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的配合护理

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止血术的配合护理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抽尽气囊内空气,用液状石蜡润滑三腔管前端及气囊外部后由鼻腔慢慢插入胃内。

(一)操作方法

【实训时间】 2学时。

【实训方式】

1.将每一班分成两组,每组约25人,一位教师指导。

2.教师示范在治疗室的准备工作、三腔二囊管的检查工作。

3.教师分别示范操作者和助手的各项操作,要求配合默契、恰到好处。

4.强调牵引期间的观察重点、护理措施、拔管的指正和注意事项。

5.平时开放实验室,在业余时间学生练习,最后进行考试评价。

【目的】

1.抽尽胃内积气、积液,减轻胃扩张。

2.肝硬化病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压迫止血。

3.了解胃液的量及性状,为临床判断疾病和治疗提供依据。

【用物准备】

1.治疗盘内放置治疗巾1块、治疗碗2个、弯盘1个、双气囊三腔胃管1根、血管钳2把、剪刀1把、50ml注射器2副、生理盐水一瓶、一次性手套一幅、一次性胃肠减压袋一只、小纱绳2根、弹簧夹2只、纱布、胶带、棉签、液状石蜡。

2.牵引架、蜡绳、牵引物0.5kg、网袋。

3.特别护理记录单。

【操作步骤】

1.护士戴好帽子、口罩,洗手。

2.向病人解释,以消除恐惧,说明插管目的,告知插管时配合方法,并给病人做深呼吸和吞咽示范动作。

3.使用前检查双气囊三腔管性能:先用50ml注射器向胃气囊注气150~200ml,再向食管气囊注气100~150ml,反折管口后仔细检查气囊有无损坏、漏气或变形,并将三腔管的三个腔分别做好标记。检查漏气有3种方法:①放入水中查看有无气泡逸出;②观察注入气量是否与抽出气量相等;③将气囊放在耳旁倾听有无漏气声,如有损坏,及时更换后再做检查。

4.清洁一侧鼻腔,颌下垫棉垫。抽尽气囊内空气,用液状石蜡润滑三腔管前端及气囊外部后由鼻腔慢慢插入胃内。

5.三腔管插入45~55cm处,抽吸胃液,有胃液抽出时,证明胃管在胃内。然后先向胃气囊充气150~200ml,将胃管末端反折以弹簧夹夹紧或细纱绳扎紧,并做好标记。再将蜡绳结扎在三腔管尾端前10~26cm处,将三腔管轻轻向外牵拉至有轻度弹性阻力时,表示胃气囊已压于胃底贲门部(图1-41)。

图1-41 三腔管充气

6.由牵引物通过滑轮牵引三腔管,并固定于牵引架上,抬高床脚,使牵引角呈40°~45°,牵引物距地面30cm左右。

7.观察如有继续出血,再向食管气囊充气100~150ml,反折管端用弹簧夹夹紧或细纱绳扎紧,并做好标记。一般勿做食管气囊注水,因为容易并发食管、气管瘘。

8.胃管接胃肠减压器,负压调至8kPa,定时抽吸观察胃内出血情况。

9.安置病人,整理用物。记录插管的时间、充气量、插管的深度和抽出胃液的颜色、量及形状。上述步骤需与医师密切配合,共同完成。

10.三腔管压迫2~3d或以后若出血停止,可先放出食管气囊内气体,并放松牵引,观察12~24h后仍无出血现象,放出胃气囊气体后可拔管。拔管前宜吞服液状石蜡20~30ml,润滑管壁后再拔管,以防囊壁与黏膜粘连而再次出血。

11.拔管后24h内仍需严密观察,如发现出血征象,仍可用三腔管止血。

【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①经常抽吸胃内容物,如见新鲜血液,应考虑是否因牵引不紧或气囊充气不足,造成压迫止血失效,应该给以适当调节;②病人感胸骨下不适,出现恶心或频繁期前收缩,应考虑是否有胃气囊进入食管下端挤压心脏可能,应该给以适当调整;③如提拉不慎,将胃气囊拉出而阻塞咽喉部引起窒息,此时应立即将气囊口放开,或剪除三腔管放出气体。

2.注意口鼻腔清洁:嘱病人不要将唾液、痰液咽下,以免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每日2次向鼻腔滴入少量液状石蜡,以免三腔管黏附于鼻黏膜。

3.一般情况下三腔管放置24h后,每隔12h放松一次,每次5~10min,放气前应嘱病人吞服液状石蜡润滑管壁,食管气囊应放气,同时放松牵引,并将三腔管向胃内送入少许,以暂时解除贲门压力,然后再充气牵引,以免食管胃底黏膜受压过久糜烂坏死。

4.胃肠减压器的负压维持在8kPa左右以利于引流,用毕按要求处理。记录每日胃液吸出量及性状,以供每日补充水、电解质时参考。

5.出血停止12h后,按医嘱定时从胃管内注入药物或流质饮食,但必须确认为胃管在胃内后再注入,以免误入气囊发生意外。

6.肝病病人为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可通过胃管注入药物,促使肠道内积血和其他含氨物质排出,同时抑制肠道细菌以减少氨的产生。

7.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二)操作流程图

(袁爱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