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源建设应关注正确把握学科发展脉络
益西巴珍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成都第二临床学院《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四川成都610031)
作者简介:益西巴珍,成都市三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副编审
摘 要:学术期刊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文稿的学科归属予以准确定位,有利于保证文稿专业内容的准确性和为专业化的读者群体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内容。为在面对优胜劣汰的体制改革大潮中立足并保持永久的竞争优势,应正确把握学科发展脉络,规范、系统地构建刊物专业特色,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为学科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
关键词:特色栏目;稿源建设;学科发展脉络;创新成果;交流平台
1 特色栏目的闪光点
要达到学科归属的准确定位和经久不衰的健康发展,就要在该学科及其发展方向上有真知灼见,脚踏实地地做好特色栏目。凭借特色栏目信息和知识点聚集、汇聚该学科研究领域的资源与力量,起到号召相同领域文稿汇聚在栏目中的作用,对信息的传播上彰显别具一格,使之成为相关科研工作者密切注视的焦点,对期刊的稿源带来正效应的作用[1],通过设置特色栏目彰显刊物的特色。
2 稿源建设的意义
面对适者生存的体制改革,科技期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优质稿源的竞争,优质稿源是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体现,是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基石[1-3]。牢牢结合学科发展轨迹的实效性构建优质稿源建设,这与打造学术强刊、品牌期刊息息相关,亦是科技期刊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因此,只有充分认识稿源建设在当前科技期刊竞争中的重要性,才能实现和保证优质稿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1,3-4]。
科技期刊要保证办刊目标的实现,就要根据其办刊宗旨与报道内容进行筹划,改变“等米下锅”的传统工作习惯,积极主动的挖掘优质稿源[3]。有效、深入地与相关学科研究者保持紧密联系,便于接触到本学科前沿的研究,其目的在于:①掌握国内同类学科类别及各层次科学研究基金资助的本专业学科课题在国内的分布,了解科研机构与科研人员的强势研究方向,尤其是与课题领军者建立起联系。深入到课题组,与科研工作者建立真诚的合作关系。争取对课题组最新科研成果的首报权[1],从而实现稿源建设的最终目标。②重视本专业学术会议的实效性,有的放矢地选择学术含量高、会议传统好的专业学会组织的会议;如果对学术会议的专业相关性、内容报道吻合性、会议的规格和质量了如指掌,这种学术会议才对本刊物有所意义;同时娴熟参会者的相关情况和重视会间讨论中专家之间的互动交流,寻找出创新的素材[1,3],从而达到刊物稿源建设目标的实效性。
3 正确把握学科发展脉络的重要性
缺乏准确性和唯一性会加大科技论文内容噪音,影响准确表达和传播科技信息的效果[5]。科技期刊编辑要对本学科的发展轨迹进行认真跟踪,当好本学科发展的“鉴审员”,随时关注和正确把握专业学科的发展脉络,对学科的发展趋势做到胸有成竹[1]。
科技期刊信息传播是为了满足科学交流的需要并随社会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优质稿源要客观地反映学科的最前沿,有利的应用对科学话语权的掌控[1],推动学科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并阶段性的修订增补臻于完善。科技期刊编辑要重视提高科技哲学素养,建立与专业学科相匹配的思维模式,才能对学科发展的趋势进行准确判断,进而对准确传播科技信息、学术交流和指导科技实际工作的推广起到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只有积极发现学科发展中潜在的创新并对其指导与塑造,使刊物成为占据本学科创新成果报道的首创[1,4],才能保证专业特色持续创新之路的竞争优势;只有着眼实际,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优化组稿,报道方向与学科发展趋势绝对吻合,才能及时准确地传播科学技术信息和推动学科展现实质性的进展。
4 构建科技期刊信赖的创新成果交流平台
科技工作者往往以期刊总体质量、在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而抉择投稿目标。加强创新意识,勇于摒弃旧见,充分利用创新成果交流平台,提供创新观点的适合环境和极大的包容性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各编辑部要把握创新性和科学性是择稿唯一价值取向的原则[1-2]。对具有学术创新争鸣性文稿要注意争鸣的有效性,继而促进学科实质性发展。在组织学术争鸣的择稿过程中摒弃先入为主及个人倾向性,避免出现对不同观点的压制[1-2],久而久之导致作者对刊物产生悲观性,影响稿源建设和创新成果交流平台的持续性发展。
5 结语
重视正确把握学科发展脉络对保证文稿专业内容准确性和为专业化的读者群体提供更加专业化的内容意义重大[4]。建立与专业学科相匹配的思维模式,对保持永久性专业特色的竞争优势有着巨大功效。只有着眼实际,展望未来以专业特色学科发展需要进行针对性组稿[1],才能避免因缺乏准确性加大科技论文内容噪音,达到准确表达和传播科技信息的效果[5]。自始至终把“正确把握学科发展脉络”作为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力争使“正确把握学科发展脉络”产生马太效应[1],使科技期刊在迎接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浪潮的挑战时、在全面实施科技期刊持续健康发展战略中,赢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最终达到“量体裁衣”的效果,为专业学科发展奠定雄厚的基础[1-3]。
参考文献
[1]宫福满,邓秀林.科技期刊稿源的可持续性经营[J].编辑学报,2008,20(2):103-105.
[2]益西巴珍.挖掘优质稿源是科技期刊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科技编辑出版研究文集(第十二集).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杨勇.拓展稿源是高校学报学术强刊的关键[J].编辑学报,2009,21(3):245-246.
[4]益西巴珍.科技期刊审稿专家库的构建及有效利用[J].编辑学报,2011,23(4):247-249.
[5]孙二虎,钟盛先,刘东渝.中国作者姓名的音译与姓名组分的改革[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8,9(1):44-4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