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透析病人内瘘穿刺技巧

透析病人内瘘穿刺技巧

时间:2023-03-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血清钾每日增高1mmol/L以上,立即进行透析治疗,以HD为主。术后需待内瘘成熟,一般需21d后方可做穿刺做血液透析。每次透析前后病人应穿同样的衣服测体重,前后的体重差可代表本次透析的净脱水量。常采用肝素作为临床常用的抗凝药,以防止血液在透析器等体外管道中凝集。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是临床上最常用和最重要的血液净化方法,主要用于急、慢性肾衰竭和可透析性毒物中毒病人。

(一)操作方法

【实训时间】 1学时。

【实训方式】

1.将每一班分成两组,每组约25人,一位教师指导。

2.教师一边组织观看血液透析治疗的录像,一边进行讲解操作的过程及注意事项。

3.教师在模型人上肢已做好的内瘘上示范如何做好静脉穿刺。

4.组织医院透析病房参观。

【原理】 血液透析器是一个纤维半透膜,血液在纤维束内与纤维束外的透析液作相向运动。血液中高浓度的代谢产物,从高到低弥散到透析液中;透析液中有益的碱基,碳酸氢根()或醋酸根CH3COO-)等则弥散到血液中。如此的体外循环,使机体的有害代谢物和多余的水分被祛除,机体需要的酸碱平衡离子得到补充,由此达到净化血液,调节血浆渗透后的目的。

【用物准备】 透析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血液透析机、透析器、透析供水系统、透析用的管道和穿刺针、透析液。

【适应证】

1.急性肾衰竭(ARF)

(1)高分解代谢型ARF:指每日血BUN增高10.7mmol/L,和(或)每日血Cr增高88.4μmol/L。血清钾每日增高1mmol/L以上,立即进行透析治疗,以HD为主。

(2)非高分解代谢型ARF:少尿或无尿2d以上,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接受透析。

①尿毒症症状:恶心、呕吐、精神症状;水钠潴留,水中毒,高血压。

②高血钾(>6.5mmol/L),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血浆<15mmol/L)。

③血尿素氮(BUN)>28.5mmol/LL(80mg/dl),血清肌酐(Cr)>442μmol/L(5mg/dl)。有明显的水潴留、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肿迹象;高钾血症,血钾>6.0mmol/L;无尿或少尿2d以上;高分解代谢每日BUN升高6mmol/L(20mg/dl),或每日血Cr>176.8μmol/L(2mg/dl),每日血钾升高1~2mmol/L;少尿2d并伴有体液潴留或持续呕吐、烦躁等尿毒症症状。

2.慢性肾衰竭 血Cr707μmol/L;Ccr≤10ml/min;充血性心力衰竭用常规治疗无效或有尿毒症心包炎者;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尿毒症需施行大手术者。

3.急性药物中毒或毒物中毒 凡能通过透析膜的药物或毒物,如巴比妥类、毒蕈、甲醇及毒蛇咬伤等所致的急性中毒。

【相对禁忌证】 休克或收缩压<80mmHg,明显出血倾向,重度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近期大手术。

【血管通路】 指将血液从人体内引出,进入管道和透析器,再回到人体内的通路。按病情急缓、有无可逆因素、其他血液净化需要等,行暂时性或永久长期性血管通路。

1.暂时性径路 直接浅表动、静脉切开置管或一般选深静脉颈内、股静脉放置临时式单针双腔导管。优点是保证血流量充分。缺点是导管容易滑脱、出血,长期留置容易发生感染及有血栓形成。

2.永久性径路 将相邻动脉与静脉之间吻合,建立的、埋于皮下的通路即为内瘘。选择血管一般从前臂的远端选起,如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与鼻咽窝血管吻合。术后需待内瘘成熟,一般需21d后方可做穿刺做血液透析。当内瘘不能建立时,可选择血管移植,或永久式单针双腔导管做深静脉置管。优点是重复穿刺,足够流量,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并且感染率低,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护理】

1.内瘘的护理 通畅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基础,内瘘更被病人视为“生命线”:

(1)术后2~3周内瘘成熟后方可使用,除非紧急情况。

(2)穿刺部位距离吻合口至少3cm,静脉点最好另选一条血管;需同一条血管穿刺时最好相距7~8cm以上,减少血液重复循环。

(3)要求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避免血肿压迫和机化以引起内瘘阻塞,并要求穿刺点交替与定点交叉使用。

(4)内瘘侧手臂不能输液抽血,避免加压(包括量血压、侧睡、紧衣)等。

(5)教会病人自我监测内瘘处杂音(震颤),一旦消失,立即报告医生或护士。

(6)教会正确压迫穿刺点止血法,分别为血管和皮肤的进针处。

(7)注意内瘘侧手臂皮肤清洁卫生,避免搔抓,以免破溃感染造成静脉炎。

2.透析过程护理

(1)每次透析应测定病人的体重、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次透析前后病人应穿同样的衣服测体重,前后的体重差可代表本次透析的净脱水量。病人应力求保持在透析间期体重增加低于1kg/d。在透析过程中,血压和脉搏通常30~60min测1次。

(2)肝素的使用:血液透析过程中,除高危出血病人需采用无肝素血透外。常采用肝素作为临床常用的抗凝药,以防止血液在透析器等体外管道中凝集。首次肝素剂量15~20mg于透析前10min瘘管注入,在透析过程中持续用肝素泵每小时注入10mg,透析结束前30min停用肝素。

(3)血流量的变化:透析液温度一般控制在37~38℃。透析时血流量通常保持在200~300ml/min。血流量降低时应及时寻找原因,可能与动静脉瘘欠通畅;穿刺针位置改变,血流受阻;低血压;透析器及管路中凝血或纤维蛋白沉着。

(4)静脉压的变化:静脉压通常在30~80mmHg,升高的原因可能是静脉管路有扭曲;肝素量不足导致凝血或纤维蛋白沉着;周围血管阻力增高。降低的原因可能是低血压、休克;体外管路脱落或破损;动脉管路扭曲或内瘘欠通畅。

(5)有漏血监测系统的透析液供给装置,一旦发生破膜会自动报警。常见破膜原因有跨膜压过大或重复使用透析器。

【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1.热原反应 由于透析器反复多次使用,无法彻底清除干净,以致变性的血液蛋白释放进入血液循环;透析器中空纤维内或血液管道中的细菌污染或细菌代谢产物污染,均可发生热源反应。

防治:热原反应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管道、透析器消毒,根据医嘱给予激素治疗,每次更换透析器及管道。

2.失衡综合征 原因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是透析造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暂时低于细胞内液渗透压,产生脑细胞水肿所致,多发生于透析开始1h、初次接受透析治疗或使用高通透性透析器的病人。

防治:首次透析采用诱导透析,透析时间<4h;脱水速率不宜过快;症状出现后,降低血流量,以高渗葡萄糖或高渗盐水静脉注射。

3.低血压 脱水减少了有效血容量、透析液中醋酸盐对周围血管张力的抑制作用,都可能导致低血压。

防治: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掌握脱水量;透析液用碳酸氢钠代替醋酸钠;血容量不足时迅速补充生理盐水、平衡液或蛋白血浆等。

4.失血 管道破裂或接头脱落,穿刺时血管被穿破,穿刺点或内外瘘手术部位渗血都可能导致失血。

护理:上述症状一旦发生,应迅速关闭血泵,阻断血流,及时处理。

5.空气栓塞 输液或结束回血时操作不慎均可致空气栓塞。

护理:立即使病人取头低足位高、左侧卧位,吸氧,必要时高压氧治疗。

6.心脏骤停 原有心脏、心肌病变,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出血性心包炎或心脏压塞等是导致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

护理:立即按复苏术抢救,边抢救边回血。

(二)操作流程图

(袁爱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