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形管的护理

形管的护理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避免将T形管拔出。应立即检查,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长期带T形管者,应定期冲洗,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

(一)操作方法

【实训时间】 1学时。

【实训方式】

1.将每一班分成两组,每组约25人,一位教师指导。

2.教师示范在治疗室的准备工作、T形管的检查工作。

3.教师分别示范操作者和助手的各项操作,要求配合默契、恰到好处。

4.强调T形管引流期间的观察重点、护理措施、拔管的指正和注意事项。

5.平时开放实验室,在业余时间学生练习,最后进行考试评价。

【目的】 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后,在胆总管切开处放置T形管引流,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主要目的是:

1.引流胆汁 胆总管切开后,可引起胆道水肿,胆汁排出受阻,胆总管内压力增高,胆汁外漏可引起胆汁性腹膜炎、膈下脓肿等并发症。

2.引流残余结石 将胆囊管及胆囊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排出体外;术后亦可经T形管溶石、造影等。

3.支撑胆道 避免术后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

【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弯盘2只(内装无齿镊1把、纱布1块)、胶布、别针、污物筒,5%PVP碘液,棉签。

【操作步骤】

1.戴好口罩、帽子,洗手。

2.将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进入病房,向病人解释。

3.安置病人体位,一般取半卧位,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4.检查伤口,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5.检查无菌引流袋,将引流袋挂于床沿,将外包装袋垫于引流管接口处。

6.挤压引流管,若发现有阻塞现象,可用细硅胶管插入管内行负压吸引。1周后,可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低压冲洗。引流管通畅后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尾端上3cm。

8.消毒接口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形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cm。

9.用左手取纱布,脱开连接处,正确放置更换的引流管,不污染。

10.再次消毒引流管的管口边缘。

11.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

12.用别针妥善固定。

13.整理床单位,用物处理,记录引流液量、性质。

【注意事项】

1.妥善固定 术后除用缝线将T形管固定于腹壁外,还应用胶布将其固定于腹壁皮肤。但不可固定于床上,以防因翻身、活动、搬动时牵拉而脱出。对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守护或适当加以约束,避免将T形管拔出。

2.保持有效引流 T形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经常予以挤捏,保持引流通畅。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正常成人每日的胆汁分泌量为800~1 200ml,呈黄或黄绿色,清亮无沉渣。术后24h内引流量为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术后1~2d胆汁呈浑浊的淡黄色,以后逐渐加深、清亮,呈黄色,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则可能有受压;扭曲、折叠、阻塞或脱出。应立即检查,并通知医师及时处理。若引流量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能。

4.预防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长期带T形管者,应定期冲洗,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以75%乙醇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发炎、红肿。行T形管造影后,应立即接好引流管进行引流,以减少造影后反应和继发感染。

5.拔管 一般在术后2周,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象、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清亮,胆管造影或胆道镜证实胆管无狭窄、结石、异物、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时,可考虑拔管。拔管前引流管应开放2~3d,使造影剂完全排出。拔除后残留窦道用凡士林纱布填塞,1~2d内可自行闭合。

(二)操作流程图

(袁爱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