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力检查法
视力检查是眼科最重要、最基本的检查之一,绝大多数眼科疾病均涉及视力问题,白内障最终影响视力,视力是决定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重要因素。社区保健机构也应能检查视力。有关视力检查的方法见第二章第一节。
(二)眼睑翻转法
检查和冲洗睑结膜和穹隆结膜时,需要将眼睑翻转。下眼睑翻转较为容易,而上眼睑翻转则较困难。
1.下睑翻转法 检查者以一手拇指或示指,或用一手持一小棉签,在下眼睑中央或稍下方,轻轻向下牵引下眼睑,同时让患者向上看,下睑结膜就可完全暴露,检查下穹隆时令患者尽力向上看,检查者将下眼睑尽力向下牵引即可。
2.上睑翻转法
(1)双手法:先以左手拇指和示指固定上睑中央部之睫毛,向前、向下方牵引,同时令患者向下看,右手持一玻璃棒或细小棉签放在睑板上缘之眉下凹处,当牵引睫毛和睑缘向前、向上翻转时,右手指稍向下压迫,上眼睑就能被翻转。
(2)单手法:先嘱患者向下看,用一手的示指放在上睑中央眉下凹处,拇指放在睑缘中央稍上方的睑板前面,用两手指捏住此处眼睑的皮肤,将眼睑向前、向下方牵引,示指轻轻下压,同时拇指将皮肤往上捻卷,上眼睑就可被翻转。
(三)裂隙灯检查法
裂隙灯全称裂隙灯生物显微镜,为眼科最常用的检查设备之一。它主要由照明系统和光学放大系统两部分组成。照明系统将光线聚焦于受检查眼上,可以调节出不同宽度的裂隙,用于对眼透明的屈光介质进行切面观察;光学放大系统可将物像放大10倍和16倍,可以看清微细的病变。裂隙灯可以配上多种附件,如前置镜、前房角镜、三面镜、压平眼压计、前房深度与角膜厚度测量仪、照相机等,使其用途更为广泛。
1.一般检查方法 裂隙灯检查的操作方法很多,此处仅介绍其中最常用的直接焦点照明法。这种方法是将灯光的焦点与显微镜的焦点均对在检查区,以观察该区的病变。操作方法:
(1)检查宜在暗室内进行。检查者坐于检查台目镜侧,先调好目镜的瞳距。熟悉裂隙灯的以下各项功能:①裂隙灯的左右、上下、前后移动;②灯光裂隙宽度调节;③灯光亮度调节;④灯光照明斑大小、颜色调节;⑤灯光裂隙长度调节;⑥下颏高度调节;⑦显微镜倍数调节;⑧检查台高度调节。各厂家生产裂隙灯的这些调节器所处的位置可能有所不同。
(2)患者坐于裂隙灯的检查台前,将下巴放于下颏托上,前额顶在托架的横挡上。调节头架下颏托的高度,使眼的高度与托架两侧的刻度槽一致。让患者睁开双眼注视正前方。调整照明的角度,习惯上光线从患者的左前方斜行照射,角度30°~40°。
(3)检查者自目镜观察,移动台面的把手,将灯光及显微镜焦点均移到患眼上。先用宽裂隙照射检查眼睑,然后将焦点移至结膜和角膜上,再将裂隙调窄,依次对角膜、前房、晶状体和前段玻璃体进行切面扫描检查。
2.房水闪光检查
(1)方法:将裂隙光线调成细小光柱,并聚焦于前房,可检查有无房水闪光(又称Tyndall现象)。当房水中有蛋白质渗出时,在角膜与晶状体之间可见一条均匀的淡灰色光带,称房水闪光阳性。当房水中有细胞漂浮时,可见光带中有大小基本一致的灰白色尘状颗粒,近虹膜面向上运动,近角膜面则向下运动。
(2)临床意义
①房水闪光是由于血-房水屏障遭破坏,蛋白质进入前房所致,前段炎症和外伤时均可出现。白内障术后第一天轻微房水闪光并不一定代表有活动性炎症反应。
②房水中的细胞一般由炎症渗出所致,是反映眼前段炎症的可靠指标。
3.角膜后KP检查
(1)方法:最好在完全黑暗的暗室内进行,将灯光裂隙加宽至1.5~2mm,聚焦于角膜背稍后方,而将显微镜焦点聚于角膜背,可检查有无角膜后沉着物(简称KP)。
(2)临床意义:KP有3类。
①炎症性KP:在葡萄膜炎或重症角膜炎时,角膜后有白细胞和纤维素,甚至色素性KP附着。KP可呈盘状、星状、点状等。典型呈底向下的三角形排列。
②色素性KP:在老年人及糖尿病、高度近视、青光眼及眼内手术后的患者常见色素性KP,呈灰尘或细点状棕色小颗粒。
③生理性KP:儿童和青年人的角膜内皮上,正对瞳孔下方处可有少数白细胞沉淀物,其排列呈垂直的梭形。
(四)泪道冲洗法
为了预防术后眼内感染,白内障术前必须常规进行泪道冲洗。一方面,泪道冲洗可检查泪道有无狭窄或阻塞;另一方面,还可以清除泪囊积存的分泌物,排除慢性泪囊炎等。急、慢性泪囊炎被认为是手术的禁忌证,发现患者有泪道不通,泪囊冲洗出大量脓性分泌物者,应暂停或推迟白内障手术,先治疗泪囊炎,待泪囊炎治愈后再手术。
1.操作方法
(1)表面麻醉。首先将蘸有0.5%丁卡因(的卡因)或奥布卡因(倍诺喜)等表面麻醉药的小棉球或棉签放于上下泪小点之间,麻醉时间为丁卡因3~5分钟,奥布卡因0.5~1分钟。
也有人将表面麻醉药直接点于结膜囊表面,但这样表面麻醉的范围稍嫌大了些,尤其是白内障术前数小时,过多使用丁卡因点眼可能导致角膜上皮水肿而影响手术。
(2)患者取坐位,用同侧手持受水器放于鼻与上唇之间,以免冲洗时反流的水流至身体其他部位。
(3)取带冲洗针头(无针尖的钝针头)的5ml注射器,注射器内抽取2~3ml无菌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将冲洗针头垂直插入下泪小点,再转为水平向鼻侧方向,沿泪小管前进5~6mm,感觉有无碰骨壁感。然后,慢慢注水,询问患者有无水流到咽喉,若有水流到咽喉,则表示泪道通畅。若无水到咽喉,表明泪道某处堵塞,则冲洗时有水自上泪点或下泪点反流,观察有无分泌物反流,并将整个冲洗结果及时记录下来。若自下泪点冲洗不通畅,应用相同方法再自上泪点进针冲洗。小儿患者不能说明有无水到咽喉,但一般可从患儿的哭闹声中听出有无水到咽喉。
记录格式:自下/上泪点进针,可/不可碰到骨壁,冲水时有水入咽喉/冲水时无水入咽喉,水自上/下泪点反流。伴有/不伴有分泌物。若有分泌物,则应注明其量和性质。
(4)如发现泪小点过小,冲洗针头不能进入,可于麻醉后用泪点扩张器将泪小点扩张。扩张泪小点的方法是:手术者以一手指向外下方拉开下眼睑,暴露并固定下泪小点,另一手持泪点扩张器,先垂直插入泪小点1~1.5mm,然后将扩张器转为水平方向,尖端指向鼻侧,轻轻捻转并向前推进,泪小点即可被逐渐扩大。泪小点被扩张后,拔出扩张器,再按上述方法冲洗。
2.结果分析 根据冲洗时有无碰到骨壁感、阻力大小及冲洗液反流情况,可推测泪道狭窄程度和堵塞部位。
(1)有碰骨壁感,冲洗无阻力,冲洗液全部到咽喉,提示泪道通畅。
(2)冲洗时有一定阻力,少量冲洗液进咽喉,少量液体反流,提示泪道通而不畅,说明泪道狭窄。
(3)经下泪小点进针,有碰骨壁感,冲洗时冲洗液自上泪小点反流,提示泪道阻塞在鼻泪管或泪囊。
(4)经下泪小点进针,无碰骨壁感,冲洗阻力极大,冲洗液从下泪小点反流,提示为下泪小管阻塞。
3.注意事项
(1)患者头部应固定,避免躲闪,防止针头损伤结膜和角膜。小儿患者尤为重要。
(2)扩张泪小点时,不可扩之过大,以防造成泪小点撕裂。
(3)冲洗时为单手操作,故握注射器之手冲洗前应准备好推药的手指。
(五)眼压检查法
眼压可通过指测法和眼压计测量法来测量,指测法很不准确,一般白内障术前及复诊时需要用眼压计测量眼压,以排除青光眼。眼压计有多种,大部分社区保健机构和基层医院都只有压陷式眼压计,这种眼压计比较便宜,操作也比较简单,因而本书仅介绍这种眼压计的测量方法。
操作方法:
(1)患者仰卧低枕,额部与下颌高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在结膜囊滴0.5%丁卡因2或3次,或奥布卡因1或2次。
(2)将眼压计安装好,检查内芯的摩擦力是否过大,将眼压计放在试板上测试指针是否指零,若不指零则需要找厂家调整才能用。确定指零后,用75%乙醇棉球或乙醚棉签消毒眼压计底板,待底板的消毒液干燥后即可使用。
(3)嘱患者举左手,伸出示指作为注视点,让患者双眼注视示指尖,调整示指位置,使被测眼角膜缘平面正好在水平面上。
(4)检查者右手持眼压计,左手拇指及示指分开上下眼睑固定于眶缘上,注意手指不可施压于眼球。
(5)将眼压计底板垂直放在角膜中央,先用5.5g砝码,读出指针刻度;如读数<3,则需要更换7.5g砝码再测,如读数仍<3,则再更换10g、15g砝码再测。
(6)由刻度读数查表得出眼压的实际数字。
(7)测毕结膜囊内滴抗生素眼液。
(8)将眼压计轴心及5.5g砝码卸下,用棉签蘸乙醚消毒眼压计轴心、砝码和足板,干后分别放于眼压计盒内。
(六)角膜曲率检查法
国内较多使用的是TOPCON产的角膜曲率计和苏州产YZ38型角膜曲率计,以下叙述TOPCON角膜曲率计的使用方法,苏州角膜曲率计的检查方法与其相似。TOPCON角膜曲率计操作方法:
(1)熟悉角膜曲率仪的各项调节装置。①对位、对焦调节手柄;②垂直和水平曲率刻度调节旋钮;③下颏高度调节旋钮;④散光角度旋转手柄;⑤检查台高度调节开关。
(2)患者坐于角膜曲率计前,下巴放在下颏托架上,额部顶于额架挡上,调整下颏托高度至眼位于刻度水平,这些均颇似裂隙灯检查。令患者睁开双眼平视前方。
(3)打开电源开关,移动角膜曲率计,使灯光对焦于被检查眼角膜上,此时检查者在目镜中应发现3个带“+”或“-”的圆圈。否则,应重新对焦。
(4)调节水平和垂直曲率旋钮,直至上面圆圈的“+”、侧面圆圈的“-”分别与中间圆圈的“+”和“-”两两重叠(图3-1)。
图3-1 角膜曲率计的使用方法
(5)若“+”不能重叠而是左右错位,则旋转散光角度调节手柄,然后再调节曲率旋钮,直至重叠(图3-2)。
图3-2 角膜有散光时的测量方法
(6)在目镜内的显示屏内读取角膜曲率值,并在散光角度盘上读取角膜散光的角度,记录在病历上。如KH(水平径曲率):43.5,KV(垂直径曲率):44.25,散光角度:110°。
(七)A型超声波检查法
1.嘱患者仰卧低枕,滴0.5%丁卡因或奥布卡因1或2次,一边等待角膜充分麻醉,一边将A超探头用75%乙醇棉球擦拭底部待干。
2.测量时,嘱患者举左手伸出示指作为注视点,使角膜水平正中位。
3.检查者右手拿A超探头,左手的拇指及示指分开上下眼睑固定于眶缘上,不可压迫眼球,将A超探头垂直放在角膜中央测量5次取平均值,每次误差不得超过0.02。
4.测完之后滴抗生素眼药水,嘱患者4~5小时内不揉眼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