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β-G在肝组织中含量最多,当机体组织细胞发生恶变时,β-G含量增加。在功能学上肝癌患者血清β-G活性与正常人有质的差异,肝癌患者与正常人组织细胞间的β-G表达在形态学上以及术前术后亦有质的差异。β-G的高表达与肝脏正常细胞转化致恶变的演变过程及程度直接相关。结果显示血清β-G检测对早期肝癌的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的意义。
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β-G)是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酸性水解酶,参与细胞的物质代谢,其前身在附有多核糖体的膜上合成,然后进入内质网,再移位于高尔基复合体,由6-磷酸受体转移到溶酶体,在此聚集、加工、成熟为各种酶,完成一定生理功能。作用部位为葡萄糖醛酸苷的β-糖苷键,参与细胞增生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β-G可以水解癌周结缔组织中的蛋白多糖及糖蛋白,破坏其网状结构的防御作用,有利于癌细胞的浸润及扩散。β-G在肝组织中含量最多,当机体组织细胞发生恶变时,β-G含量增加。在功能学上肝癌患者血清β-G活性与正常人有质的差异,肝癌患者与正常人组织细胞间的β-G表达在形态学上以及术前术后亦有质的差异。β-G的高表达与肝脏正常细胞转化致恶变的演变过程及程度直接相关。
β-G是与肝癌的发生、发展相关的体内活性酶,用ELISA技术,测定早期肝癌患者血清β-G活性,并对早期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β-G活性变化进行检测,表明早期肝癌患者血清β-G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早期肝癌患者经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后,血清β-G活性明显降低。结果显示血清β-G检测对早期肝癌的诊断、治疗均有一定的意义。对癌性胸腹水的定性亦有帮助。
正常值:(14.4±7.1)U/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