线菌素D、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磺巯嘌呤钠、巯嘌呤等,一般情况下用于静脉滴注,疗程5~10d,间隔2~4周后重复应用。

2.手术治疗 对于子宫穿孔者应立即手术切除子宫,或病灶局限于子宫内而化学治疗无效者,应考虑子宫切除。

3.对症治疗 如失血较多、贫血较重者应给予少量多次缓慢输血。对于长期出血、食欲缺乏,发生脱水、电解质紊乱者,应给予输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对于有发热及局部感染或败血症者应给予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

三、绒毛膜癌

【基本概念】

绒毛膜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滋养细胞肿瘤,病程发展迅速,对妇女生命威胁很大。其发病情况为0.000 1%~0.36%,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后,多为生育年龄妇女。偶尔发生于未婚妇女的卵巢称为原发性绒毛膜癌。

【发病因素】

绝大多数继发于葡萄胎、流产、足月分娩后,偶可见于绝经后妇女。也有报道认为可以直接由孕卵发生,甚至极个别来自畸胎瘤内所含卵子的滋养叶成分。发生于输卵管妊娠或腹腔妊娠者极少见。

【临床表现】

1.阴道出血 为持续性或间歇性不规则阴道出血,出血量多时可引起休克。

2.盆腔肿块 常可触及到下腹部肿块,质软,形状不规则。

3.腹痛 当癌组织侵犯子宫壁、穿破子宫或发生子宫腔内积血时,可出现腹痛。

4.转移灶症状 晚期易发生多处转移,如阴道转移出现阴道出血,出血量多时可致失血性休克。肺转移常出现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脑转移出现一过性的猝然跌到,短暂的失语、失明、神志不清,晚期可出现头痛、呕吐、失语、失明、抽搐、偏瘫、甚至昏迷,若出现脑疝时,可突然死亡。肝、脾、肾、消化道转移时早期可无临床症状,当肝、脾转移灶破溃时,可出现内出血。当引起消化道出血时,可出现呕血,柏油样大便。泌尿系出血时,出现血尿等。

【特殊检查】

1.病理检查 在手术切除子宫时,应及时留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2.hCG检查 在分娩或流产后血hCG放射免疫试验及尿妊娠试验持续阳性超过2个月或阴性后又转阳性,可高度怀疑。

3.X线肺片检查 若见边缘不规则的片状阴影或球形阴影,提示有肺部转移灶的可能。

4.颅脑CT检查 可显示脑转移灶。

【治疗原则】

1.化学治疗 是绒毛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首选全身性化学治疗。

(1)氟尿嘧啶(5-FU)和放线菌素D(KSM)为首选药物,氟尿嘧啶常用28~30mg/(kg·d),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6~8h,8~10d为1个疗程。间隔2~4周。放线菌素D常用12μg/(kg·d),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7d为1个疗程,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且对肺、消化道、泌尿道及生殖道转移均有疗效。

(2)甲氨蝶呤(MTX)常用于脑转移,常用量10~15mg/d,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5~7d为1个疗程。

(3)胸腔内注射:若发生胸腔内转移,出现胸腔积液,在抽胸腔积液后,可注入氯尿嘧啶500mg,每隔2~3d进行1次,直至血胸消失为止。

(4)其他:也可根据情况选用环磷酰胺(CTX)、磺巯嘌呤钠(AT-1438)、巯嘌呤(6-MP)、消卡芥(AF-1258)、抗癌新芥(AT-581)、多柔比星(ADR)、依托泊苷(VP-16-213)等。

2.手术治疗

(1)若发生子宫穿孔、肝、脾转移灶破裂等急腹症时,应立即剖腹探查。

(2)若病变局限在子宫,经化学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子宫切除,年轻患者可保留正常卵巢。

(3)若发生肺转移后,经化学治疗病灶局限于一肺叶者,可考虑肺叶切除。

3.放射治疗 对于肺、盆腔、腹腔等处的孤立病灶,手术切除有一定困难,且经化学治疗后病灶不消退者,可考虑用60Co、加速器等进行放射治疗。对于脑转移者,应在CT定位后,先行脱水治疗24~72h,再给3Gy照射治疗。

4.中医中药治疗 主要用于晚期合并症的治疗,如失语、偏瘫等。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选择中草药治疗或针灸治疗。

【疼痛特点】

良性葡萄胎早期无疼痛,随着不规则的阴道出血、感染等,可出现下腹部隐痛,坠胀不适,阵发性加重的腹痛。

恶性葡萄胎早期无疼痛出现,当病灶溃破浆膜层时,可引起局部疼痛和压痛,当黄素化囊肿发生扭转时,可引起较为严重的急性腹痛。

绒毛膜癌早期亦无腹痛,当癌组织侵犯子宫壁或发生子宫腔内积血、感染时,可出现下腹痛。当癌肿穿破浆膜引起腹腔内大出血时,可出现满腹剧烈的疼痛,并有压痛、反跳痛。

恶性肿瘤的晚期,发生周围组织浸润或远处转移时,受侵犯的部位如肺、脑、肝、肾、肠道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疼痛评估】

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患者的主诉及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结合疼痛的综合评估,用VRS法将疼痛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度。再让患者用NRS法进行疼痛程度的自我评估。然后根据VRS与NRS的对应关系,将疼痛确定为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7分,重度疼痛8~10分。根据评估结果,选择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

1.抗肿瘤治疗 见分述部分。

2.止痛治疗

(1)轻度疼痛(疼痛评估≤3分)

①心理治疗: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选择松弛疗法、暗示疗法、认知疗法等,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恐惧心理,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②阿司匹林:0.3~0.6g,每6~8小时1次。

③赖氨匹林:0.9~1.8g,每日1~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也可加入液体中静脉滴注。

④美舒宁:100mg,每日2次,餐后服用。

⑤萘普生:250~500mg,每4~6小时1次,每日量不超过1 250mg。

⑥酮洛芬:50~100mg,每6~8小时1次,每日量不超过300mg。

⑦针灸:根据疼痛部位、性质、程度选择腧穴、刺激方式及留针时间。

⑧积极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

⑨24~72h后再评估。

(2)中度疼痛(疼痛评估4~7分):轻度疼痛,经第一阶梯药物治疗24~48h,疼痛不缓解,或继续加重,或疼痛评估为中度疼痛者,可考虑选择加用下列方案。

①克洛曲:1~2片,每8~12小时1次。经口或舌下含化。

②布桂嗪:30~90mg,每6~8小时1次,或50~100mg,每8小时1次,肌内注射。

③曲马朵:50~100mg,每4~6小时1次或哌替啶50~100mg,必要时使用,肌内注射。

④路盖克:1~2片,每4小时1次或1片,必要时使用。

⑤心理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选择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疗法,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分散注意力,提高疼痛阈,减少疼痛体验。

⑥积极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

⑦24~72h后再评估。

(3)重度疼痛(疼痛评分>7分):中度疼痛经第一、第二阶梯药物治疗24h后,疼痛不缓解,或继续加重,或疼痛评估为重度疼痛者,可考虑选用下列方案。

①吗啡:5~30mg,每4小时1次;5~15mg,必要时使用。经口、皮下或静脉注射。

②美沙酮:5~15mg,每8~12小时1次;吗啡5~10mg,必要时使用。经口、皮下或静脉注射。

③美施康定:10~30mg,每12小时1次;吗啡5~10mg,必要时使用。经口、皮下或静脉注射。

④奥施康定:10mg,每12小时1次;吗啡5~10mg,必要时使用。经口、皮下或静脉注射。

⑤多瑞吉贴剂:2.5mg,外贴,每72小时1次;吗啡5~10mg,必要时使用。经口、皮下或静脉注射。

⑥心理治疗: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障碍,选择相应的心理疗法,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增强对治疗的信心。

⑦积极预防和治疗不良反应。

⑧24h后再评估。

(4)滋养细胞肿瘤多数发现的比较早,一经确诊,立即手术治疗。术后结合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当晚期癌肿侵犯邻近器官或发生远处转移时,出现相应的症状,如侵袭消化道、肺、脑、肝、脾、肾等,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此时的治疗应参照相应部位的癌痛治疗方案进行。

【护理方案】

请参照子宫内膜癌的护理方案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