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诊断】
1.是一种较少见的生长于脑室内脉络膜丛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2.占成人脑肿瘤的0.5%,儿童脑肿瘤的2%~4%,是婴儿最常见的脑肿瘤。
3.男性多于女性。
4.两种类型:脉络膜丛乳头状瘤(CPP)和脉络膜丛乳头状癌(CPCa)。
5.可沿脑脊液播散。
6.主要表现为脑积水而产生的颅内压增高症状。
7.主要依靠影像学提示诊断。
【影像学检查目的与方案】
1.影像学检查目的 确定肿瘤位置以及累及范围,明确肿瘤性质包括定性及定级。
2.影像学检查方案 CT和MRI均可清楚显示病变。增强CT和增强MRI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影像诊断】
1.一般特点
(1)儿童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成人好发于第四脑室。
(2)常合并脑积水。
2.CT表现
(1)75%等或低密度。
(2)25%出现点状钙化。
(3)脑室扩大。
(4)偶尔有出血,囊性CPP罕见。
(5)增强CT扫描多呈显著均匀强化。
3.MRI表现
(1)T1加权像呈等低混杂信号。
(2)T2加权像呈等、低、高信号。
(3)增强扫描显著强化。
(4)CPP可出现局限性侵犯室管膜旁脑组织,但范围扩大则提示CPCa。
(5)可见血管流空现象,出血。
4.其他表现 DSA:脉络丛动脉增粗,血管染色浓密,延迟,动静脉分流常见。
5.鉴别诊断
(1)绒毛增生:两侧脑室的脉络丛弥漫性扩大,可伴交通性脑积水。
(2)脑室内其他肿瘤:转移瘤、脑膜瘤、室管膜瘤、黄色肉芽肿等。
【治疗原则】
CPP:手术全切除肿瘤是CPP的唯一疗法。
CPCa:手术切除+化疗。
【临床演变与复查】
CPP肿瘤全切除者可治愈,5年生存率近100%。
CPCa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25%~40%,次全切除患者80%以上复发。
【病例】
男,2岁。CT平扫(图7-10A)显示右侧侧脑室后角1个类圆形肿块影,呈稍高密度,并见病灶内多处斑片状高密度钙化灶,脑室扩大积水。增强CT扫描(图7-10B)显示病灶明显均匀强化。手术病理诊断:脉络膜丛乳头状瘤。
图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