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病种繁多且常见,用药繁杂,仅就几种常见疾病用药的一些问题进行以下叙述。
慢性胃炎在国内很常见,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增。近年研究证实,胃内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此菌寄生在胃窦黏膜黏液下层,所分泌的毒素促进炎症反应,而且该菌对杀菌药的抵抗力极强,因此杀灭该菌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环节。目前临床采用多种抗菌药物与强力抑酸的质子泵抑制药及铋制剂联合应用,进行三联或四联疗法,可取得较高的HP根治率。常用抗菌药物有甲硝唑或替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阿奇霉素及四环素;常用质子泵抑制药为奥美拉唑或兰索拉唑;铋制剂有次枸橼酸铋钾。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仅次于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和复发性的疾病,往往是在慢性黏膜炎症的基础上发生的,现在认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HP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所以特别强调根除HP,这样可大大减少溃疡病的复发。消化性溃疡的病因是攻击因素(如胃酸、胃蛋白酶、药物因素、胃动力学异常、HP、情绪因素和烟酒刺激等)和胃黏膜保护因素(如黏液和黏膜屏障,黏膜丰富的血流供应,保持上皮的完整、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失去平衡,攻击因素相对增强或保护因素相对减弱均可导致消化性溃疡。
降低胃酸的药物包括抗酸药和抑酸药。抑酸药是目前治疗溃疡的首选药物,根据溃疡的不同类型来选择药物,胃溃疡应选用以加强胃黏膜的药物为主。十二指肠溃疡则应以减弱攻击因子的药物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为主。
消化道是人体摄入食物并将其消化、吸收营养、排除残渣的重要系统,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动力来协调各部肌肉进行协调的运动,这些动力来源是受神经协调控制。胃肠运动障碍疾病表现为恶心、呕吐、胃排空迟缓、消化不良、便秘、假性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征等。目前胃肠动力药有M受体拮抗药、多巴胺受体拮抗药、5-HT4受体拮抗药、组胺H1受体拮抗药。
人体消化系统中有正常微生物群,它们与宿主环境形成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统一体,微生态制剂是一些在正常人体肠道内常驻的无毒、无致病性的细菌,通过扶植正常微生物种群、调整生理平衡,发挥生物拮抗作用,起到排除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侵袭的作用。目前,微生态制剂已被用作治疗腹泻(含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性肠炎)或便秘的辅助药物,对肠道易激综合征、肝硬化并发的内毒素血症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便秘和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由胃肠道气质性和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用药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刺激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和润滑性泻药三类。止泻药主要有抑制结肠蠕动和减轻对结肠黏膜刺激两大类。
肝炎也是一种常见病,在中国以病毒性肝炎为主,以乙型肝炎最为常见,对于肝炎病毒迄今无特效药物,目前国际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为核苷类似物,国内也有应用苦参碱治疗者,临床上使用的保肝药物只能阻止肝细胞坏死、稳定肝细胞膜,其品种繁多,但并无一种有确切的长期改善肝脏损害的疗效。因此,必须应用时,应按其指征合理选用。
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分成几类,一是去氨药物,多用谷氨酸钠、谷氨酸钾和精氨酸等;二是针对假性神经递质的药物,以左旋多巴为代表,其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竞争性地消除假性递质对大脑活动的不良影响;三是纠正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氨基酸比例失调,有利于肝性脑病恢复。
胆石症的发病率达10%左右,国内以胆固醇结石为主,除手术或体外震波碎石外,也可用药物治疗,熊去氧胆酸为首选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