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髌腱-骨(BTB)移植物重建PCL由于移植物两端带骨块,经过胫骨隧道比较困难,故重建难度较大。
髌韧带切取可以同侧也可对侧,切取技术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1/3韧带宽10mm,带胫骨块尽量修光滑且不宜太大,以便于胫骨骨隧道螺钉内置固定。
BTB重建的优点就是早期即为借助螺钉的骨对骨固定,缺点之一就是增加了髌股关节炎、髌股疼痛的机会,另外,就是如果按照常规打骨隧道的方法,术中BTB穿过胫骨隧道,再拉入股骨隧道,必须要经过2个转折,而BTB的骨块很难拉入。故BTB重建PCL可采用胫骨嵌入技术,该技术需要通过膝关节后内侧或者后外侧切口进入,在PCL胫骨附着点开槽,将BTB的胫骨端骨块直接固定在骨槽内。此方法可避免常规重建PCL方法中的2个转折,也可有效防止由于该2个转折而引起的移植物切割。
(一)适应证
PCL跟ACL一样,也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重建PCL的适应证跟重建ACL的适应证相似,主要也是以取腱对象而异。详见月国绳肌重建ACL相关部分。
(二)术前准备
见月国绳肌重建ACL相关部分。
(三)手术方法
1.常规操作 见月国绳肌重建ACL相关部分。
2.移植物的切取 从髌骨下极开始向远端直至胫骨结节,做一约7cm的切口,后面在钻股骨隧道时可以另做一约3cm切口。也可将此两个切口合并成单一的髌旁内侧切口,更利于手术野的显露,分离皮下组织,切取髌腱的中1/3部分,宽10mm左右,长25mm左右,骨块厚度约8mm。
3.移植物的处理 由助手在肌腱操作台上进行移植物的处理。首先剪去移植物上多余的软组织,用咬骨钳将两块骨栓的直径修剪至9mm或10mm粗细,并将骨栓边缘修成圆形使其能顺畅地通过隧道。修剪后,每个骨栓应该可以轻松通过内径与骨隧道直径相等的套管。每个骨块钻3个孔,各穿一根5号Tedvec线,将移植物两端保持拉力固定在肌腱操作台上,用2号Aesculap不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移植肌腱成束状(图4-8-22)。
图4-8-22 BTB移植物的制备
4.隧道的定位 在隧道定位之前,可根据髁间凹的撞击情况,先行髁间凹成形术。胫骨和股骨隧道的定位选择对重建手术的结果至关重要。关节镜经前外侧入路插入,经前内侧入路插入胫骨隧道定位器,定位器头对准PCL小关节面处的关节线下10~12mm处。调整定位器的方向,与胫骨关节面约成60°,起点位于胫骨结节的下内侧。钻入导针,导针应从骺痕部后方穿出,为防止损伤后方重要组织,在钻入导针的时候,可用后保护器插入后侧室。然后用相应粗细的钻头扩胫骨隧道。
PCL的生理止点定位较困难。股骨解剖止点位于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缘后方约10mm,约在右膝1点钟位置和左膝11点钟位置。经前外侧入路用关节镜观察,经前内侧入路置入股骨随后从胫骨隧道插入股骨隧道定位器,建立股骨隧道。
5.移植物的植入和固定 经胫骨隧道穿过两根18号钢丝进入关节,经中央脂肪垫入口牵拉钢丝,用此钢丝将抛光器经胫骨隧道拉入关节,用抛光器修光和去除后部残留的软组织。将移植物连在抛光器上拉入关节。用探针将移植物带骨栓置入股骨隧道。采用界面螺钉固定。
6.术后处理与康复 参见HT重建ACL相关部分。
7.并发症及处理 术中并发症包括髌骨骨折、隧道定位不准确、股骨隧道后壁破裂、移植物和缝线断裂;术后并发症包括髌腱撕脱、活动度受限、关节积血、髌股关节紊乱、股四头肌肌力下降、神经系统并发症、渗出和切口问题。参见HT重建ACL相关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