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民族传统体育的主要内容介绍
一、冰爬犁
1.简介
大兴安岭在森林中分布着星罗棋布的湖泊,每年10月份开始结冰,到11月份冰面结实程度很高,人们在湖面上进行生产、生活作业就已经是非常安全的了,使鹿鄂温克人经常在广阔的冰面上使用爬犁运送各种物资。一个成年人使用爬犁可以在冰面上拉走几百斤的货物,大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
冰爬犁不同于雪爬犁之处在于冰爬犁的两只脚没有必要做得很宽大,相反还要特意制作得细长轻巧一些,细长且锋利的两只脚更易于切入冰面并改变方向,所以这样的设计更易于控制方向。转弯时,驾驶者通常利用自身重心向四个方向的切换来完成,例如向左转弯时人体重心就努力靠向冰爬犁的左后方,同时右侧手臂向上提右侧前脚。
2.场地、器材
冰爬犁的材质主要以木质为主,一般是取两个等长的木方作为脚,上部再以木板或木条横向加以固定,形成一个平面可以载物,冰爬犁的使用场地为广阔的冰面。在生产实践中人们渐渐发现铁质爬犁的摩擦系数是最小的,便在爬犁脚上包上铁条,还有更加精致的是用铁条直接制作成脚,然后在上面横向固定的半铁质爬犁;随着冶金技术逐渐普及,乡镇一级的城市都可以电焊制作铁质爬犁,纯铁制作的爬犁走进了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中。
图2-1 铁制爬犁
3.方法与规则
从动力来源角度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比赛类型:第一类是无动力自由滑行类;第二类是持续提供动力类。从民族传统的名称来看可分为三大类:打;支;拉。
(1)坐姿陡坡速降
陡坡上速降这个项目对于场地要求比较高,森林里少有陡坡的冰面,所以这个项目通常使用宽大而又扁平的木质脚的爬犁,这种爬犁同时也易于在雪上行走。这种特殊的爬犁长约1米,宽约半米。滑行时采用坐姿,由山顶自然滑下,先出森林者为获胜。这个项目类似今天的无动力雪橇。这个项目渐渐从冰上发展到了雪上,由于是在自然的森林里滑行,所以这个项目有很大的危险性,所以很少用来做人与人之间的比赛,更多的是人和自然的较量。人们通常组成3人以上队伍,携带爬犁上山,寻找一个比较理想的高度,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路线开始滑行,下山滑行速度很快,一般滑行十几分钟就到达山脚。这种运动上山时负重需要很好的体力,对人的体能有极好的锻炼;下山时速度极快,对人的操作技能及身体重心掌握的能力要求很高,极具挑战性,这项运动深受年轻人的欢迎和喜爱。
(2)平面滑行
这项运动可分为自推和助推滑行两种方式。
①自推滑行
在平坦的冰面上,双手抓住爬犁助跑,然后迅速将爬犁贴于胸前并匍匐于冰面上,爬犁带着人向前滑去,丈量远度,优者为胜。
②助推滑行
运动者坐在爬犁上,由后面的人推动至最大速度后自由滑行,比赛时会有赛道,爬犁必须沿着赛道前进,直到爬犁停下来,这就要求驾驶爬犁的人能够熟练地掌握转弯的各种技巧。
(3)坐姿支爬犁
运动者选取坐姿,坐在爬犁上,双手握住带有坚硬材料的短棍在身体两侧支撑冰面,以达到爬犁和人向前前进的效果,通常以速度评判,先到目的地者为优胜。
(4)多人坐姿支爬犁
比赛规则同坐姿支撑爬犁,只是爬犁数量由一只上升为数只(通常是6只左右),并且数只爬犁前后相连,这个项目要求同队选手之间协同发力,全队配合。通常将力量较好的选手至于前方,最后一名爬犁手则主要控制转弯后的滑行方向,只有在直线滑行时才与大家合力向前支撑滑进,以先到目的地者为优胜。
(5)站姿支爬犁
选取站姿,站在爬犁上,通常是两脚以前后方向为45度角度站立,这样站立既能照顾到重心的前后移动又能照顾到重心的左右移动。双手握住带有坚硬材料的短棍在身体两侧支撑冰面,以达到爬犁和人向前前进的效果,通常以速度评判,先到目的地者为优胜。站姿支爬犁又被誉为勇敢者的游戏,因为站姿重心高,平衡不易控制,但是这个项目恰恰是最不易受伤的项目,因为在感到平衡失去之前人可以迅速跳下爬犁,扔掉手中的支杆,这时爬犁会脱离人体迅速向前滑去,不会对人造成伤害,所以这个项目非常适合发展成为规则系统的现代体育项目。
(6)爬犁拉重比赛
把几百斤的重物置于爬犁上,由参赛者分别拉动,之后逐渐增加重量,直至拉不动为止(类似今天的举重比赛,只是把向上的举重便成为向前的拉动),通常一个成年人能拉起上千斤的重物。据说有一次比赛时,冠军在击败所有人之后还能继续增加重量,但是考虑到冰层的承受能力没有继续增加重量,据当时亲眼见证了那场比赛的人们估计爬犁上的重物应该有一吨以上。
(7)快速爬犁拉重比赛
冰爬犁上放置500斤左右的重物,单人向前拉动50米左右的距离,以时间短为优胜。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普遍穿兽皮制作的鞋子或者一种由羊毛制作而成的“毡嘎达”,来参加比赛这种鞋子在冰面很容易打滑,所以也不能以较快的速度前进。后来年轻人把田径用的钉子鞋拿来作为比赛用鞋,大大提高了比赛成绩。
4.建议
冰爬犁比赛时有一定的危险系数,参赛选手应注意安全与自我保护。
二、射箭
1.简介
在猎枪没有出现之前,使鹿鄂温克人的狩猎生活中,弓箭是非常重要的,在清史实录中有这样记载:“索伦人手掷箭为猎兽之常具,恒能射击运行,令其力量,七十步外射穿鹿胸;令其准确,五十步外可击小鸟”。这说明使鹿鄂温克族人在历史上就是射箭能手。在现代社会中,弓箭早已从生产工具、作战武器逐渐演变为传统体育项目。鄂温克族男人去世后,要在棺木中放入弓箭,作为随葬品,这种风俗也证明鄂温克族是非常喜爱弓箭的民族。
2.场地、器材
诺日嘎普仁(射箭),弓用柳、榆树为材料,刮削光滑,折弯上弦做成,弦是鹿筋,箭用木削而成,箭头也有配以铁或骨制的,箭尾装饰有两排对称的羽毛,以保持箭在射程中的平衡。在拉弓时为了得力,射手在拉弓的大拇指上,戴上空心兽腿骨制成的扳指,叫“额日格屯”。射箭比赛的靶子有射环、“埃优坎”,或将其他物品当成靶来射击。
3.方法与规则
射箭比赛是在敖包会或节日里进行,比赛时,选出射箭能手们参加,所射的环,是二寸多的厚圆形环靶,用木架固定在比赛场上,靶环有道,环的中心为洞眼“托布道林”。射程约三十至五十米左右,谁射中环多,谁就是胜者。
图2-2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自制的弓箭
三、雪中探宝
1.简介
茫茫林海雪原,洁白素裹着大地,大兴安岭横跨在苍茫的天地间,它像是这片领土的守护神,又像是一位神圣的见证者,传唱着一段古老而神秘的文明。在这片苍茫而又寂静的雪原深处深藏着一个有着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鄂温克原始部族——使鹿部落。多种具有传统民俗的体育项目也由此孕育。这里冬季平均气温低于零下30摄氏度,将近半年都有大量的冰雪覆盖,雪地厚且松软。聪明的鄂温克人民根据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发明了一种叫作“雪中探宝”的体育项目。
据这里的一位鄂温克老人介绍,“雪中探宝”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已有2 500年历史,在传承中保存下来的仅仅是它的一部分,但“雪中探宝”这一活动的原始意义在2 500年的历史传承中却从未中断过。使鹿部落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古老的传说:使鹿部落原先定居在贝加尔湖沿岸,后来迁移到我国额尔古纳河河畔。最初迁移到河畔时是冬季,使鹿部族在纷纷的大雪中艰难地行进着,来到额尔古纳河河畔时,河面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层,部族的人们寻到一块较为平坦且避风的土地搭起毡房,以作为长久的部族驻扎地。已经两天没有吃一点食物的他们正为猎食而准备着。部族猎人们手握弓箭和扎枪,腰部佩上皮质食囊,穿着兽皮制成的宽袍,戴着毡帽。他们在山间巡视着,突然,一位猎人激动地大声呼喊起来,在他面前像是有一头猎物静静地站着,其他猎人们也一同准备好弓箭和猎枪对准猎物准备开枪。就在这时,那头猎物嚎叫起来,声音凄惨,深入骨髓。猎人们谨慎地走到猎物面前,看到两只头上长着树枝状兽角的棕毛动物,原来是鹿。它的身体下面有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鹿。猎人们举起弓箭快要射向它时,母鹿又哀嚎起来,眼角旁凝结了两粒冰珠。猎人们知道野鹿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于是就把小鹿抱回部落,发现它的一条腿已被其他兽类撕断,奄奄一息,部族女人们拿出一些自制药粉为小鹿擦拭伤口。突然,母鹿再次呼嚎起来,并向河畔走去,不时地回头望着,像是在召唤着谁。族人跟着它走去,在额尔古纳河冰面上有几条鱼,族人顿时恍然大悟,拿走了鱼,野鹿才停止了呼嚎。为了纪念这头充满人性的鹿,族人们发明了“雪中探宝”这一体育项目。“雪中探宝”2 500年的久远历史,见证着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悠久文明。至今,在呼伦贝尔地区的鄂温克民族依然继承并发扬着这一运动项目。项目的具体说明如下:
(1)参与人:活动组织者、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成员、评判成绩的部族长辈
(2)活动范围:雪地、额尔古纳河、丛林
(3)活动工具:雪橇、挑杆、敲冰锤
(4)活动时间:每年腊月十三
(5)评判标准:获取猎物最多的家庭为优胜家庭
(6)奖惩措施:获得密林篝火的举办权
2.场地、器材
雪地、额尔古纳河、丛林、雪橇、挑杆、敲冰锤
3.方法与规则
在活动前一天晚上,活动组织者们将准备好的天然食材和充足的野生猎物分布到各个活动场地,供族人们寻找,丛林中的树木、额尔古纳河、雪地深处都是埋藏“宝藏”的最佳选址。在冬季,额尔古纳河全面封冻,活动存在着一定的危险系数,但这不能阻挡使鹿部落人们勇敢的天性。人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第二天黎明的到来,在太阳将要升起之时,他们便整装待发,在太阳落山之前他们满载而归,密林篝火晚会作为对他们忙碌一天的奖励。围着篝火族人们载歌载舞,以示庆祝。
4.建议
老人们在活动中锻炼了身体,妇女们在活动中能够学习一些生存的能力,孩子们作为民族最有希望的传承者,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本民族的了解,继承鄂温克民族无畏、勇敢的民族精神。建议活动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免出现意外。
四、穿雪鞋在林间行走
1.简介
200年前,在灵动的夏季,在激流河与敖鲁古雅河交织处,在树木青葱、鸟语花香的鄂温克使鹿部落,居住着鄂温克猎民的先人,即部族人们心口相传的“喀木尼堪”。他们居住在大山深处,以驯鹿为生。丛林中遍布着白桦、黑桦、杨树、柳树、柞树及猎民口中的奥克登、布鲁登、拉黑衣、布鲁都维格,为猎民提供着丰富的食材。敖鲁古雅河在猎民口中被称作“下乌力吉河”,被视为母亲河一样神圣。敖鲁古雅河孕育着鄂温克民族,在静谧的冬季,树木披着银霜,阳光的照耀下,树挂如水晶般夺目,行走在林间,纷纷的霜絮,从天而降,为这里的宁静增添了梦幻的意境。鹅毛般的大雪是大自然赐予敖鲁古雅人的密语,凛冽的寒风是敖鲁古雅人的伴侣。自由、豪放是他们的天性,真诚、热情是他们的言语,淳朴、善良是他们的心灵。鄂温克就是这样一个让人充满遐想、为之倾心的可敬民族。在纯自然、毫无外界纷扰的生存状态下,他们也不乏用一些趣味活动来充实生活。“穿雪鞋在林间行走”就是鄂温克使鹿部落的一个传统体育项目。
2.场地、器材
场地:雪后的森林
器材:雪鞋、雪杖
图2-3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人民使用的雪鞋
3.方法与规则
“穿雪鞋在林间行走”分为“直道行走”和“弯道行走”两种方式。
(1)直道行走
活动路线:从使鹿部落驻地向前直线行进100米
评判标准:穿雪鞋独立行走,以最先触到终点线为胜
活动工具:雪鞋、雪杖
其他说明:危险系数小
(2)弯道行走
活动路线:从部落驻地出发,根据指定路线在林间穿行,行走路线共1500米
评判标准:以最先触到终点线为胜
活动工具:雪鞋、雪杖
其他说明:危险系数较大,难度较“直线行走”大
现今,“穿雪鞋在林间行走”这一体育项目演变为一种滑雪的休闲活动,雪鞋被滑雪板替代,而且活动范围已被扩大到有一定坡度的雪山上。滑雪现在又演变为两种方式:“自由下滑”、“借外力助推下滑”。
(3)自由下滑
不借助任何外力的助推作用,根据自身拥有的重力向下滑行,滑行过程危险系数较大,方向把握不准容易发生侧倒、前倾、翻滚等危险。这对滑雪者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一些国内外的滑雪爱好者为挑战极限,选择从高山上自由下滑,他们追求滑雪的刺激和冒险精神,勇于挑战极限。
(4)借外力助推滑行
借助雪杖或自身肢体姿势而产生的推力向前滑行,滑行危险系数小,不容易发生意外的危险情况。这一滑雪方式适合的群体更为广泛,甚至成为一些高校的特色学科。今天,随着当地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支持力度加大,“穿雪鞋在林间行走”又一次回到鄂温克民族的生活当中来,并且被引入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中,成为当地旅游业的一个亮点。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感受着当地淳朴的民族风情,推动着鄂温克民族同全国各个民族的融合。在2005年,这一民俗被推上了国际的舞台,中国同俄罗斯合作举办了滑雪节,鄂温克民俗正在一步一步地壮大着,并为中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在深入使鹿部落的调查中,鄂温克年轻人向我们谈到“穿雪鞋在林间行走”这一体育项目时,称85%的青年人对这一体育项目有着很强的兴趣,仅仅有5%的青年人称对此不感兴趣。调查结果让我们很欣慰,因为这表明鄂温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未来会注入新鲜的活力。
4.建议
不借助任何外力的助推作用,根据自身拥有的重力向下滑行时,滑行过程危险系数较大,方向把握不准容易发生侧倒、前倾、翻滚等危险动作。这对滑雪者的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图2-4 现代的雪地平地滑行
五、跳绳
1.简介
在封闭的山林里,没有城市的文明喧嚣,也没有多余的玩具,这里的孩子们便在生活劳动中自己寻找乐趣,从利用身边大自然里的植物、动物到改造他们,民族的智慧不断地体现在这些儿童玩具上。
2.场地、器材
场地:平坦空地
器材:驯鹿的笼头绳子,一般由各种兽皮制成。柳树条两根,将其极细的一端打结在一起,长度根据个人需要确定。
3.方法与规则
(1)单人摇:双手各持绳子的一端从身体两侧摇绳,使绳子从后到上到前再到后绕一圈为一个,可连续进行。
(2)双人摇:两个人分别手持绳子一端往同一方向摇绳,其他参与者分别或同时在两人之间跳过摇绳,可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参与,可变换中间人的位置。
计时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跳的最多者为胜。
技术赛:以连续跳过的个数计算,连续跳得最多为胜。
4.建议
还可以做各种花样的摇跳动作计数或计时,如倒着摇跳、编花摇跳等。
图2-5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跳绳时使用的鹿皮绳和柳条
六、飞镖
1.简介
200年前的鄂温克先人为方便平时的狩猎活动,发明了类似今天飞镖的一种狩猎工具,同时,在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聚居地,也发现了一种“飞镖”状的狩猎工具。现代飞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国外,飞镖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酒吧游戏。20世纪70年代,飞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长久以来这项运动的起源被认为是标枪、弩箭或剑术,而其中最可能的是射箭。1995年,飞镖运动被正式定为一项体育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很广泛的普及。敖鲁古雅地区的鄂温克人们依然把它视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并发扬着。
2.场地、器材
带衣镖、光镖
3.方法与规则
使鹿鄂温克人飞镖运动分为远距离和近距离两种,远距离比赛人与靶子之间大概从10米到50米不等,靶子由草绳缠绕制成,正面贴纸制环型图,直径在1米到2米之间。近距离比赛人与靶子之间距离大概从3米到10米不等,靶子一般由纯木制成,在不同环数的分界线上附着铁丝,直径由40厘米到80厘米不等。鄂温克族传统飞镖比赛时往往是一镖定胜负,但现代人往往喜欢3镖或更多镖,以增加比赛时间和比赛乐趣。
4.建议
握镖必须稳定,不能使手指肌肉紧张,以保证在加速过程中很好地控制飞镖。飞镖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健身效果好。相对于射箭、射击来说,有明显的区别,后者为静态瞄准,肌肉伸张到一定程度保持静止,毛细血管不扩张,长期运动可能形成职业病,而飞镖运动过程中有动的部分,也有静的部分,运动量不大,且可以调整,既可以达到锻炼目的,还可以消除疲劳。飞镖也可以进行团体比赛,作为团体运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可为现代人提供交际舞台。飞镖运动主要锻炼的肌肉和环节,有指、腕、肘、肩关节、三角肌、肱三头肌、指部肌肉等,特别是能加强小肌肉群的训练。运动量很小,训练弹性较大。锻炼眼力,飞镖运动要求眼睛有节奏地瞄准、放松,对放松眼睛、缓解眼疲劳有一定的好处。可提高神经精确控制眼睛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旦达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再增长,高水平的投镖,三支镖可控制在1厘米到2厘米之内,这种活动休闲性强、娱乐性强,可调整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飞镖运动可调整左右脑的平衡,即逻辑思维判断能力和空间控制方面的平衡。
七、藏宝
1.简介
藏宝的起源要从居住在大山深处的猎民和他们在深山的怀抱里所形成的独特的生活习惯说起,人迹罕至的丛林生活其艰难程度是很多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产资料极度缺乏,藏宝是由古老的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猎民在生产劳动中出现剩余生产成果时囤积物资的习俗发展而来的一种游戏方式。为了避免一年的收成不被他人掠夺,不成为野兽的口中之物,在深山和茂林的掩盖下保存着一些来之不易的物资是意义重大的事情。这些物资有的被存于大山深处的山洞,有的存放在某一棵树的第几个枝丫上面,这些不易被发现地点也就发展成了藏宝游戏的主要“藏匿地点”。往往“宝贝”都被藏在意想不到的很难发现的地点,当然由以上故事发展而来的藏宝游戏流传至今依旧以神秘独特的方式和出人意料的结果以及刺激的进行方式吸引人们的参与。在老人的口中,这项运动不仅是一个游戏,还是一个世代流传着的传奇。它考验着参加者的大脑、方位意识、生存信念,以及执着的精神等,在调查为数不多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的前辈们时,在谈及此项运动时,仍会勾起他们年轻力壮时的精彩记忆,在茂林间寻丰收的成果,这绝不仅仅是为了那些果腹覆体的物资那么简单,代表的也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改变自然的勇气和决心。
2.场地、器材
草地或山地灌木丛。藏宝这项运动旨在考验参加者的动手动脑能力和生存技能,一般以合适的草地或山地灌木丛为场地。设备使用上,每人有随身携带手电、打火机、无线电联系设备,另备有充饥压缩食品,以及医护人员及设备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3.方法与规则
游戏难度与所藏宝物意义或价值成正比,且共有两个难度级别的游戏模式。游戏开始后队员独自行动,找到宝物后到指定地点报道,顺序排名取前六名。
还有一种寻宝方式则为带训练有素的鄂温克驯鹿寻找,在寻找的时候驯鹿可作为交通工具和运输工具,其中使用驯鹿时需要根据驯鹿提供的信号结合自身判断来找寻宝物的藏匿地点,宝物也有可能为鲜活的动物或是珍贵的植物,不仅考验参赛选手的判断能力和劳动能力,也考验着鄂温克人民的养殖和驯化能力,具有鄂温克传统色彩。若比赛的获胜者自己驯养的驯鹿为自己提供了关键信息,有规定为选手额外加分,而在没有驯鹿参加的情况下也不会扣分。大会组织会在有驯鹿参加的情况下相应地设立对驯鹿的寻找目标进行干扰,如食物干扰和气味干扰,但不会对人形成干扰。
4.建议
出于环境保护和参赛人员安全等因素,在原始自然条件之下,小规模开展活动,在旅游景区的草场或是某片划定范围受人为控制的树林中开展活动。藏宝这项游戏本身无论是对参赛人员还是策划者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并且藏宝这类运动游戏危险性较低,保障系数较高。由于藏宝活动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所以对现代城市中生活焦虑的人们起到了很好的放松作用,而且该活动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对场地维护会较好。同时可以带动地区旅游业和其他商品经济的发展。
八、荡秋千
1.简介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岩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野藤,依靠身体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我国北方就有了。《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了结实,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的繁体字均以“革”字为偏旁。古代荡秋千,只不过是一种单纯的游戏活动,只是清明寒食节前后才有所见,而且仅仅局限于豪门贵族家的红男绿女。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各个体育场和学校,普遍安置了秋千设备,荡秋千便成为一种广泛的群体性体育娱乐活动。秋千在儿童时期曾是我们最好的朋友,荡秋千是很多人孩提时代的美好回忆。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秋千的历史或许更长且花样繁多,在没有种种色彩斑斓的玩具和游戏的时候,荡秋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给孩子制造一个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对快乐的向往。民俗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而且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过得越美好。
2.场地、器材
传统秋千原本的结构是由兽皮的绳索悬挂木板,但现在大多是钢管制成的框架,竖在平坦的地面上,用钢丝绳吊脚以保持稳定,两根长绳固定木板距离地面大概一米左右,关于框架和绳长无特殊规定,只要求绳长与框架高度相匹配,绳子和框架强度可满足荡秋千时的离心力要求即可。
图2-6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猎民点上的秋千
3.方法与规则
(1)秋千比赛共有几项比赛方式,有最普通的秋千摆速比赛,也就是在规定时间内荡一个来回的次数,每个人共有三次机会,在这三次机会中,每一次秋千底部承重板的重量会依次增加,首先是木板,其次是铁板,第三次是钢筋混凝土,三次的单位时间内的和为最终结果,按最终结果,排名前三名的运动员获得相应的奖励。
(2)第二项比赛方式是单索秋千跳远,单索秋千就是秋千的结构省略了底部的承重板和另外一条绳索,单索秋千对选手臂力要求较高,跳远的比赛方式就是:单手抓住绳索的固定部位在荡三个来回以后做下法,要求站立在地面的柔软安全垫上方记为有效。每个选手比赛有三个抓绳子的高度,按上述规则计分取前三名,在荡秋千时下法未站立在地面上记为失效,也就是零分,在荡秋千的过程中从单索秋千上失手掉落记为零分,选手不得用秋千绳缠绕自己的手臂来避免掉落,只允许带防滑手套以保护手部皮肤。
(3)荡负重秋千按照角度大小排名,比赛场地共设三个不同重量承重板的秋千,选手在相应的三个重量下按来回十次的规定荡秋千,记三项十次中秋千摆角最大的一次,三项最大角度取平均数排名,前三名给予相应奖励。
4.建议
职业秋千比赛还未设立和举行,但在少数民族的盛会上,例如那达慕的场地就设有高高的秋千,秋千不仅是文化的代表和标志,也是现在城市养生和健身的体育设备,未来的发展状况具有职业化、规模化的前景,将荡秋千发展为一种文化,一种健身和赛事的文化,在大规模的盛会中普及,也在人民的生活中普及。在进行比赛时秋千的摆幅范围内禁止靠近以防意外伤害发生,且在比赛时秋千下设有保证安全的垫子以防选手跌落而产生意外。
九、狗拉爬犁
1.简介
爬犁原本是北方狩猎民族冬季雪上交通工具。据史料记载,元代忽必烈在黑龙江下游设置15个狗站,养狗200只,爬犁40辆左右,每站有20户站民,可在冰雪上行走,担负着过往军政官差、客旅的食宿和运送,以及信息传递。如今,狗拉爬犁多用于冬季游乐项目。《吉林地志》载,自伯力东行1 200余里,沿松花江两岸居住的黑斤人,冬季“以数犬驾舟,形如撬,长十一二尺,宽尺余,高如之。雪后则加板于下,铺以兽皮,以钉固之,令可乘人,持篙刺地,上下如飞。”可见,这又是一种用狗牵引又以人为持具支地而行的“爬犁”。过去猎人养狗,不单单为了看家狩猎,还为了“驾犁”。《吉林乡土志》又载:“清初,有所谓使犬部者。如今临江等处,每于江上结冰,用狗拉爬犁。俄境亦有之。其狗皆肥壮而驯,一爬犁以数狗驾之,而头狗价最昂,俄人购者往往一狗值五百羌洋也。”当年,东北的许多地方设有“狗市”,和马市一样出名,专门交换像牛犊一样大小的“爬犁狗”。辽时还设置了“狗驿”,各驿站靠狗拉爬犁传送信息。这是多么有趣的民俗风情,一群狗儿身上冒着热气在雪原上奔跑,主人的响鞭炸开了树上的霜花,辽阔的雪野一望无垠。而“使鹿部更在使犬部之外,而使犬部中亦能使鹿。既如四不像,复非常鹿,其形高大如马,身无斑点,谓之马鹿,兴凯湖以北多产,可以驮重致远”,在大小兴安岭之中生活的部落,从前多使马鹿、四不像来驾“爬犁”。这种动物劲大,在老林里行走,有耐力又灵活,而且不怕寒冷,备受这里的猎户喜爱。由于狗奔跑时重心低,很适合拉这种没有轱辘的“车”,即使坐上两三个人,跑起来也相当快。狗拉爬犁以其丰富的功用及高效率吸引着人们,直到现在也有狗拉爬犁的习俗。
2.场地、器材
器材:冰上爬犁和雪上爬犁、猎狗
场地:滑雪场、冰冻的湖面、比赛专用的特制加砝码爬犁和必备的砝码
使用设备为冰上爬犁和雪上爬犁各一种,由赛会提供,猎狗需参赛选手自备。每只爬犁上四条场地,要求为滑雪场和冰冻的湖面。滑雪场平坦,冰冻湖面要求冰层可承受很大重量,保证安全。
3.方法与规则
(1)狗拉爬犁的狗为选手自己驯养的狗,每只爬犁带四只狗,由主人在比赛前带领到赛会工作处登记。
(2)参加比赛的所有狗必须带有笼头以免意外的发生,并由主人自己严加看管。
(3)比赛分为两个大项:冰上爬犁和雪上爬犁。先抽签分组进行预赛,后进行决赛。预赛取小组排名的前两名,决赛取前三名,给予相应的奖励并颁发证书。
(4)冰上爬犁和雪上爬犁比赛又各自分三个重量级,有比赛测速和爬犁的口令比赛形式,分别打分。口令有:停、走、跑、坐立等待、卧姿等待和绕圈折返。按完成效率打分。三个重量级要求是每位选手将狗套在爬犁上进行三个重量级的竞速比赛,分别进行小组赛和决赛。
(5)狗拉爬犁的另一比赛方式名称是拉重爬犁,在所拉爬犁的设置上会改装为承载砝码的比赛用爬犁,以25KG为起始重量,比赛时猎民从自己所驯养的狗中挑选最精壮的狗牵拉加载砝码的爬犁,砝码每次追加的重量由选手依自己狗的能力而定,每次增加重量最少为5KG,最后得分为选手爬犁上的砝码总重量与加码次数的商,得分排名前三名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并颁发证书。
(6)单刀爬犁的比赛方式与脚蹬自行车原理相似,选手被允许在比赛时一只助力脚穿上自己配备的速滑冰刀鞋,在比赛时坐在单刀爬犁的座上,利用双手掌控方向的前提下另一只脚固定在爬犁上面,另一只脚在冰面上蹬冰前进并保持平衡,依据分组逐一比赛。全程分为三段,合计长度为一千米,前三百米为直线冲刺测试,中间三百米为障碍和坡道竞速测试,最后的四百米为冰道绕大圈竞速。最后按三段总成绩排名取前三名。
(7)在进行比赛时比赛场地内不允许有除工作人员外的其他人员干扰比赛,观众在观众席就座。比赛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场地内设有救护机构,如有受伤等意外事故发生可及时就医。
图2-7 狗拉爬犁
4.建议
狗拉爬犁运动带动了与“狗”相关的经济发展,狗拉爬犁随着东北旅游业的开发,在长春、吉林、延吉、哈尔滨、佳木斯等地均有这种旅游项目供游人选择体验。狗拉爬犁比赛更是吸引游客的方式,但受地域影响,只在我国东北的冬天可以举行,目前狗拉爬犁的比赛只局限在东北一带。敖乡的狗拉爬犁比赛也可融入鄂温克民族的传奇特点,使其更具民族韵味,从而达到经济收益最大化。
十、猎犬竞赛
1.简介
中国原生土猎犬是从中国普通犬培育出来的一种猎犬,经过训练,具有一定的狩猎性能。其奔跑迅速,能觅踪,敢捕咬,我国许多猎人常用这种猎犬小群猎取大兽和猛兽。同时中国原生猎犬对人温驯,对主人忠诚,数量多,易获得,是目前山村猎人使用最广泛的一种猎犬。对鄂温克族这个以狩猎为生的民族来说,猎犬更是必不可少,在大山深处,最后的鄂温克部落中的鄂温克人索国光家有好几条猎犬,一条是黄色的,跟了他们整整15年了,还有两条黑色的。这几条猎犬会咬人,但主人在的时候就不会。主人说别看它们现在懒洋洋的,冬天一到可凶了,是好猎手。猎犬抓到猎物,并不叼回来,身上沾了毛,回到营地给主人看,然后带着主人把猎物领回来。猎犬是猎人的好帮手,所以受到猎民和普通人的喜爱和青睐。猎犬比赛继承了古老的敖鲁古雅猎人的打猎传统,也让古老的文明延续。
图2-8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猎民家中的猎犬
2.场地、器材
场地为草地周围带有围栏,三个大中小级别不等的独木桥,圆形火圈(半径和高度合理)。场内设有裁判席和医疗点,并在场地外围设有观看席。
3.方法与规则
猎犬比赛、猎杀比赛、口令比赛、寻物比赛、交换猎狗、火圈比赛、猎狗过独木桥、识别主人比赛。
(1)比赛前赛会对猎犬和参赛人员进行统一登记并抽签分组。
(2)猎杀比赛。在规定场地内,一次只有一名选手带犬进入场地,其他无关人员退出后由工作人员向场地内投放健康的三只鸡和三只兔子,猎犬主人指挥猎犬进行捕猎,并让猎犬将猎物捕杀后主动交给主人记为有效,按时间的长短排名,取小组前2名进入决赛。
(3)口令比赛。在规定场地内,一次只有一名选手带犬进入场地,其他无关人员退出,由参加比赛的猎犬主人向猎犬发出坐、立、卧、咬、叫等要求,让猎犬按要求和规定顺序完成,按成功率高低获得相应分数,小组取前两名,决赛取前三名给予相应的奖励。
(4)寻物比赛。在场地内分别埋放和隐藏三个难度级别的目标猎物,要求猎犬在主人的指挥下寻找并计时,每一个难度级别按所用时间给予相应的评分,小组取前两名,决赛取前三名。
(5)交换猎狗比赛。这个比赛方式更为有趣,在交换猎狗的比赛中,参加比赛的选手每人抽签分组,每组两人,在比赛时每组的两名选手互相交换猎犬,由一组的两名人员同时对一条猎狗发不同信号,若猎狗服从猎狗主人的指令则视为有效并为选手加分,若猎犬听从的是另一名选手的指令则为同组的另一位选手加分,若猎狗保持不动状态则不加分。最后汇总统计成绩排名。
(6)火圈比赛。在比赛时选手按照自己比赛猎犬能力而定火圈的连续数量,火圈点燃后猎狗主人命令猎狗从火圈内跳出,火圈数量依次增加,最后在规定时间内跳圈次数最多的为胜。
(7)猎狗过独木桥。在比赛现场器材设置中有大中小宽度不等的三个级别的独木桥,每个级别之间具有合理的跳跃间隙,猎狗在比赛时需在独木桥上按主人指令进行行走并跳过间隙。用时最短者为胜出,按时间排名取前三名。
(8)识别主人比赛。比赛规则很简单,即大会工作人员按分组为每个猎狗主人化妆打扮,然后让主人在场地内保持站立状态并不准对自己的猎狗发放口令。接着将猎狗放入场地,让猎狗自行辨认自己的主人,为猎狗计时,用时最短者为优胜,依次向下取前三名。
4.建议
猎犬的主人有看管好自己猎犬的义务和责任,以防走失或对他人造成精神和人身伤害。
十一、搜叉鱼
1.简介
渔猎在狩猎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人类文明起源于河畔,渔猎文化占有的比重不亚于畜牧文化。早在1万年前,古老的查干淖尔人就在这里以渔猎为生,他们世世代代逐水草而居,生于斯、长于斯,以湖为生,爱湖如母。查干湖的渔猎文化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支,鄂温克族的渔猎文化为鄂温克人的发展与繁衍立下了汗马功劳,捕鱼业的发展不仅刺激了民族劳动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也直接为少数民族先进生产工具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搜叉鱼这类项目是敖鲁古雅人小规模捕鱼历史镜头的缩影,原始时期,没有进行大规模渔猎的能力,依靠人类的求生本能,大山深处依靠自然资源与自然共存的人们使用了这样一种原始的生产方式。叉鱼是将粗细合适的树干一头削磨出锋利的尖做成扎枪,也有的是锋利的双头扎枪,猎民在山中深浅不一的池水中手持扎枪寻找鱼的踪迹,这样的捕鱼方法就是现在捕鱼业的前身,也是老一代猎民使用工具进行生产的代表方式。有一手好的叉鱼技艺也是一个部族成员的骄傲。
2.场地、器材
搜叉鱼使用设备为自制的扎枪,要求扎枪长度为1.5米,全身木质,场地为深度1.5米的池塘,其中水下地形复杂,利于鱼的游行和藏匿,池塘水能见度应达到可看见水下鱼的游动,应有绘制的池塘底部的地图。另选手应自备防水裤。
图2-9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使用过的鱼叉
3.方法与规则
(1)搜叉鱼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和场地内进行,所捕获的鱼不论大小以条计算。选手在入场前接受大会的分组并领取池塘地图,每组两人分别在池塘两边进行搜寻捕捉。捕捉到鱼多者为胜,晋级下一轮比赛,捕鱼方式必须用手中扎枪,另外可使用自己所养猎犬进行搜寻,使用其他方式捕鱼记为犯规。选手可事先放置鱼饵引诱。
(2)捕鱼过程中任何人不得干扰选手及高声喧哗。
(3)在比赛开始前向池塘内投放的鱼品种不等但为偶数,均匀投放。
(4)在一次比赛结束后,赛会工作人员按被捕鱼的数目相应地向池塘内补充鱼。
(5)赛会保证池塘内所投鱼为健康的且池塘内水支持鱼类存活。
(6)选手捕获的鱼上交赛会,不能私自处理。
(7)在比赛过程中选手的安全自己负责,不得做出向对手挑衅的动作及言语,如有违反会有相应判罚。
(8)选手要服从大赛规定,最后成绩按照参加比赛开始到比赛结束的叉鱼总条数和鱼的成色相应的打分并进行排名,鱼的成色越好得分越高,在短时间内猎取量多且成色好的鱼,表明选手捕鱼的能力强,这时不用等到排名可视情况裁定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比赛取前三名给予奖励并颁发证书。
(9)猎狗在捕鱼中的应用虽然不是很多,但猎狗对捕鱼的辅助作用依旧不可小视,猎犬与生俱来的游泳天赋与充沛的体力可以帮助选手追寻目标。根据鄂温克渔猎文化的传统,使用猎狗捕鱼在比赛中是被允许的,但是否使用猎犬由选手自己决定。
(10)决赛。在预赛的小组角逐中胜出的选手参加决赛,决赛不同于预赛的新规定是在决赛时另行抽签分组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叉鱼,需带全自己的捕鱼工具并不得脱掉胶皮裤,将鱼和工具运送到指定地点。决赛的最终排名按照鱼的成色、工具的损耗程度和到达指定地点的顺序给予积分排名。
4.建议
在自然资源丰富的旅游景区举行搜叉捕鱼活动是一种吸引游客,带动经济发展的好办法,该活动的趣味性会吸引更多的人慕名来体验。搜叉鱼这样的比赛就是从实际生活中的一种捕鱼方式简化而来的,比赛不仅要求叉鱼的反映速度要快,而且要对鱼的藏匿地点作出准确判断。这也就大大增强了比赛的难度和趣味性以及观赏性,此类的比赛和游戏在旅游景区很常见,选手大多为游客,捕获的鱼为奖品发放给选手,旅游者吃着自己捕获的鱼别有一番风味。
十二、实弹射击比赛
1.简介
自制火器的出现为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渔猎文明带来了很大的进步,火器开始应用和弓箭未被彻底淘汰阶段有一个过渡时期,即弓箭和枪支的并用时期,鄂温克猎民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时候,漠河对岸伊肯纳斯村把部分猎民的弓箭收去,换用了首批打小子弹的燧石枪,名叫“乌鲁木苦得”,然后又传入了打大子弹的燧石枪,名为“图鲁克”。而这种武器在阴天、下雨、下雪及打大兽时很不方便,猎民出猎时还需外带扎枪,直到1906年别力弹枪的出现才完全替代了扎枪和弓箭。鄂温克猎民到了1910年开始有了俄国造的连珠枪,射程达300到1 000米,这种武器使猎获能力大大提高。1929年开始购买套筒枪和七九枪,1938年从日本人手里得到了三八式和九九式枪。枪比弓箭射程远,杀伤力强,命中率高,这些都是原来的冷兵器,如弓箭和矛所不及的。枪支的出现带来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单独狩猎提供条件,产生了剩余价值,在巨大的猎品收益吸引下,有的猎民会将自己积累的产品换购枪支以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也有人为了更好地猎杀动物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制造和改造枪支,继而产生了射击比赛运动。
2.场地、器材
使用设备即枪支,枪支要求是自身改造或制作的射击钢珠或铅弹的枪支,出于安全考虑不支持火药枪支的使用。场地为靶场,地域平坦空旷,人迹罕至。
3.方法与规则
(1)射准:在固定距离内,射击固定的靶子,离中心最近的为胜。
(2)射多:发给固定数量的子弹,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到最多的猎物者为胜。
运动员携带枪支出入射击场地,枪内严禁装有子弹。不带枪支离开射击位置时,必须打开枪机。射击完毕,必须经教练员(裁判员)验枪后方可离开射击底线。只许在规定的时间、场地进行空枪练习和实弹射击,任何时候都严禁枪口对人。在射击底线上举枪时,任何情况下,枪口均应指向前方,枪支左右摆动角度不得大于45°。
4.建议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民的捕猎传统让自制枪支的比赛在少数民族地区更为风靡。现在大型赛会中有枪支射击的项目,未来的发展旨在观赏性的发展和经济性的发展,以提高民族身体素质、体育竞技水平以及发明创造的热情,同时还可带动地区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将来的枪支发展会向专业化进一步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更高。
图2-10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制作猎枪和子弹的工具
十三、搭建撮罗子比赛
1.简介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族“撮罗子”,也称“仙人柱”,是用25~30根落叶松杆搭建起来的高约3米、直径约4米左右呈圆锥形的窝棚,里边架有火塘,可烧茶做饭或取暖,地上铺有兽皮供人们休息或睡眠。在搭建的时候,每根杆都要去皮,一头尖,“撮罗子”有大有小,小的可以睡4~5人,大的可以睡7~8人。夏天用桦树皮、草围子等做覆盖物,每条都顺着门的方向分层压接,形成如图案般的纹迹。冬天则盖上兽皮或者毛毡,以防雪御寒。撮罗子的门帘则是覆盖物的横向延长,从一端搭到另一端,尖顶处留有小孔,在撮罗子里面起火煮肉、做饭的时候,它就成了自然的烟囱。撮罗子内的空间,高约一丈,地面直径一丈二三尺至一丈六七尺。如门向南开,则在室内北、东、西三面搭设供人起居坐卧的铺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树皮直接铺在地面上,更多的则是在约一尺高的木架上铺木杆木板,上铺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铺和门之间的中央空地,是烧火取暖做饭的地方。按照使鹿鄂温克人的民族习俗,撮罗子内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级区别的。北面(正面)是安放神位之处,最为尊贵。平时只有男主人和男性贵客才能在北铺坐卧。如果供人起居,也只能是家中长辈。此外,家中的主妇和未婚女孩允许到北面神位前,而其他已婚妇女则不能,因室内中央是火位,他们不可以越过。火位两边的位置以右为上,儿子婚后与父母同住时,小两口只能住左铺,而且睡觉时应是男在北,妇在南。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北为尊、以男为尊。
还有一项特殊的风俗,就是妇女生孩子时,必须移到原住撮罗子附近另搭的“产房”中去。这种“产房”也是撮罗子的样式,只不过矮小简单一些,有的还专搭一根横木,做分娩时的把手。产房内设左右两铺,产妇住右,婆婆或助产女眷住左。待新生儿满月后,产妇可回到原住撮罗子,产房随之拆除。这种做法的用意,并非特殊关照产妇,而是认为生孩子是“不洁”之事,应该避开家中供神和男人居住的地方。可见撮罗子不仅样式很原始,而且其使用风俗也带有许多古老观念的色彩。随着居住环境的改变,搭建撮罗子就演变成了一件很有趣的体育赛事。
2.场地、器材
至少10米×10米的空旷场地。25~30根落叶松杆,高约3米;草苇子、毛毡子。
3.方法与规则
参加人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组5~8人,利用准备好的材料进行竞速赛,最先搭建完且符合质量的判定为胜。
评比标准如下:
(1)速度(在最短时间内搭成) 40分;
(2)撮罗子牢固、实用 30分;
(3)外形美观、符合标准、呈圆锥形 30分。
每组选手参赛完毕后,由评委当场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剩余的平均分即为选手最后得分。在最短时间内搭成并且牢固美观者获胜。
图2-11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猎民点上的撮罗子
图2-12 搭建撮罗子的比赛
十四、篝火舞
1.简介
鄂温克族篝火舞又称圈舞,是使鹿鄂温克族的自娱性舞蹈。一般由七人至二十人手拉手围成圆圈,随着引唱者高亢的歌声,大家共同起舞,载歌载舞,男女均可参加。人们围绕着篝火翩翩起舞,时舞时歌,气氛热烈。篝火舞纯朴自然,至今仍为鄂温克人所喜爱。最初,篝火舞只是夜晚人们牵手成圈围着燃烧的火堆转跳,发展到后来,这种舞蹈已经不限于围绕篝火跳了,也可以在晴朗的白天于林中空地上转跳,或者围绕一棵大树转跳等等,因此又叫圈舞。
鄂温克族的篝火舞象征着民族团结,欣欣向荣。大兴安岭的贝尔茨河畔,以狩猎为主的鄂温克族总要举办一年一度的篝火节,这是庆祝狩猎丰收的欢乐节日,是以散居为特点的猎民们相聚的盛会。每当春夏猎季过去,猎民们把猎获的猎物驮到交易点上,换回粮食、衣服和烟酒以后,所有的猎民就都赶着驯鹿集中到头一年约定的地点,一般选在河流边上较为开阔的草地上,这时正是森林里气候温和,易于活动的季节。夜幕降临,草地上便点燃一堆大大的篝火,人们围着篝火吃便饭、谈论说笑。饭后,欢乐的歌舞开始,首先有一个歌手领唱,大家齐声应和。在嘹亮的歌声中,猎民们便手拉手围着篝火,跳起“欢乐之火”的集体舞,舞蹈动作大都反映打猎、采集、养鹿等生产活动,舞姿十分健美。接着是独唱、对唱、独舞、三人舞,精彩的节日一个接着一个,欢笑声一阵接着一阵。同时还进行有趣的射击和激烈的角力比赛,角力格斗紧扣人的心弦。
篝火节不光是为了欢庆丰收,一年到头互不照面的猎人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互相来往,共叙友情,商讨事宜,交流经验。篝火节更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难得机会,对对恋人在欢歌狂舞后,便来到密林深处甜言蜜语地交谈。篝火节是鄂温克猎人最盛大的节日。每年篝火节结束后,大家便协商第二年举办节日的时间和地点,确定后,猎民们便回到各自的狩猎点上又开始烤制肉干,积攒驯鹿奶酪和缝制新衣,为下一年参加这一盛大的节日做准备。
2.场地、器材
空旷场地,木头搭建的篝火堆。
3.方法
篝火舞曾有过丰富的舞步,流传至今仅剩下三种独具特色的舞蹈动作。第一种是走步,鄂温克语称作“伊堪”,是一种慢板节奏的动作。表演者手拉手围成大圈,第一步先迈左脚,第二步右脚踏于左脚前,在身体向圈里扭动的同时,左脚又准备迈出,如此反复沿顺时针方向走动。第二种是跳行步,鄂温克语称“吐茹格”,从右脚开始向左跳踏步,同时左腿成“小掖腿”,然后左脚跳落地,右腿屈膝并自然前抬。跳这一动作时,手臂必须架起,男舞伴的手要托住女舞伴的手(男下女上),在中板的节奏中顺时针而行。第三种是快跳步,鄂温克语亦称“吐茹格”,属于强节奏的快板。其步法是众舞者手形连臂下垂,舞步很像我们作游戏时前后脚交换着踢毽的动作,但须在略低位置上连续换脚踢跳,属快板高潮动作。要跳到前俯后仰缩小圆圈。每当右脚踏地身体前倾时,手臂略向后摆,头部向圈内集中,形似一个“撮罗子”(即一种圆锥形帐篷)的形状。当左脚踏地、右脚离地时,上身又略向后仰,手臂也略向前摆。全体舞者按顺时针方向移动,跳速逐渐加快把全舞推向高潮。
图2-13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篝火和舞蹈中演绎的篝火舞
十五、驾驭驯鹿比赛
1.简介
驯鹿(学名:Rangifer tarandus),又名角鹿,是鹿科驯鹿属下的惟一一种动物,有17个亚种之多。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驯鹿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驯鹿主要以冻土带的植物为食。夏天,它们吃青草、树叶和鲜蘑;冬天,扒开积雪寻找地衣和苔藓吃。然而,它也不放过捕捉旅鼠的机会。遇到鸟巢时,也会把鸟蛋及幼雏一扫而光。驯鹿区别于世界上其他鹿种的最大特点是,雄鹿和雌鹿都长着树枝般的角。驯鹿的名字是从印第安语“克萨里布”演变而来的,其意为“雪路先锋”。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恰当,它强壮而灵活的四肢及那坚硬而宽大的四蹄,使它不仅在雪地上行进自如,也能从1米深的坚硬雪地里刨出食物。
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的敖鲁古雅,这里有原始森林,这里有神秘的鄂温克族,是中国惟一饲养驯鹿的民族。鄂温克猎民称驯鹿是“林海之舟”,驯鹿能驮善运,在林中穿行自如,从不迷路,是鄂温克猎民生产生活的好帮手。
2.方法与规则
选手需驾驶未经训练的驯鹿行驶2公里,只有经验非常丰富的选手才可以跑完全程。每头赛鹿由一名驯鹿者手执缰绳驾驭。号令一响,参赛者骑着驯鹿从起点出发,先到者为胜。
一些未经驯服的鹿时而跑得飞快,时而脚步缓慢,有时又会突然改变方向,使驾驶者冷不防失去平衡重重地摔倒在冰面上。这是一项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传统比赛项目,既能锻炼人们勇敢顽强的精神,也能检验驭手的驯鹿技艺。
3.建议
以小组为单位,组织骑驯鹿接力比赛;或者是驾驶者脚下踩着滑雪板,驱使驯鹿拉动前行,规定距离内先到者为胜。
图2-14 冬季的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和驯鹿
十六、驯鹿搬家
1.简介
鄂温克族儿童玩的一种独特游戏。一个孩子扮演搬家的主人,而其他的孩子都扮演驯鹿,驮着主人的东西,学着驯鹿的叫声,一边叫,一边往前走。这种游戏从侧面反映了鄂温克族特有的交通工具——驯鹿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场地、器材
任何场地,就地取材。
3.方法与规则
在规定距离内,设置所搬运物品的数量,可以分成多个组进行,在最短时间内搬运完所有物品到规定地点为胜。
十七、跷跷板
1.简介
跷跷板,鄂温克语叫“谱利坎”,也就是转盘和秋千的意思。有可以压的,也有可以旋转的。在森林里有很多腐烂或者因被雷击以及各种原因折倒的树木桩子,鄂温克人用斧头等工具将木桩削为两个层次,上细下粗,中间有明显的分界线,作为支撑穿盘的支架,树桩的高度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过去人们常在轴的中间放点熊油,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接下来再找一根粗细差不多的树木,一般6~8米左右,修剪掉多余的树枝杈,剥去树皮,在中间重心的位置掏空一个大约拳头大小的洞,刚好能够穿过木桩上层的部分,将松木置留在木桩上下的分界线上,一头刻成公鹿头的形状,一头刻成母鹿头的形状,鹿角就是把手。为了美观,在跷跷板的上面还要刻上撮罗子、白云、鹿头、花、草等各种图案,而且在坐的部位要绑上兽皮或者是布垫子,防止树油沾到衣服上。根据游戏参与者年龄的不同,在树木的左右两端,可以安置上把手,以防运动中发生意外。制作跷跷板的材料一般都是就地取材,但是,要选择较粗一点的树木,这样,压起来不容易折断。跷跷板游戏做起来很有意思,可根据参加者的体重配备人,身体轻的就坐粗头,身体重的坐细头,这样转起来方便保持平衡。
2.场地、器材
长3~5米树木一根,1.5米高、直径20cm半截树墩
图2-15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制作中的跷跷板
3.方法与规则
(1)转圈:两人坐在或趴在松木的两端,其中一人静止不动,另一人用力蹬地使得松木围绕木桩转圈,待停止后,换另一人用力蹬地,使木桩转动,转的圈数最多的一方为胜。
图2-16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制作完成的跷跷板
(2)“跷跷板”:两人坐在或趴在松木的两端,双方谁的力气大就可以把对方擎在半空中。
转圈、用力的过程要一气呵成,静止的一方,不得乱晃。
4.建议
根据参与者的熟练程度,可以在旋转过程中增加一些取物环节提高难度。
十八、鹿鸣笛引鹿比赛
1.简介
在狩猎实践中,鄂温克猎民发明了鹿哨。鹿哨被称为“阿来温”,一头尖细,一头逐渐粗大,呈微弯形,剖开的桦木中间掏空再合成,不是用来吹,而是用力嘬。八九月份公母鹿交配季节,吹起鹿哨诱引母鹿,公鹿也循声来争斗,猎民便可以借机射杀。在狩猎实践中,鄂温克猎民还发明了被称为“吐如克如克”的鹿哨。鹿鸣笛由薄桦树皮制成,十分精巧,含在口中,模仿鹿崽儿的叫声,吸引母鹿,借机射杀。
2.方法与规则
利用鹿鸣笛吸引驯鹿,看谁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吸引来更多的驯鹿。
图2-17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鹿鸣笛
十九、抢枢
1.简介
抢枢是鄂温克人同自然界搏斗中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鄂温克族家庭,儿孙满堂,畜群如云,他们依靠水草丰美的草原,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有一年夏天,全家族在草原上游迁,路经一块沼泽地时,因领头车的“枢”(勒勒车轴辘的销子)脱出遗失,后面的勒勒车无法行进,而此时已是日落西山,人困马乏。经验丰富的家族领头人扎拉老人,召集人马分成两队,一队由长子吉雅希领队,另一队由次子吉嘎哈领队。老人说:“车的枢一定遗落在游迁过来的路上,要是按原路返回一定能找到枢。如果你们两队人马中谁能找到枢并首先修好车,我要奖赏于他。”于是两队人马按原路返回找枢去了。不久次子吉嘎哈的人找到了“枢”,听到消息后,身材魁梧的大哥吉雅希为了立头功,同弟弟吉嘎哈争夺“枢”,双方人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抢枢”搏击,结果力大无比、反应敏捷的吉雅希争夺了“枢”并把头辆车修好,游迁队伍继续行进,终于胜利到达目的地。事后,扎拉老人对两个儿子说:“吉嘎哈虽没有吉雅希力大无比,但他心灵神慧,有顽强的斗争意识,所以两个都应受到奖赏。”他给两个儿子各奖了一匹好马和金银若干两,并教育他们说:“你们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今后定能战胜一切困难。”他语重心长的一番话,教育了全家族的人。后人继承了这个家族的勤劳、勇敢、聪明机智的优良品质,把“抢枢”故事逐渐演化为鄂温克族人民喜爱的民族民间体育运动,并继承和发扬。
2.场地、器材
场地为等腰梯形,上边15m,底边为30m,直长为48m。场地分为藏枢区、前锋区、中锋区、后卫区、车轮区五个区。
器材:“枢”,包括重量400g,直径50cm的红色木棒、勒勒车轮子(双)、勒勒车轴(一个)。
3.方法与规则
双方队员各上场七人,比赛时,先将枢埋在指定地点,双方谁先找到枢,便要喊一声“枢”,随声便展开激烈的争夺,可用推、拉、挡、摔、搂、抱、背摔的方式,抢枢可以抛、踢,在空中传递。而枢只能是手递手的传递,一旦脱手落地,即判违例,由对方到起点开始传递,最后夺得枢者将枢敲打在终点的车轮上为胜,类似橄榄球式的运动,也可以称为“中国式的橄榄球”。
二十、扎枪
1.简介
这是一种长约1米多的猎用短矛,优点是准、狠,尤其是面对猛兽时,可以避免贴身搏斗,较安全。使用方法以扎为主,还可以投掷。早期人们用的扎枪是木制的,即木棍削尖,用来刺杀猎物。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开始在木棍的一头装上石镞或骨镞。有了铁器以后,出现了铁制的枪头,杀伤力更大。扎枪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握式扎枪,一种是投掷式扎枪。手握式扎枪用于与猎物面对面搏杀;而投掷式扎枪则用于近距离投射。火枪出现以后,鄂温克人仍长期使用扎枪。一旦火枪不能一击致猎物死亡,则用扎枪与其搏斗,将猎物杀死。这时扎枪的作用降为辅助性猎杀武器。后来演变为一种竞技性游戏,比赛掷运和掷准。
2.场地、器材
空旷场地10×10平方米,3米高铁制围栏围住,铁制扎枪,小型稻草仿制目标若干。
图2-18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自制的扎枪头
3.方法与规则
规定时间内用扎枪猎的“野兽”多者为胜;在同一起点上以掷远为胜。
4.建议
可以用于旅游开发,猎得的野物直接用于客人消费,景区负责烹制,收取一定手工费用。
二十一、套子
1.简介
套子是一种较为古老的捕猎工具,一般用铁丝、油丝绳、钢丝和八号线制成。扣法民间称之为“步步紧”,由一活一死两个扣索结成,套住猎物后,可锁死,猎物不易挣脱。常见有单套、吊套、连环套等。下套捕捉猎物的范围很广,从小型的雪兔到中至大型的狍子、黑熊等都可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2.场地、器材(见图2-19)
图2-19 套子的类型
3.方法与规则
(1)单套
单套是指固定于树干上,置于猎物踩出的兽道上的一种套索。不同的猎物所用套索的材料也不同,套雪兔一般用细铁丝就可达到目的;套狍、鹿等中型猎物一般采用油丝绳,套也比较大;而套犴、熊等大型猎物就要用八号线这类粗大的铁丝才能奏效。
将单一套子安放在一定地方,如固定在木桩上,挂在灌木丛上等,这种套子用得最广泛,可以猎捕野兔、野猪、獾等。置设的方法虽然很简单,但如果稍有疏忽,便不会取得好效果。设套的关键是寻找和判断动物的足迹,确定了动物的路线后,选择在隐蔽的地方放套子,并做适当的伪装。下套时,要保护好周围环境,尤其不要踏乱动物走的路线。
(2)复套
复套是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下套手法,将两个简单套套在一起形成复套,复套能将动物牢固地套住,对付的猎物一般是狐狸、猞猁、狼等一些动作敏捷、性情狡猾的猎物。下套一般选择一株可以弯曲的桦树,由机关扣上,套与机关相连,一旦猎物钻入套索,机关打开,桦树弹起,便将猎物悬吊于空中。
(3)连环套
连环套则是利用两个以上的简单套放置在一个地方猎捕动物,连环套的形式很多,有做成一排的套子,也有做成套子框的。简单套的数量可以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这种套索常用于对付没有固定兽道,却有一定活动范围的猎物,这种套索成功率一般都比较高。
(4)翻套
也叫翻车套,适合于捕捉中大型鸟类。将竹板或弹性很强的木棍,弯成弓形,上面栓二根粗弦,另外再用一段竹筒套在粗弦上,竹筒上钻3个小孔,中间小孔上插竹签,并插在粗弦上,两端小孔中,插入有叉的小树枝,然后在近弓背处,拴一条与弦平行的绳子,上面挂有别棍,用来别住竹签,竹签顶端放置食饵,树枝上放置大小适当的套子。将安置好的套子,放在鸟类活动最多的地方,并加以伪装,仅留食饵在外面。当鸟吃食饵时,触动别棍,树枝和竹签因弹力被弹回,套子就套在了鸟类的脖子上。
(5)洞口套
是将套子设在洞口捕捉动物,常用于捕捉黄鼠狼、水獭等。将套放在离洞口30厘米的地方,套的直径根据洞口大小适当调整。将套子固定在洞口道上,使套与洞口紧密相接,套的末端,用木棍固定在洞口外面。设好套后,把口周围修整回原来的模样。
(6)拦河套
利用河上的倒木,将套子支设在倒木上,套子末端悬挂重物,用钩机或别棍支设,当动物沿倒木过河时,触动套子上的构机,将动物套住。
(7)捕鸭套
是用绳、竹竿等制成的。分挑杆、地桩、绳套和舌子。地桩用细竹棍制成,长度以插入浅水后顶端露出15厘米左右为宜,顶端需有缺口。舌子是长28厘米的竹片,顶端劈开一小个小裂口。挑杆为1.5米的细竹竿,细绳长80厘米,一头系在挑杆顶端,在距离竹竿顶端8厘米处,系在舌子的末端,并沿舌子拉到顶端,交在舌子的裂口中。绳的末端结成套子,套在舌子近挑杆处。
二十二、单杠
1.简介
单杠运动的起源可追溯到人类的祖先在丛林中进行的各种攀登、爬越、摆动、摆荡等练习。当时那只是一种生活实用技能,后来随着社会的进化就逐步成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手段。鄂温克族单杠的架设多采用临近的两棵大树,将中间用一根直径10厘米的光滑桦树干连接,冬季多用兽皮包裹上。
2.场地、器材
采用两个直径20厘米,高2.5米的桦树干,一根直径10厘米,长2米左右的桦树干。
3.方法与规则
可以采用引体向上的方法比赛,在规定时间内做的个数多者为胜,也可无时间限定,以完成的数量计胜负。
二十三、鄂温克围鹿棋
1.简介
鄂温克族称为“呼莫哈奥克特”,也叫鄂温克围鹿棋,是鄂温克人在漫长的狩猎生产生活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一项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体育智力游戏。它是后人为纪念一群聪慧和有着高超狩猎技巧的猎手们,根据狩猎的路线,逐步研制出来的。鄂温克人以围鹿棋的团结合作、拼搏奋进、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来教育鼓励后代子孙。该民俗项目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围鹿棋起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鄂温克民族狩猎部落,他们生活在野生动物丰富的广阔林海之中,一年夏天,阿贵达(猎长)带领部落二十几名猎手在深山密林中狩猎,游猎数日未见猎物。一天清晨,他们在森林中的一块山坳中忽然发现了两只非牛非马的野兽,一只在吃草,一只在喝泉水,阿贵达很快组织猎手们悄悄围猎,结果,那两只野兽飞快逃出了猎手们的围猎圈,各自跑向东、西山口。阿贵达召集猎手们再次围猎,结果那两只野兽又纵身逃出围猎圈,一位经验丰富的老猎手艾莫根说:“从我们这两次围猎失败的经验来看,那两只野兽走的足迹路径是有规律可循的,没有智慧,我们是捉不到它们的,应该利用此处山势地形的特点,在这里想办法立围障,设陷阱、下套子、拉地弓,再从外围向里围赶,一定会捕到这两只野兽。”于是,猎手们准备完毕后,慢慢从外围向里围赶,结果,一只野兽钻进了套子里,另一只落入陷阱内,两只都被捉住。猎手们大喜,萨满也跳起了“狂颠舞”,以示庆祝。阿贵达下令准备宰杀这两只野兽时,突然,在对面一座山峰上、云雾间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喝一声:“大山林中的孩子们,手下留情!听我山神来告诉你们,这两只野兽是修炼千年的神鹿,它们偷吃了山上的灵芝仙草,触犯了大山的戒律,受罚下界,这两只神鹿在此等候你们多时,就看你们有没有智慧捉到它们,你们果然不负上天所望,希望你们带回去精心驯养繁殖,它们会给你们带来幸福和吉祥。”说完,山神消失在云雾间,从此这个部落开始驯养繁殖这两只鹿,部落的鹿群不断发展,使部落过上了安康富裕的生活,部落后人为了纪念这两只鹿给他们带来的幸福,根据当时的围捕路线,后人研究出了围鹿棋。
2.场地、器材
棋盘是由五条纵线、横线和八条斜线交叉组成,共三十五个交叉点,棋盘中间部分代表猎手们围鹿狩猎的主猎场,称为山坳,山坳的中心点称为泉眼;两侧部分代表着鹿逃躲藏身的两座山,菱形的称为小山,三角形的称为大山,这两座山与山坳相连接的点称为山口。
围鹿棋共有26个棋子,分黑白两色,二人对弈时各代表一方,其中,2个稍大的白子代表着一对可爱的鹿,称为鹿子,24个稍小的黑子代表着24位勇敢的猎手,称为士子。如图2-20所示:
图2-20 围鹿棋的棋盘
3.方法与规则
比赛前双方通过抛币或猎棋子来选择第一局用白(鹿)子或黑(士)子权,双方在对弈时,首先把2个白(鹿)子摆在两座山口处,8个黑(士)子摆在山坳里层四方框的八个交叉点上,围着泉眼,余下16个黑(士)子等待开局后用于陆续围堵白(鹿)子。第一局结束后,双方应交换棋子,再继续进行比赛,一般每场比赛采用三局二胜制,双方在对弈时,走棋规定为:白先黑后,沿纵或横或斜线走均可,执黑(士)子设法将白(鹿)子的线路堵住围困,如果两个白(鹿)子吃掉七、八个黑(士)子,被围困的无路可走,白(鹿)子就算失利,执黑(士)子者为优胜者。如果执黑(士)子堵不住白(鹿)子的线路,两只白(鹿)子配合好,黑(士)子被吃掉一半,只要一只白(鹿)子占据了棋盘中心,一只白(鹿)子占据了棋盘大山口,黑(士)子再也无法堵截白(鹿)子的线路,黑(士)子就败给白(鹿)子。在每一局比赛中,不能有平局和棋,只有胜负之分,没有时间限制。围鹿棋在鄂温克人民不断探索研发中,各项比赛规则逐步完善,以期与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媲美。
二十四、打灰鼠
1.简介
在传统的生活中,鄂温克猎民打灰鼠是一些老弱劳动力和妇女冬天从事的生产,夹捕则是鄂温克人猎取灰鼠的主要方法之一。鄂温克人用木材做夹子,称作“属日克”或“恰日克”,把它架置在灰鼠常出没的地方,灰鼠如果踩在夹子的平板上就会被夹子夹住,无法挣脱。用夹子捕灰鼠比较省力气,效果也佳。鄂温克人制作的夹子十分简单,但机巧灵便。夹子和地箭一样,是鄂温克人制作的捕器,它起到了猎人不在现场同样能捕猎的作用,是鄂温克人利用力学原理发明的狩猎工具。
猎民把打来的灰鼠扒皮后,用松枝穿起来在篝火上烤。烤好的灰鼠流着油,撒上少许盐就可以食用了。随着社会的进步,鄂温克人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与世隔绝的日子不再存在,商人们对灰鼠的皮毛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定点定时收购,有的直接跟着猎民上山随打随收,这样狩猎灰鼠也成为鄂温克冬天的主要活动了。长期的狩猎,使得猎民掌握了灰鼠的生活习性,因此一个老猎手在冬天里往往收获颇丰。
2.场地、器材
夹子或猎枪
3.方法与规则
在指定的范围内,根据参加者的经验,将夹子放置在猎物容易出现的地方,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猎取到数量最多的猎物者为胜。
参赛者独立设置夹子的位置。
二十五、驯鹿拉雪橇
1.简介
驯鹿是生活在大兴安岭中的鄂温克人极其重要的交通工具。饲养驯鹿也是鄂温克人主要的经济生活方式,他们四季迁徙都是靠驯鹿驮运东西。到了冬季,驯鹿拉雪橇也成为鄂温克人打猎时托运猎物的主要手段。驯鹿性格温顺、品性耐劳,在欧洲,人们把驯鹿同慈祥的圣诞老人组合在一起。驯鹿同圣诞老人形影不离,是圣诞老人的得力助手,它为圣诞老人拉雪橇,深受孩子们喜爱。每年冬季都要在北极圈附近举行驯鹿拉雪橇比赛。而我们这一地区也可借着驯鹿经济的优势,发展驯鹿拉雪橇这项运动。冬天,戴上皮帽,穿上厚厚的皮袄、长靴,再裹上厚厚的毯子,坐在驯鹿拉的雪橇上,在广阔无垠的雪原林海中驰骋,欣赏极地冬季粗犷的美景,呼吸沁人肺腑的清新空气,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2.场地、器材
雪橇一个,驯鹿若干只
3.方法与规则
项目竞赛可以分为竞速赛和竞时赛。
(1)竞速赛。在规定的路程内,最先到达终点为胜者。
(根据需要,路程可以为1 000公里、100公里、10公里等。)
按照比赛的规定路程,参赛者不分男女、不论老少均可驾驶雪橇,路程中可以调换驯鹿的位置,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2)竞时赛。在规定的时间内,行驶最远路程的为胜者。
(根据需要,时间可以规定为3天、1天,以及3个小时等。)
在规定的时间内,参赛者不分男女老少均可驾驶雪橇,以路程行进最远者为胜。
4.建议
趣味雪橇。从选手的着装和对驯鹿的装扮上评判胜负。可以搭雪橇寻宝,选手驾驶驯鹿雪橇,寻找组织者事先在路线中藏好的物品,最后连带寻找到的宝物驾驶驯鹿雪橇回到终点。
图2-21 根河市敖鲁古雅乡开展的驯鹿拉雪橇活动
图2-22 根河市敖鲁古雅乡开展的圣诞老人趣味雪橇活动
二十六、桦皮船比赛
1.简介
桦皮船是中国北方渔猎民族以桦树皮制成的用于渔猎生产及水上交通运输的工具。满族称“威乎”,鄂温克族称“佳乌”,赫哲族称“乌末日沉”。桦树皮造船是鄂温克族历史上的一项发明创造,对于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来说,既是狩猎生产工具,也是交通和运输工具。桦皮船是采用纯天然材质的桦树皮纯手工制作而成,桦树皮质地柔韧、颜色柔和、防腐耐潮、经久耐用、轻便易携带、不易破碎。由船、船桨、小鱼篓三部分组成。船体长约两丈,两端尖翘,船体轻便,一人即能搬运使用。桦皮船用樟木、柳木做骨架,外用松脂将桦树皮粘在骨架上,用桦皮做船底和船帮,外涂以松脂,以防漏水。木质船桨是雕刻而成。桦皮船是靠人力划桨来推进的,一只桦皮船可使用2~3年。桦皮船具有以下特点:桦皮船船型特殊,船身狭窄细长,两端尖翘,中间宽。最大的特点是不用时可将桦树皮船沉入岸边浅水中,以防船体在日晒下爆裂。因桦树皮船很轻便,一个猎人就可以随意背来背去,能载重250~300公斤,水上划行轻快无声,非常适用于水上游猎生产。桦树皮船的出现与发展,丰富了鄂温克族桦树皮文化的内涵,而且显示出了鄂温克族的创造才能。
2.场地、器材
可以选取水流较为平缓的河流,采用手工制作的桦皮船。
图2-23 岸边的桦皮船
3.方法与规则
(1)竞时赛:从相同的起点出发,完成规定路程用时最短者为胜。
(2)竞速赛:从同一起点出发,完成规定的路程,先到达终点者为胜。
同时进行时,不得干扰其他比赛选手。
4.建议
桦皮船和龙舟相似,只是人数相对较少,可以根据龙舟的比赛方法来创制桦皮船的比赛。
二十七、桦树皮船上掷标枪
1.简介
夏天,野兽常到水泡或河里去乘凉或吃水草,鄂温克族猎人划着桦皮船,拿着标枪潜伏在水边伺机射杀,或者在一早一晚划着桦皮船沿河流动,寻找岸上的野兽。因为桦皮船速度快,响声小,不易被动物发现,能够靠近动物,捕猎效率很高。
2.场地、器材
河道;桦皮船、标枪(扎枪)。
图2-24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使用的桦皮船和标枪
3.方法与规则
在桦皮船行进的过程中,向事先在河道中立好的若干个靶子投扎枪,扎上靶子最多者为胜。
滑行过程中如果扎枪没有投中靶子,则不再重复投掷。
4.建议
可以和射击比赛结合在一起。
二十八、夺宝
1.简介
夺宝又叫偷宝贝,是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孩子玩的一种游戏,参加游戏的人员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双数,年龄一般在7岁到16岁之间。首先要选择一块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在地面上用树枝或其他硬物画一个长方形的框子,并相互对称地在里面画出对阵双方的城堡和放宝贝的地方。以夺得“宝物”的数量多寡定胜负。
2.场地、器材
地势平坦,大约30平方米的地方,用白线画成场地。如图(2-25):
图2-25 偷宝贝游戏示意图
注:1.箭头表示出口或入口
2.线表示堡垒城墙
3.圆代表参加人员
4.椭圆表示藏宝地
图2-26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偷宝贝游戏
3.方法与规则
偷宝贝有严格的游戏规则,游戏设有城门,有城门出口和入口,宝贝要放置在对角处,对阵双方游戏开始以后,双方都不可以踩踏框线,必须从堡垒的出口出去,再从对方的出口进入偷宝贝,被对方推出场外者终止游戏,其他没被推出场外的同伴继续比赛,到对方的藏宝地抢到宝贝,拿回到自己的城堡中为胜利。
4.建议
若用于开发和长期使用的话,建成实体墙围成的场地较好。
二十九、堆雪人
1.简介
堆雪人是下雪天才能享受的一项有趣的活动。当然雪必须要下得够大,才能积累足够的雪球,气温要够低,积雪才能不会迅速融化。生活在大山里的使鹿鄂温克人,交通不便,生活简单,特别是孩子们,下雪后堆成雪人是他们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
2.场地、器材
下雪后的林间、平地均可,基本不受场地限制。
3.方法与规则
确定雪人的堆放位置后,开始建雪人的底座,聚拢附近的雪形成底座,然后再制作两个大小不同的雪球,按照从大到小的层次置于底座之上,如果放置不稳,可以在后面用树枝支撑,用石头、树杈等制作雪人的五官,最后看哪一个雪人做得最好。
4.建议
可以开展堆雪人的速度竞赛,除了快,还要形象。
三十、打雪仗
1.简介
打雪仗是青少年在雪中或雪后的一种娱乐方式。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生活在我国最北端的林区,几乎无霜期只有一百天,因此森林中大部分时间是被白雪覆盖的,雪便成为了儿童们娱乐消遣的最佳选择。
2.方法与规则
团雪球互相投击为戏。
打雪仗的过程中,参与者将雪制成雪球,抛向对方,也可用手捧起一把雪近距离攻击。打雪仗的装备是耐寒的衣服、手套,但都不是必需的。一般没有胜负的情况,直至参与者无意继续,或是时间不再允许继续为止。
三十一、速滑比赛
1.简介
使鹿鄂温克民族冬季打猎多采用滑雪板或冰鞋在林间雪地和冰面上滑行,提高追捕野兽的速度,雪板或者雪鞋多用桦树皮做成,把野兽的皮毛贴附在滑雪板和鞋的底部,增加摩擦力来取得最大速度。当然森林中多用滑雪板,而遇到冰面时,聪明的使鹿鄂温克人则使用接触面积较小的木质冰鞋来滑行,将桦木按照脚的长度制作成“丁”字形,然后用布条或者鹿皮等穿过“丁”字固定在脚上,这样就减小了摩擦,使人们能够快速地在冰上前进,滑冰活动一般多见于儿童间的游戏活动。现代多运用皮制的冰刀鞋和现代的滑雪板。
2.场地、器材
场地可以使用浇注的固定冰场,也可以在积雪厚实的自然野外,确定一定距离。器材可用现代的冰刀,也可以用原始的冰刀。
3.方法与规则
运动员从起点出发后一直到终点,其滑跑途中必须严格遵守如下规则,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1)运动员在各项距离的滑跑途中,严禁得到任何方式的外界帮助,除非冰刀出现故障。
(2)每项比赛的滑跑途中,运动员应沿一条设想中的直线滑行至终点,不得以曲线或横向滑行影响其他运动员的正常滑跑。
(3)在弯道滑跑时,除非沿内侧有足够的空间可以通过,否则只能从外侧超越其他运动员。
(4)任何情况下,不得故意强行阻挡他人的超越滑行,严禁撞人、推人、拉人、挡人、踢人、绊人等有意阻碍他人滑跑的行为发生。
(5)禁止运动员的冰刀触及或踏出跑道线。
(6)只要不妨碍比赛的进行,运动员可以修理故障的冰刀,必要时可换新鞋以更换已损坏的冰刀,但必须独立完成而不得接受外界帮助。
(7)在滑跑途中运动员摔倒时,可以自己起来继续比赛,但不得由他人协助,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8)任何项目的比赛途中,参赛运动员的态度要积极、热情、奋力拼搏,有竞争精神,那些态度消极、情绪低落、无能力竞争者应及时淘汰。
(9)退出比赛的运动员,到终点要通知裁判员,以便确定名次。
比赛可以分为团体比赛和个人单项赛。
三十二、游泳
1.简介
鄂温克族民族自古以来喜欢把家安在依山傍水的地方,渔猎为生的鄂温克人自然而然地爱好游泳,男女老少皆喜欢这种活动,过去经常进行横渡河流的游泳比赛,现在仍是儿童们在夏天经常进行的一项体育活动。
2.方法与规则
在户外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采用竞速赛的形式,结合现代游泳活动的竞赛方式进行。
三十三、飞盘
1.简介
桦树皮文化是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他们生活的大兴安岭属于寒温带地域,桦树是这片山林中主要的树种之一,桦树生命力极强,树皮为白色,一棵健康的桦树只要不是大面积的剥皮,一般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被剥过皮的部位还是会恢复成白色树皮的。在生活资源极其有限的环境中,敖鲁古雅人运用着自己的智慧开发着这片森林的资源。他们发现了桦树皮不仅可以作为易燃的火引,经过加工处理后还可以制作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桦树皮盒子、桦树皮装饰品、桦树皮围子,甚至可以制作成轻便的桦树皮船。桦树皮与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最初是用薄石片简单地切割桦树皮直接制作,随着人们不断地改进,又出现了各种处理桦树皮的方法。在制作各种桦树皮用品的过程中,大人们也为孩子的娱乐活动增添了一项特色器材——“飞盘”,鄂温克语称为“德克夏”。首先取下约一尺左右的方形桦树皮两片,用火烤让桦树皮变软,然后用石头等重物将桦树皮压平,再裁剪成圆形,在两片树皮中间夹上干燥的松枝或者其他动物的皮毛,用水将圆形的边缘浸湿,使之变软,然后再用骨针、鹿筋等将两片桦树皮缝制在一起,飞盘就这样制作成了。使鹿鄂温克的孩子们常常使用这种“飞盘”射猎停在树枝上的飞禽,和蒙古族的“布鲁”有些相似,平日里则作为一种训练狩猎技能和游戏娱乐的工具来击中指定目标。
2.场地、器材
在任何场地都可以进行,可以根据场地环境,设定目标的高低和远近;器材为桦树皮制作成的“飞盘”。
3.方法与规则
(1)距离赛:先固定起点与目标的距离,参加者每人有三次机会去击中目标,如击中进入下一轮比赛,如三次没有击中则淘汰。加大起点与目标的距离,没有被淘汰的继续参与击中目标,如三次没有击中则淘汰,如此循环直至最后一名胜出。
(2)竞时赛:根据情况可预先设定好3~5个目标,在规定距离内全部击中目标并用时最短者为胜。
三十四、猎狗熊
1.简介
猎狗熊是使鹿鄂温克族儿童常玩的一种游戏。
2.方法与规则
游戏进行时,一人扮演狗熊,一人扮猎狗,另一人扮猎人。“狗熊”先出场,摇头晃脑,前顾后盼爬进灌木丛中,这时“猎狗”弓腰踮脚,追跑过去。“猎人”随后手持弓箭紧跟“猎狗”后面。不一会儿,“猎狗”和“狗熊”进行搏斗,而“猎人”搭弓射箭,“狗熊”应声倒地。这种游戏反映了使鹿鄂温克族进行狩猎的活动场景,是孩子们模仿大人活动的一种游戏。
三十五、树籽枪
1.简介
使鹿鄂温克人是中国最晚上交手中枪械的民族,枪对于这个民族来讲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小孩子们在小时候手中就拿着一把大人们做的小手枪玩耍,通常这种手枪是木制的,往枪筒里塞入杨树树籽便可以发射。
2.场地、器材
这种游戏常见于小孩子们的玩耍中,比赛场地通常规定为以某一建筑或某一树林为中心,半径几十米的圈。
小手枪的制造很复杂,首先要制造木制小手枪模型,然后用普通皮筋制成动力系统,使用者向后拉动枪栓,并将枪栓卡于发射系统,这时可以往枪筒里放入一粒杨树籽,若不在5月间则没有杨树籽,也可以放入体积相当的东西当做子弹。这种小树籽枪大概10厘米长,厚度在1厘米之内,动力系统仅限一只最小号的普通皮筋,所以只要是在2米距离以外发射就不会有伤害。
3.方法与规则
比赛时小孩们分成两组,相互射击,直到某一方逃散为止。
4.建议
今天的使鹿鄂温克小孩早已经不再玩这种游戏,主要是因为现在很难凑齐几个使鹿鄂温克小朋友了,这些小朋友现在大都在根河市里长大,且现在树籽枪的制作方法已经失传了。
树籽枪的比赛方法类似于今天的真人CS丛林攻防,内容比较简单,具体内容为:在游戏开始前,一队进入丛林进行防守,另一队在游戏开始后进入丛林进行搜索并消灭丛林中的敌军。胜利条件是一方被消灭或到达游戏规定时间时存活人数多的一方胜。此类任务主要用于游戏开场,主要目的是为了大家熟悉设备及场地,胜负并不是很重要。场地选择与树籽枪比赛场地类似,以某一点为中心,半径可以选择几百米以内,尽量不要选择太大、太难的场地,游戏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为20分钟左右。
三十六、皮毛毽子
1.简介
踢毽子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项活动,它在许多少数民族中都有开展,使鹿鄂温克人的毽子,主要特点就是器材使用的是兽皮和铁块,活动中很少制定规则,只作为一项游戏活动在儿童中进行。
2.场地、器材
踢毽子需要较为平坦的场地。毽球多用鹿皮、狍子皮等猎物的边角皮毛配上小的铁块等制成。
3.方法与规则
比赛在规定时间和场地内看谁踢的个数多,谁的花样多,也可采用现代毽球的比赛方法。
三十七、摔跤
1.简介
摔跤是鄂温克族男女老少非常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鄂温克族的摔跤比赛规则和中国自由式、蒙古式和朝鲜式的摔跤都不一样,有一定的区别。
2.方法与规则
双方抱住对方的腰带进行比赛。规定不能用手抓对方脖子以上的部位,也不允许抱腿,还不允许用脚踢对方膝盖以上的任何部位,摔跤时多用脚绊将对方摔倒,有的是用体力把对方摔倒在地上,一般是摔三次,三战两胜。摔跤场地一般是选天然草地或沙地进行比赛,摔跤是在鄂温克族群众中最为普及,深受欢迎的传统项目。
三十八、拉棍
1.简介
拉棍比赛是使鹿鄂温克族中青年,特别是中青年男子喜爱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过去使鹿鄂温克人生活在茫茫的林海,狩猎的休息时间,很随便地拿起一根木棍进行拉棍的角力比赛活动。
2.场地、器材
平坦的场地,长约50厘米左右的桦木棍。
3.方法与规则
两人两腿伸直,脚心对脚心面对面而坐,两人双手同时握住桦木棍,听到开始口令后,向后用力,直至一方将另一方拉直,臀部离开地面为止。拉棍的过程当中不能屈膝,屈膝者自动放弃比赛,判定为失败方。
三十九、劲力
1.简介
劲力也是使鹿鄂温克族中青年非常喜爱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比赛双方选好平地席地而坐,将腰带套在两人的脖子上,两人双脚脚掌相对互蹬,两人的双手都按在自己的膝盖上。在腰带上做一个中心标记,比赛开始的号令一下,双方都用脖子、腿和全身的力量,使劲设法将对方从地面拉起,拉向自己一侧,谁的臂部离开地面,腰带中心标记偏向对方为失败。中心标记偏向自己,且臂部未离开地面者为胜。这种比赛趣味性强,富有民族特色,是鄂温克族地区流传很久的传统的项目。
2.场地、器材
一般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林间、草地上都可以进行,只要是平地就行。
一般用使鹿鄂温克人身上的腰带,这种腰带一般很长,一人腰带不够长时要把两人的腰带接上进行比赛。
四十、熟皮子
1.简介
使鹿鄂温克人生活在动物资源丰富的大兴安岭中,狩猎是他们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猎物除了食用,其皮毛可以做成各种衣服、工艺品等,动物皮毛也是使鹿鄂温克人进行交换的主要物品,一张整洁干净的皮毛可以卖个好价钱,因此制作皮子也是使鹿鄂温克人重要的一项生产活动。“熟皮子”也是人们常说的“硝皮子”,人们把晒干的皮子“烧”熟,这再把皮子阴干后皮子就软了,毛在皮子上也就比较结实了。鼠皮、狗皮、羊皮、狼皮、猫皮、兔皮、黄鼠狼皮、狐狸皮、狗子皮等各种生皮经过硝制后,洁白、柔软、美观且富有弹性,保温好,可长期存放,是人们冬季使用的很好皮料。
2.方法与规则
(1)把干的动物皮浸泡在水桶里直到泡软(约需3~5天)。
(2)取出变软的皮,摊在平板上,毛面朝下,用铲刀把皮上附的肉和油铲除干净。然后取饱和石灰水,加入硫化钠,搅拌均匀,制成脱毛液。用刷子蘸取脱毛液,刷在皮板毛根部,刷时尽量均匀。然后把皮子对折,约经3~4小时,皮上的毛很容易脱落,这时用铲子把毛完全脱去。
(3)脱毛后立即将皮放在流水中冲洗,除去绝大部分石灰、硫化钠,再在水里浸泡1~2天。
(4)备一只铁锅,加入饱和芒硝溶液,略加热使溶液温度保持在40℃左右。从清水里取出皮子,拧干后放入锅中。用手不断地揉皮,等它基本“吃饱”了芒硝后取出,晾干,约半小时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吃硝”,方法跟第一次相同。把吃硝后的皮晾干后除去皮上的浮硝。
(5)另备一只铁锅,加入清油,加热使油温保持在40℃左右。把“吃硝”后的皮放入温油中,用手不停地推拉,使油跟皮不断接触、均匀地渗入皮板里。“吃足”油后,把皮晾在木棒上,使它自然阴干。
将熟皮子作为一项比赛,可以展现使鹿鄂温克人娴熟的生产技能,从浸泡好的皮子开始计算,看谁做得最快最好。
图2-27 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熟皮子的工具
四十一、撞彩蛋
1.简介
撞彩蛋是起源于俄罗斯的民间传统游戏,使鹿鄂温克人的祖先起源于贝加尔湖地区,与俄罗斯族一直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俄罗斯族的民族活动也传播到鄂温克族之中,复活节撞彩蛋的习俗便是其中之一。
2.场地、器材
煮熟的鸡蛋等禽类蛋、各种涂料。
3.方法与规则
两个人手持彩蛋碰撞,比谁的彩蛋坚硬,复活节不被撞坏的彩蛋被认为会带来好运。
四十二、踢踏舞
1.简介
踢踏舞和撞彩蛋一样,都是由于俄罗斯族和使鹿鄂温克的祖先联系密切,文化间相互影响,从而流传到使鹿鄂温克人中的,踢踏舞作为一种舞蹈种类,表达着人们的喜悦和欢愉。这种舞蹈的形式比较开放自由,没有形式化限制。舞者不注重身体的舞姿,而是重视趾尖与脚跟的打击节奏的复杂技巧。
2.方法与规则
踢踏舞表演中,表演者穿着特别的踢踏舞鞋,用脚的各个部位,在地板上摩擦拍击,发出各种踢踏声,加上舞者的各种优美舞姿,形成踢踏舞特有的幽默、诙谐和表现力非常丰富的特点。
四十三、嘎拉哈
1.简介
“埃优坎”即嘎拉哈,是一种深受使鹿鄂温克族男女老少喜爱的骨玩具。埃优坎是由狍子、羊或鹿的拐踝骨制成的。从前,使鹿鄂温克族以狩猎为生,捕获各种野生动物,解决食物问题,尤以食狍子、羊、鹿肉为主,所以几乎每家都有几十至几百个埃优坎。鄂温克族孩子六七岁就开始玩埃优坎,其中女孩更为喜爱。游戏规则简便易玩,玩法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益智性和趣味性。
2.方法与规则
一般四个一组,一起抛出,朝上面进行一抛一接,采取计次数的形式,多者胜。
图2-28 嘎拉哈
四十四、贝阔
1.简介
贝阔是使鹿鄂温克族青少年中经常开展的比赛项目之一。“贝阔”是用一种生长在大兴安岭的榨树根制成的曲棍,长约4尺,自然弯曲,这种曲棍是用于击球的运动器具。球是用牛毛式木头制成的,大小如同鸡蛋。这种用曲棍击球的运动被使鹿鄂温克人称为“贝阔霍莫那日恩”,简称“贝阔”。贝阔的比赛规则类似于现代的曲棍球。
2.场地、器材
在较为平坦的宽阔场地进行。器材主要是榨树制成的曲棍。
3.方法与规则
贝阔球的比赛规则是:在比赛中,球棍一律从右侧击球,不得从左侧出击,以防击伤别人,除守门者外,其余人不准用手抓球或用脚踢球,不准抛球,更不准用球棍打人、绊人等等。以攻入对方球门多者为胜。
四十五、爬山比赛
1.简介
使鹿鄂温克人过去世居山林之中,练就了一身能快速上山下山的本领,还设计和制作出了专门有利于走山路的非常轻便、抗刮耐磨的鞋,鄂温克语称为“奇卡米”。使鹿鄂温克人过去在山上狩猎途中经常进行爬山比赛。特别是在冬季,爬雪山比赛则是别有情趣的鄂温克族传统的体育项目。
2.场地、器材
可以在高山丛林中的任何地方进行“奇卡米”。
3.方法与规则
可以规定路程的距离,先爬到目的地者为胜,或者也可以计算时间,在一定时间内,攀登爬行距离最远者为胜。当然也可以适当地加入其他的因素使活动复杂化,比如可以在攀爬的过程中负重,也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等。
四十六、锯木头
1.简介
广袤的大兴安岭孕育了使鹿鄂温克民族,茫茫林海成了使鹿鄂温克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但是使鹿鄂温克人对自然的索取不同于现代文明的急功近利,他们很小就知道砍伐树木要找干枯死掉的树木,如使鹿鄂温克人的锯木头比赛不同于一般的锯木头比赛。锯木头这项运动一直也没有发展成为比较正式、正规的比赛项目,只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之后的游戏,这可能与使鹿鄂温克人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2.场地、器材
为比赛选取的木头一般直径不超过10厘米,而且都是干枯死掉的树干,比赛用锯也有严格规定,通常是锯齿长度小于20厘米的小锯。
3.方法与规则
比赛时参赛选手自己随意选取木桩等作为支撑点,然后将木头置于上面用左脚踩实,并以左手再次加以固定,最后由右手持锯用力锯断木头。
4.建议
今天的锯木头比赛可以按传统比赛方法的第一种思路发展:单人单臂,对锯的长短和重量有严格的限定,限制在单手可以抓握的范围。第二种思路就是把直径30~100厘米的章松横向固定,离地面30厘米,可以设置男子单人比赛、女子单人比赛、男子双人比赛、女子双人比赛和混双比赛。根据锯的方式可以分为由参赛者自己提供锯的比赛和由组织者提供锯的比赛。由参赛者自己提供锯的比赛,焦点是锯的制作工艺和水平,同时也要求运动员有过人的体力和技巧。由组织者提供锯的比赛则更倾向于现代竞技体育,考察的完全是参赛者的体力和走锯的技巧。
图2-29 锯木头
四十七、撬盒子(踢破盒子)
1.简介
所谓破盒子就是废弃的各种罐子、缸子这类在地上摩擦能发出响声的东西。一般都是男孩子参加,多数在晚上玩,天黑、隐蔽,不容易被发现,可提高游戏氛围。这项运动是鄂温克儿童常进行的一项游戏,类似于夺宝类的游戏。
2.场地、器材
这项活动不受场地、地形的限制,根据参加的人数,划定大致的范围。器材使用的是各种罐子、缸子这类在地上摩擦能发出响声的东西。
3.方法与规则
所有参加游戏的人,选出一名当守盒子的人,也负责抓人。被抓的人将盒子尽量抛向远处,此时其他人四散躲藏,守盒子的人要取回盒子,放回规定的圆圈内,并开始找人,发现躲藏的人后,喊“XXX,抓到了!”同时要拍踩盒子一下,这样被发现的人就“出局”,但是还没有完全退出游戏。这时候要有人出来,在守盒子的人没有踩到盒子之前,他把盒子踢出圈,所有被抓到的人就可以“集体大逃亡”,全部躲起来,如果守盒子的能把所有人都抓到,且盒子还在圈里,游戏结束从新开始。这项游戏十分讲求配合技巧。
四十八、旋转木
1.简介
美丽的大自然给了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人丰富的生活资源,当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还不够时,便开始对无所不在的自然力产生恐惧和疑惑。在原始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科学知识贫乏,人们不能理解和驾驭自然力量,认为自然界许多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都存在着跟人一样的活动和思想、欲望,一些自然现象,如电闪雷鸣经常被认为是对某些不当做法的警示或惩戒。使鹿鄂温克人对自然崇拜,对风的描述是这样的:在世界的边缘居住着一个有着长长头发的老婆子,每天披头散发,她的头发就是风的起源,她只要轻轻地撩动长发就会有微风拂过,甩动头发就会狂风大作,风力的大小会随着她甩头发的力量而变化,人们的行为要是惹怒了她,她就会用狂风来惩戒。在雨季,几乎天天看不到蓝天,鄂温克人就会祈求风神来止雨,他们把生长在松树上的一种叫“希勒”的细条穗朝下挂在杆上,再在一薄木片的一端穿孔系上线,快速逆时针摇动,这时细穗条就会像风车一样作响,当然制作的材料除了使用细穗条,还会用家中晾肉干的木板条,约有一尺半长,宽2厘米左右,穿在端孔的线也会使用犴筋或者鹿筋之类,使鹿鄂温克人认为这样可以模仿风的形成,能够卷走乌云,将蓝天带给森林。
2.场地、器材
在空地上进行,用桦木制作而成的木板4条,长45厘米,宽2厘米,厚0.5~0.8厘米,在同一端打眼儿,用绳子将其穿起系上,不要太紧,每条木条间有大约1厘米的间距为宜。
3.方法与规则
手持一根木条未打眼的一端,逆时针使其余三根木条在前端旋转,转出声响。
四十九、滚雪球
1.简介
滚雪球其实是一种趣味运动比赛,每轮分多支队伍参赛,每支队伍参赛人数一般3~5个。男女搭配人数和参赛人数视具体人数而定。
2.场地、器材
冬天覆盖着雪且较为平坦的场地。
3.方法与规则
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好雪球的标准,开始口令下达后,看谁制作的雪球先达到标准,可分组进行。
五十、滑雪圈
1.简介
滑雪圈起源于使鹿鄂温克民族一种被叫做“尼喀”(皮圈)的运输工具。形状如同游泳圈,材质原为动物皮制作,后为橡胶,皮圈内填充了鄂温克先人自制的一种特殊防压、防冻材料,皮圈中心有一层薄薄的气垫。它最初被用做运输工具,使用皮圈不仅节省力气而且最少能载150公斤的重物,是敖鲁古雅猎民们得力的助手。后来演变成为一种娱乐健身活动。
2.场地、器材
滑雪圈运动的场地不需要过多的设计,大自然形成的天然雪场是最佳运动场地。一般运动场地为1.5米宽,长度及场地形状依据当地活动情况而定。滑雪道之间用堆积的雪墙隔开。现代使用的雪圈主要是橡胶制成的。
3.方法与规则
滑雪圈一般分为两种比赛形式:陡坡速降和拖拉重物。陡坡速降:参赛者于同一起点出发,依靠重力向下滑行,滑行路线越接近直线者,越节省时间,取胜的机会越大。拖拉重物:参赛者借助滑雪圈拖拽重物,比赛场地为平坦的雪地,凭借参赛者的力气,在同样的时间内比拼拖拉的重量和所用的时间。相同重量下,所用时间最短者为优胜,或相同时间内,所拉重量最多者为优胜。
图2-30 现代滑雪圈
4.建议
现在,使鹿鄂温克族人把“尼喀”视为一种神圣的民族象征物,代表狩猎时期的古老文明,同时,通过活动表达对敖鲁古雅使鹿鄂温克先人的怀念。在进行比赛时我们要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
五十一、汽车、摩托车雪地越野赛
1.简介
汽车、摩托车雪地越野比赛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适宜根河地区寒冷气候的运动。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进行,赛道内由各种弧度的左右转弯路、上下坡、土丘及搓板路等组成,充分体现人对车辆的控制能力及驾驶技巧,而不是盲目地加油门放速度。为安全起见,赛道设计的平均时速不超过40公里。
2.方法与规则
计时练习是进入正式比赛程序的一部分,采取单个间隔发车的形式,对运动员比赛的胜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比赛中利用时间最少的为胜。计时练习后首先进行团体赛,运动员按照计时练习的成绩一一挑选好发车位置,最终按排名先后确定成绩,依次累加得分来确定团体成绩和个人单项成绩。第一名积一分,第二名积两分,以此类推,最后成绩等于本队各运动员积分之和,分数最少的获得第一名。
五十二、汽车雪地拉力赛
1.简介
拉力是英文Rally的中文译音,是一项汽车道路比赛项目,也是现代发展起来的一项富有北方特色的运动,是在一个国家内或跨越数国举行的既检验车辆性能和质量,又考验驾驶员驾驶技术的长途比赛。比赛一般在有路基的土路、砂砾路或柏油路上进行。拉力赛车与F1等场地汽车比赛的最大区别在于,错开时间出发的赛车选手们是在完全看不见竞争对手的情况下进行比赛的。另外,拉力赛车都配备一名领航员,领航员坐在副驾驶席上通过被称作“PaceNote”的比赛路线图为赛车选手指示前进方向。选手们在领航员的配合之下,最终能够征服大自然重重障碍,以最短时间完成比赛的那些选手将赢得胜利。
阶段:是指赛车自封闭停车场出发,经过一天的比赛返回封闭停车场为一个阶段。
赛段:是用于记录选手成绩的竞速路段。每个赛段长度为2~30公里,全封闭,每一阶段为同一路面类型(沥青或砂石),可重复使用。
行驶路段:在赛事时间控制范围内,除赛段以外通过的路线。
重组:为了使比赛组织紧凑,组织者可设重组,重组区视同为禁区,在入口处和出口处应设时间控制点,选手在重组区内停留的时间可以不同,以便整个赛事可以按时进行并且把正在比赛的选手集合到一起。
封闭停车场:在此地区内不得进行维修或接受外界援助。
2.方法与规则
有两种主要形式:赛段拉力赛和道路拉力赛。20世纪60年代起,Stage Rallies成为这种运动的专业形式。比赛用路面非常多样,从冰雪路到林间路,这些道路类型对参赛运动员是很大的挑战,并且也是对参赛车辆性能和安全性的考验。赛段的娱乐性和不可预见性以及车辆在某些情况下接近其他道路车辆可以极大地激发观众的兴趣。
“道路拉力赛”是这种比赛的原始形式,通常在道路复杂的普通的高速公路上举行。这类长途比赛并不是一味地强调速度,而是准确的时间控制、导航和车辆的可靠性。现在这类比赛通常是业余赛事,被叫作常规赛或者时间—速度—距离赛。
比赛在规定日期内分若干阶段进行,每阶段内设置由行驶路段连接的数个测速的赛段交替进行,每个赛段的长度不超过30公里。比赛采用单个发车方法,每个车组由1名驾驶员和1名副驾驶员组成。以每个车组完成全部特殊路段比赛的时间和在行驶路段所受处罚时间累计计算最终成绩,时间越短,排名越前。比赛对行驶路段的行驶时间有严格限制,迟到或早到都会受到处罚。
3.建议
选择面积比较大的空地中模仿F1赛事,在固定的范围内围绕场地进行。
图2-31 汽车雪地拉力赛
五十三、雪地摩托
1.简介
雪地摩托车比赛是一项新型的极限运动,它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这项运动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开展起来,而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新西兰、芬兰等国家已经兴起。雪上摩托车比赛将运动的惊险刺激展现得淋漓尽致,让参与者可以充分地挑战自我。
大兴安岭地区拥有丰富的冰雪资源优势,是开展雪地摩托车比赛的首选之地。这项运动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在众多的雪上运动中,雪地摩托对速度和技巧的要求都非常高,启动、加速、转弯、腾空……是刺激与心跳的体验,比赛惊险刺激,十分具有观赏性,能够为参与者带来无限的乐趣。雪地摩托没有轮子,它前面的一对雪橇只是帮助支撑和掌握方向的,真正让车前进的是车尾部像坦克履带一样的联动装置。大兴安岭冬季有着丰沛的天然降雪量,这为雪地摩托车这项运动的开展创造了环境条件。
2.场地、器材
场地:比赛的赛道可以根据降雪量等环境因素确定,规定的赛道要尽量避免有太多树木的地方,可以设置各种形状的弯道,如“S”、“N”、“M”型等,也可以有上坡、下坡,距离以2~3公里为宜。
器材:专业雪地摩托
3.方法与规则
参赛者同时从起点出发,一般以两名参赛者为宜,经过各种赛道,以最快到达终点的参赛者为胜者。比赛过程中不得绕行或脱离赛道。
图2-32 雪地摩托
五十四、玩野雪
1.简介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身体活动形式越来越丰富,亲近大自然的极限运动开始受到大多数人追捧。“野雪”成了许多爱冒险的人们狂热的选择,经常在一整年的时间里追着雪季跑,从北半球到南半球,只要有银装素裹的雪场或高山,就会有他们,他们就像自由飞翔的鸟儿一样,身着明艳的滑雪服,潇洒地在群山或雪道间穿行,并形象地被称为“追雪族”。野雪和雪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野雪是三维世界,而雪道是二维的。野雪不完全是软雪,冰壳、大小雪包、石头、树根也是常见的,所以,在急速行进的过程中,除了心情的愉悦和刺激,危险也是并存的,但只要我们细心周到地考虑和准备,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参与者的安全,尽情享受野外滑雪给我们带来的全身心的快乐和愉悦。
2.场地、器材
场地:大兴安岭山上
器材:雪板、雪杖、雪鞋、雪服
3.方法与规则
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出发,根据地图和提示,背上装备爬上山顶的一定高度,然后从山上穿着雪板绕过树木、石头等障碍物,到达山下指定的终点。
参加者自己负责雪板等装备的运送。
4.建议
定向越野滑雪,可在上山和滑行的过程中,安排一些固定的目标物或者任务,以最终找到目标物最多、完成任务最好、用时最短的参加者为胜。
五十五、冰雪雕比赛
1.简介
大兴安岭的冬季是漫长的,白雪皑皑的世界里,许多鄂温克人,特别是小孩子便开始自己制造乐趣,利用白雪积成堆,塑造出各种形状,可以是人物的、动物的、植物的等等,使鹿鄂温克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在雪堆塑上充分体现出来。
2.场地、器材
天然白雪或者人工造雪
3.方法与规则
将白雪塑造成各种形状,造型最受欢迎者为胜。
4.建议
如作为民族特色旅游项目,可以让参观的人们参与其中,制作较为小型的雪堆塑,主办方可为人们提供工具。
图2-33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雪雕
五十六、掷标枪(叉野兽)
1.简介
由过去在水中的桦皮船狩猎演变而来。手持标枪在规定距离内掷准移动中的草球。
2.场地、器材
开阔的草地,移动草球所在平面与投掷人的距离,可根据投掷者的力量调节,一般在10米至15米之间。
投掷用的标枪,可以用桦木、松木或竹子制作枪身,前端装一铁质枪头,并具有穿刺功能,标枪的重量一般在400g到800g之间,长度一般在2.2米到2.7米之间。
移动草球直径一般在5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由草绳编织缠绕制成。草球被置于高6米到8米之间的一个架子上,架子宽度要至少达到6米,草球由草绳连接至架子中心位置,自然下垂时草球下端距离地面大约有50厘米。
3.方法与规则
工作人员在草球上拴一根10米左右的细绳,垂直于投掷者拉动草球至架子垂直支撑杆位置即拉至最大限度,然后发出比赛开始信号,比如可以吹哨或放枪,通知投掷者,从此计时,在5秒钟内释放草球,投掷者选择最佳时机投掷手中标枪,以刺中草球为最终目标。
比赛可以规定固定的标枪投掷次数或成功刺中次数来判定如何最终胜出。比如可以规定投掷总次数为10次,最终刺中草球次数多者为优胜,或者规定每人一轮投掷,最先刺中5次者为优胜。
投掷者需在草球开始动至草球从另一侧回到平衡位置(即从另一侧回到中心位置之前)之前投出标枪,投掷者身体任何部位在投掷前和投掷后都不得接触到场地内。
当草球摆动时,投掷者选择最佳时机,用手中的标枪掷中草球。
(1)计时赛:在规定时间内,掷中草球次数多者胜。
(2)计数赛:在规定投掷次数内,掷中草球次数多者胜。
图2-34 叉草球示意图
五十七、旋转跷跷板(悠悠)
1.简介
两人为一组,协作配合完成旋转跷跷板。每旋转一周(360度),一位运动员完成一上一下(另一位运动员则完成一下一上)的运动目标。
2.场地、器材
10米见方的开阔松软的草地,跷跷板总长为7米,宽度以30至40厘米为宜,厚度要保证支撑运动员的体重,不致产生形变带来器材损坏的危险。跷跷板中间由1米高支撑桩撑起,支撑桩通常可以用铁质材料,支撑自身有一个旋转轴,可做水平旋转。在跷跷板上面两端各50厘米处需安装舒适的把手。
在任意对称的位置选取上下通过点,由软质材料(如橡胶)制成,下通过点高度为10厘米至30厘米,上通过点为170厘米至190厘米,两个通过点可以由竹竿绑定并摆放至固定高度,距离以接近跷跷板为宜。在跷跷板两端水平插入软质材料制成的标识(如插入颜色鲜艳的橡胶棒)。
3.方法与规则
规定比赛总圈数(可以根据运动员的能力规定五圈至几十圈),以时间最短完成为优胜。前提是在跷跷板水平旋转一周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运动员一上一下,即让跷跷板尾部的标志物顺利通过高低两个各20厘米宽的通过点两次。
趣味比赛方法:在旋转的跷跷板外缘40~50cm处,放置不同高度的3~4个取物点(可不对称放置),在板上的两人应齐心合力地取到取物点的物品,同一方向的转动必须要超过360度,未到达360度就改变方向者罚掉一个取到的物品。
(1)计时赛:在规定时间内,二人合作取到的物品最多者为胜。
(2)计数赛:规定必须取到一定数量的物品,先完成者为胜。
图2-35 旋转跷跷板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