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跖筋膜损伤和跖筋膜炎

跖筋膜损伤和跖筋膜炎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跖筋膜损伤或跖筋膜炎在跑跳运动员中经常发生。跖筋膜损伤多为间接暴力或应力反复作用造成。反复大力牵拉使跖筋膜发生松弛或慢性炎症性改变、纤维变性、强度减弱,进而纤维束断裂而发病。这种情况多提示“跖筋膜炎”。1.跖筋膜炎或跖筋膜慢性损伤 应以局部休息和改变鞋型为主,辅以理疗、中药熏洗、局部封闭等。2.急性跖筋膜断裂 一般均不会全断,这是由跖筋膜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

跖筋膜损伤或跖筋膜炎在跑跳运动员中经常发生。在长途行军、纺织女工、营业员、搬运工及老年人中也时常可见。

跖筋膜为足底深筋膜(足底腱膜)的一部分,相当坚硬。它的纤维起自跟骨结节(小部分起自趾短屈肌的腱纤维),起始部较窄但很厚(2~3mm),由后向前逐渐扩大并逐渐变薄,在跖骨中部分为5束,止于1~5趾。同时它还向深筋膜发出纤维,将足底分隔成内外侧沟,还有一部分纤维与距骨的筋膜和韧带相连接,形成纵贯足底由深到浅连接诸骨的纤维结构,在足底像弓弦一样紧绷足弓,对维持足弓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发病机制与病理

跖筋膜损伤多为间接暴力或应力反复作用造成。反复大力牵拉使跖筋膜发生松弛或慢性炎症性改变、纤维变性、强度减弱,进而纤维束断裂而发病。

也可由于从高处坠落时足尖着地支撑或跳跃时足尖蹬地,产生的对跖腱膜的一瞬间猛烈牵扯,或足底硬而不平的杂物垫衬等作用,而导致跖腱膜的损伤。

女性鞋型不合脚、后跟过高呈踮足姿势、年老足底肌肉无力和韧带筋膜松弛也可能造成跖筋膜的慢性劳损。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足底中部、后部出现疼痛和不适,有时为撕裂样的锐痛,致使患者足尖不能着地,而呈足跟着地支撑跛行。这种疼痛和不适,可因走路过多、站立过久、身体负重、脚心垫衬等而加重;而休息可使疼痛消失或减轻。

检查时,可见足弓有不同程度变平和足的外翻畸形。触摸时患侧足底比健侧要硬,有压痛,以足心和跟骨结节处最明显。由于维持足弓的辅助组织,如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骨长、短肌等负担加重,常可造成这些肌肉的劳损,而出现小腿外侧或后方的疼痛和压痛。这种情况多提示“跖筋膜炎”。

体育运动中有时会出现急性的跖筋膜损伤,如急跑或跳跃,可突然出现足底剧痛。常主诉听到足底有一组织“啪”的断裂声。检查时将患足背伸,使跖筋膜紧张,可摸到局部凹陷,张力减低,足底变平,足凹饱满。此时应考虑“跖筋膜断裂”。

X线摄片,部分患者可见跟骨结节处有骨质增生。

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体征。

三、治  疗

1.跖筋膜炎或跖筋膜慢性损伤 应以局部休息和改变鞋型为主,辅以理疗、中药熏洗、局部封闭等。改变鞋型很重要,如某些穿平跟鞋疼痛的患者,可劝其改穿中坡跟鞋,以改变足的负重力线,使行走负荷经骨支架传导至趾骨头上,减轻跖筋膜的张力,也减轻跖筋膜在跟骨结节止点的负荷。不赞成穿高跟鞋。局部封闭的进针点,宜选在足跟内侧,用长针头平刺为好。

2.急性跖筋膜断裂 一般均不会全断,这是由跖筋膜的结构特点所决定的。所以,治疗时应采取独特的方式,即跖底放置一棉花垫,做加压包扎。同时将足在背伸位用石膏托短期制动3~5d,使断裂的跖筋膜断端间充分拉开,防止两断端接触粘连,避免日后行走疼痛。3~5d后,早期拆石膏开始体疗,做防治平足的矫正体操,滚圆木、走步行跑台、穿带足弓垫的运动鞋等,一般远期效果很好,不影响行走和弹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