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吸氧浓度在60%以上,才能保持PAO2>8.0kPa,应考虑采用PEEP配合。有些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时,可以调整吸气时间,确定吸呼比,吸气时间一般为0.8~1.3s。容量切换型呼吸机则要调节潮气量、频率和吸气流速确定吸呼比。高压报警:一般设定高压报警30~40cmH2O。

【适应证】

(1)急性呼吸衰竭:如电击、溺水、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或神经肌肉疾患所致呼吸微弱、停止或心搏、呼吸骤停患者。

(2)严重肺水肿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3)失代偿的慢性呼吸衰竭患者。

(4)呼吸功能严重损害的肺部疾病患者,为减轻心肺生理负担,可应用辅助呼吸并配合呼吸道药物治疗。

(5)哮喘严重发作:特别是PaCO2上升,出现意识改变的患者。

(6)外科手术前后呼吸功能的维护。

【禁忌证】

(1)低血容量体克。

(2)严重肺大疱和未经引流的血气胸。

(3)肺组织无功能。

(4)大咯血。

(5)心肌梗死。

(6)支气管胸膜瘘。

(7)机械通气调节的一般原则。

【操作步骤】

1.吸氧浓度 吸氧浓度为35%~65%,长期吸入50%~60%氧可引起氧中毒。如吸氧浓度在60%以上,才能保持PAO2>8.0kPa,应考虑采用PEEP配合。

2.通气频率、潮气量、每分钟能气量调节

(1)通气频率一般12~24次/min

(2)潮气量(VT):400~600ml,以往采用10~15ml/kg。目前多采用5~8ml/kg。

(3)每分通气量(VMIN):6~10L/min

3.吸呼比 一般采用1∶1.5~2.5,反比通气为1或≥1。有些呼吸机压力控制通气时,可以调整吸气时间,确定吸呼比,吸气时间一般为0.8~1.3s。容量切换型呼吸机则要调节潮气量、频率和吸气流速确定吸呼比。具体指标:呼吸周期时间(s)=60(s)/呼吸频率(次/min);吸气时间 =呼吸周期时间/预设的吸呼比。

4.吸气流速 成人40~80L/min,平均60L/min。

5.PEEP调节 先给予3~5cmH2O,视反应逐渐增加,每次增加2~3cmH2O,使SaO2>90%,最高不超过15cmH2O。

6.报警设定 每分通气量报警:低限4L/min,高限期10L/min。高压报警:一般设定高压报警30~40cmH2O。

【并发症】

(1)正压通气通过使胸腔负压转为正压,造成静脉回流受阻,回心血量减少,中心静脉压上升,心排血量、心排指数下降、血压下降。

(2)可抑制胃肠蠕动,出现腹胀。脑静脉回流受阻出现脑水肿。ACTH分泌增高或血容量下降,出现尿少等。

(3)肺气压伤:发生率1%~30%,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胸,对机械通气造成很大困难。

(4)支气管肺部感染:气管开放后易出现交叉感染。

(5)机械通气并发症:如管道脱离,管道气囊漏气。吸入气体湿化不够,气管插管腔内出现痰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