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学超声乳化手术者,学习以下一些方法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
(一)使用巩膜隧道切口
这是因为,初学者时常会碰到一些困难,而术中不得不扩大切口而改为囊外摘除术。由于巩膜隧道切口离角膜中心较远,因而扩大后引起的角膜散光较小。
扩大巩膜隧道切口的方法:在切口两侧注射少量黏弹剂,用角膜剪先在切口两侧将隧道的后瓣剪短,再向两侧斜行剪开。
(二)撕囊术的训练
1.在现代囊外手术时练习撕囊 行现代囊外手术的患者一般白内障较为成熟,撕囊较为困难,可选择一些接近成熟期的白内障进行撕囊练习。当撕囊技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开始试做超声乳化手术。先是对小部分撕囊成功、核较软的患者谨慎施行超声乳化手术(可能超声乳化手术比例为10%),以后随着撕囊成功率的提高,核乳化技术提高,超声乳化手术的病例选择范围逐渐放宽,做超声乳化手术的比例逐渐增加。
2.模拟撕囊练习 近年来,患者对手术效果的要求越来越高,能有机会在行囊外摘除术中练习撕囊的机会不多,只能在动物眼或模拟情况下练习。
(1)动物眼练习:多使用猪眼,将猪眼固定在木块的槽内,或用蜡将猪眼包埋至角膜缘,只剩下角膜在外面。用穿刺刀或刀片做隧道式切口进入前房,注射黏弹剂,将前囊膜压紧,再用针头或撕囊镊撕囊。猪眼的前囊较韧,撕囊过程中需要用更多的向心力。
(2)撕纸练习:找一个口径5~10cm的瓶子,将一张薄纸盖在瓶口,用橡皮筋扎紧,再将1ml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扭成撕囊针,用此撕囊针连续环形撕纸。注意,所用的纸张不能是有条纹的,否则易向某一个方向撕裂。在作者所试用的薄纸中,以爱尔康公司人工晶状体包装盒外面的那层塑料薄膜最佳,感觉极似撕老年人晶状体前膜。
(三)充分的水分离和水分层
初学者往往感觉转动核较为困难,充分的水分离可使核容易转动。水分层可以有效地减少核的部分,并且在超声乳化内核时,有晶状体皮质和核周层保护,可减少超声乳化探头直接伤及后囊膜的概率,对初学者更为安全。
(四)充分熟悉超声乳化仪的功能与操作
超声乳化仪的功能一般包括:灌注抽吸功能、超声乳化功能、前段玻璃体切割功能和电凝止血功能,有的还带有撕囊仪。这些功能均由主机、手柄、连接管和脚踏控制板几个部分来完成和控制。
主机内含有超声乳化、灌注抽吸、前段玻璃体切割和电凝止血的换能系统,它们通过各自的接口与超声乳化手柄、灌注抽吸管道、玻璃体切割管道、电凝线等连接而发挥各自的功能。主机的面板上有上述各项功能的调节开关和各项参数的显示屏。各类超声乳化仪的超声乳化、前段玻璃体切割、电凝止血的换能原理基本相同,但抽吸功能的工作原理不尽相同。抽吸系统的抽吸力(真空)由抽吸泵产生,最常用的泵有蠕动泵和文丘里泵,二者形成的抽吸力基本相似,仅稍有不同。超声乳化功能是通过超声乳化手柄上的探头以极高的速度沿纵向做线性振动而产生,振动的频率可从27 000~54 000次/秒,振幅约1/7 620cm,快速振动的探头切入接触的晶状体,并将其转变为小微粒,这些微粒可通过探头的芯管被吸出。
初学者手术前宜充分熟悉探头和接管的安装与连接、超声乳化能量的测试方法,懂得如何设置功能模式、最大能量、真空(抽吸力)、灌注流量和灌注压(瓶高),并熟悉脚踏控制板各档的功能。
将超声乳化仪的功能模式设置于超声乳化状态(显示“U/S”或“phaco”),此时脚踏控制板有3个档位,踩下第一档,可使吊瓶的水流出,灌注压取决于吊瓶的高度,吊瓶越高,灌注压越大,水流速度越快;踩下第二档,在灌注基础上增加抽吸,可用来清除黏弹剂、乳化的晶状体核微粒和晶状体皮质;踩下第三档再增加超声乳化功能,当踩至这一档后,可听见从手柄发出的“吱吱”声。超声的能量随着脚踏向下踩的深浅而变化,踩得越深,能量越大,踏板的尽头为预先设置的最大能量。
(五)“分而治之”技术向劈核术转化
初学者看见别人熟练进行劈核,常常以为很容易学会,可自己学着劈核时核却经常滑走,有时不慎将核翻转而造成悬韧带损伤。劈核的学习需要有一个过程,建议先学较为安全的“分而治之”法,待此技术熟练后,逐步转变成劈核法。首先,在核中央“挖”一条深槽,将核掰成两半,再用劈核法将每半核劈成若干块,这样可安全地训练劈核技术;待劈核技术已较好时,试试不“挖”沟,直接将核一劈两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