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健康与疾病的认知乃系奠基于各种科学知识的融会整合,如生理学、大体解剖学、病理学、组织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内科学、外科学等。
1.分类 根据其研究的范畴与方法论的区别,这些学科大致上可归纳成三类:
(1)基础医学(basic science)。
(2)临床医学(clinical medicine)。
(3)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
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里的一门学科,它是研究各种疾病在人类族群中发生、扩展,以及分布的规律,探究不同疾病发生的原因及影响其流行程度的种种因素,以达到预防或控制该疾病的目的。尽管最早时候的流行病学,多半局限在传染病的研究,但由于最近这半个世纪以来,因为人类的疾病形态发生很大的改变,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如癌症)的流行病学研究反倒愈来愈重要。
2.癌症的流行病学问题探讨 众所周知,癌症乃一慢性病,病因复杂、病程迁延,是以癌症的流行病学探讨,较诸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研究为复杂,且普遍存在有下列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病因,且少有高度特异性(specificity)的早期癌症简易检查方法。
(2)癌症的病因常具多重性,且致癌因素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是单纯的“相加”关系(additive effect),也可能是“协同相乘”关系(synergistic effect),不易理清。
(3)癌病的潜伏期一般颇长,较不易将先前的暴露病因与日后的发病事实互相联系,无可避免地增加病因探讨上的困难。
(4)癌症最先发病的时间,常因早期病人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可寻,是以很难断定,造成相关统计资料收集上的困难。
(5)致癌相关因素对同一种癌病的发生率,以及该癌症的病程,常可产生前后不一致的影响,这也造成流行病学上探讨的困扰。
3.描述性、分析性流行病学 针对整个族群(population)的癌症流行病学研究,一般可以分成: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descriptive studies)与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analytic studies)。
(1)描述性流行病学:乃系研究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社会经济状态的族群中癌病发生率或病死率的高低及其分布状况。
(2)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则在探讨影响癌病发生及其分布的原因。就其研究方法论(research methodology)来说,癌症流行病学则可分为:
①横断式研究(cross-section study)。主要是用来观察癌病的发生率、盛行率等。
②纵向式研究(longitudinal study)。主要是为了研究致病原与癌症发生的关系,因而进行前瞻性的随访调查工作。在研究癌症与病因的相互关联性(correlation)方面,可以回溯性(retrospective)地进行个案对照(case-control)研究,或前瞻性(prospective)地进行群体(cohort)研究以计算出致癌原暴露导致癌病发生(carcinogenesis)的相对危险性(relative risk)。不同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是:在癌症流行病学上较少应用到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这种方式,目前少数可能使用此等研究方法的是有关癌症预防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如以食品人工添加剂如维生素或稀有金属硒、锌等,来防止肺癌或食管癌的发生流行病学实验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