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孙氏针刺腕骨治疗腰扭伤320例,以30号1.5寸毫针,迅速刺入骨隙中0.4~0.7寸,得气,以提插结合深吸运针。边针边嘱患者活动腰部。又刺本穴治疗泌尿系感染70例,治愈37例,好转33例。 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蠕动增强,并有便意感。局部刺激腕骨穴,可引导皮质诱发电位,与非穴位区有显著差异。
【特异性】 小肠之原穴。
【标准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图1-46,图1-47,图1-48)。
图1-46 腕骨图
图1-47 腕骨图
【取法】 微握拳,掌心向前,在第5掌骨尺侧后下方取穴。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手掌部。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或温针灸5~10min。
【主治】
外感疾患:寒热,黄疸,热病汗不出,疟疾,头风。
图1-48 腕骨图
头面耳目疾患:头痛,颈颔肿,目泪出,目翳,耳鸣。
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偏枯,臂、肘不得伸屈,五指挛痛。
其他:消渴,癫狂,惊风瘛疭。
【配穴应用】 风热头痛:腕骨、风池、上星、头维、合谷、三阳络。
【临床应用】 腕骨穴多与他穴配合应用。可用于治疗腰扭伤。
孙氏针刺腕骨治疗腰扭伤320例,以30号1.5寸毫针,迅速刺入骨隙中0.4~0.7寸,得气,以提插结合深吸运针。边针边嘱患者活动腰部。其中治愈200例,好转120例。又刺本穴治疗泌尿系感染70例,治愈37例,好转33例。
【现代研究】 针刺腕骨穴可使不蠕动或蠕动很弱的降结肠下部蠕动增强,并有便意感。局部刺激腕骨穴,可引导皮质诱发电位,与非穴位区有显著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