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TM,属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类,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含岩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等大分子生物的分解代谢。对肝癌的敏感性,在一组AFP、SA、AFu及TGF-β1等4项TM的联合检测中,AFu为最高(93.2%),而特异性较差(79.0%),许多研究都证实类似结果,故可用于联合检查,尤其对AFP阴性的患者。
正常参考值:10~35U/L。超过35U/L者应考虑原发性肝癌。
国内报道AFu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81.2%,对AFP阴性肝癌和小肝癌阳性率分别为76.1%和70.8%,在继发性肝癌、良性肝占位病变均阴性,但肝硬化、慢性肝炎的假阳性较高。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力显著高于其他各类疾患(包括良、恶性肿瘤)。血清AFu活性动态曲线对判断肝癌治疗效果、估计预后和预报复发,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甚至优于AFP。使用AFu时应与AFP同时测定,有较好的互补作用,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已发现AFu在琼脂糖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时,存在8种不同等电点的同工酶,其范围在3.5~6.5之间,正常人的AFu同工酶有两种类型:低峰值型和Ⅳ主峰型。乙型肝炎患者出现3种AFu同工酶:Ⅷ主峰型,Ⅳ、Ⅷ双峰型和Ⅳ主峰、Ⅴ次峰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同工酶变化复杂,有5种类型:低峰值型,Ⅳ、Ⅴ双峰型,Ⅲ、Ⅳ双峰型,Ⅴ型和Ⅵ型。根据各自的峰型特点,AFu同工酶对正常人、肝炎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临床参考值:0~35U/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