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脑炎发病前兆及表现

脑炎发病前兆及表现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MRI对病变的检测较CT敏感,以MRI首选。病毒性脑炎引起的占位效应与病变范围相比相对较轻,MRI冠位扫描可见颞叶各脑回普遍性肿大,而并非肿瘤推压移位变形。MRI氢质子波谱对病毒脑炎和星形细胞瘤的鉴别很有意义,对两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很高,可达到95%~100%。预后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严重者死亡率较高,存活者半数有后遗症。可行MRI复查,观察病变区萎缩和囊变的情况。以精神异常6d入院,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

【临床诊断】

1.急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急性包涵体脑炎。

2.是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一种,也是散发的急性致死性脑炎的最常见原因。

3.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抽搐或痉挛发作、意识状态的变化和局灶性神经病学异常。

4.主要依赖于实验室血、脑脊液、尿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确定诊断。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检查目的 辅助诊断,明确颅脑受累部位和范围。

2.影像检查方案 CT和MRI扫描能发现病变的部位、范围。MRI对病变的检测较CT敏感,以MRI首选。

【影像诊断】

1.一般特点

(1)病变主要累及颞叶。

(2)一侧或双侧。

(3)基底节常不累及。

(4)可同时累及脑其他部位。

2.CT表现

(1)早期CT平扫可无异常改变。

(2)平扫病变区呈低密度。

3.MRI表现

(1)早期可无异常表现,有时在FLAIR序列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影。

(2)MR 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脑回样高信号。

(3)豆状核常不受侵犯,病变区与豆状核之间界限清楚,凸面向外。

(4)约半数可有占位效应,部分病灶可有出血或钙化。

(5)增强MRI扫描因血脑屏障破坏程度不同而异,可无或轻度不规则、斑片状强化,部分可明显强化。

4.鉴别诊断

(1)需要与颞叶脑梗死区别,临床资料对鉴别很有意义,两者的好发年龄和临床表现完全不同。

(2)出现占位效应时需要与颞叶星形细胞瘤区别。病毒性脑炎引起的占位效应与病变范围相比相对较轻,MRI冠位扫描可见颞叶各脑回普遍性肿大,而并非肿瘤推压移位变形。MRI氢质子波谱对病毒脑炎和星形细胞瘤的鉴别很有意义,对两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很高,可达到95%~100%。星形细胞瘤表现为Cho波升高,Cr波降低,Cho/Cr比值大于2,而病毒脑炎Cho波不增高,Cho/Cr比值通常小于2,少数病毒脑炎该比值也可稍大于2,但病变区Cho波不高于对侧相应部位,而肿瘤Cho波比对侧高。另外,参考临床病史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对鉴别也很重要。

【治疗原则】

及早治疗,一般对症治疗和抗病毒药物治疗。

【临床演变与复查】

预后与发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严重者死亡率较高,存活者半数有后遗症。可行MRI复查,观察病变区萎缩和囊变的情况。

【病例】

女,18岁。以头痛、发热半个月就诊,抽搐3次。CT平扫(图4-1A)未见明显异常病灶,MRI T1WI(图4-1B)未见明显异常信号变化,FLAIR序列成像(图4-1C)示左颞叶斑片状高信号影,与豆状核境界清楚,增强MRI(图4-1D)病灶区未见明显异常强化。影像学诊断:病毒性脑炎。

图4-1

男,52岁。以精神异常6d入院,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MR T1WI(图4-2A)示左颞叶片状低信号,脑回肿胀,脑沟消失,境界不清楚。T2FLAIR成像(图4-2B)和DWI(图4-2C)呈脑回样高信号。病变与豆状核境界清楚。增强扫描(图4-2D)无明显强化。影像学诊断:病毒性脑炎。经抗病毒、激素治疗20d,临床症状明显好转,MRI复查T2FLAIR成像(图4-2E)显示病灶范围较前缩小。

图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