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耳针操作技术

耳针操作技术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即刻有所减轻;若局部无针感,应调整毫针针尖方向。本法可治疗常见病症,不仅能收到毫针、埋针法同样的疗效,而且安全无痛,不良反应少、不易引起耳软骨膜炎,适用于老年、儿童及惧痛的患者。个别病人可能对胶布过敏,局部出现红色粟粒样丘疹并伴有痒感,可加用肾上腺穴或改用毫针法治疗。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注射药液,所用针具为1ml注射器和26号注射针头。

(一)操作程序

1.选穴 诊断明确后,根据耳穴的选穴原则,或在耳郭上所获得阳性反应点,确立处方。

2.消毒 针刺耳穴时,必须严格消毒,一是针具的消毒;二是医者手指消毒;三是耳穴皮肤的消毒。耳穴皮肤消毒先用2%碘酊消毒,再用75%乙醇消毒并脱碘,或用络合碘消毒。

(二)刺激方法

1.毫针刺法 一般采用坐位,如年老体弱,病重或精神紧张者宜采用卧位。针具选用28~30号粗细的0.5~1寸长的毫针针刺耳穴。进针时,术者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耳郭,中指托着针刺部的耳背,这样既可掌握针刺的深度,又可减轻针刺的疼痛。然后用右手拇、示指持针,在所选耳穴进针。进针方法可用速刺法。刺激的强度和手法应视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耐痛度等综合决定。针刺的深度也应根据患者耳郭局部的厚薄而灵活掌握,一般刺入皮肤2~3分即可。刺入耳穴后,如局部感应强烈,患者症状即刻有所减轻;若局部无针感,应调整毫针针尖方向。留针时间一般为20~30min,慢性病、疼痛性疾病留针时间可适当延长,儿童、老年人不宜多留。出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起针,并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免出血,再用碘酒涂搽1次。

2.电针法 电针法是将毫针法与脉冲电流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利用不同波形的脉冲电刺激以强化针刺耳穴的调节功能,达到增强疗效的目的。凡适宜耳针治疗的疾病均可应用,临床上常适用于治疗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内脏痉挛、哮喘等,还应用于耳针麻醉。关于具体操作方法可参见电针一节。

3.埋针法 是将皮内针埋于耳穴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适用于一些疼痛性疾病和慢性病,可起到持续刺激,巩固疗效或防止复发的功用。

使用时,消毒局部皮肤,左手固定耳郭,绷紧埋针处皮肤,右手用镊子夹住消毒的皮内针柄,轻轻刺入所选穴位皮内,刺入针体2/3,再用胶布固定。一般仅埋患侧单耳,必要时可埋双耳。每日自行按压3次,留针3~5d。

如埋针处痛甚而影响睡眠时,应适当调整针尖方向或深浅度。埋针处不宜淋湿浸泡,夏季埋针时间不宜过长,以免感染。局部有胀痛不适需及时检查,如针眼处皮肤红肿有炎症时应立即出针,并采取相应措施。耳郭有炎症、冻疮则不宜埋针。

4.压丸法 又称压籽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小颗粒药物的一种简易刺激方法。本法可治疗常见病症,不仅能收到毫针、埋针法同样的疗效,而且安全无痛,不良反应少、不易引起耳软骨膜炎,适用于老年、儿童及惧痛的患者。本法能起到持续刺激的作用,患者可以不定时地在贴敷处按压以加强刺激。对于一些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胆石症、小儿遗尿等慢性病更为适用。

压丸法所选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油菜籽、小米、莱菔子、王不留行籽等,以王不留行籽为常用。使用前用沸水烫洗后晒干,贮瓶中备用。应用时,将其贴于0.5cm×0.5cm小方块胶布中央,然后贴敷于耳穴上,并给予适当按压,使耳郭有发热、胀痛感。一般患者每天可自行按压数次,3~5d更换1次,复诊时可按病情酌情增减或更换穴位。

使用中应防止胶布潮湿或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个别病人可能对胶布过敏,局部出现红色粟粒样丘疹并伴有痒感,可加用肾上腺穴或改用毫针法治疗。一般孕妇用本法时按压宜轻,但习惯性流产者须慎用。耳郭皮肤有炎性病变、冻疮等不宜采用。

5.灸法 用温热作用刺激耳郭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的功效,多用于虚证、寒证、痹证等,灸的材料可用艾条、灯心草、线香等。

艾条灸可灸整个耳郭或较集中的部分耳穴。灯心草灸,即将灯心草的一端浸蘸香油后,用火柴点燃,对准耳穴迅速点灸,每次1~2穴,两耳交替,适用于痄腮、目赤肿痛、缠腰火丹等。若需对单个耳穴施灸时,可将卫生线香点燃后,对准选好的耳穴施灸,香火距皮肤约1cm,以局部有温热感为度,每穴灸3~5min,适用于腰腿痛、落枕、肩凝症等。

施灸时注意不可引起烫伤,以免继发感染而造成耳软骨膜炎;如呈现小水疱时,可任其自然吸收;复灸时,应更换耳穴;精神紧张、严重心脏病患者、孕妇等均应慎用。

6.刺血法 用三棱针在耳穴处刺血的一种治疗方法。凡属瘀血不散所致的疼痛,邪热炽盛所致的高热抽搐,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目赤肿痛等症,均可采用刺血法。本法具有祛瘀生新、清热泻火的作用,临床应用较多。

刺血前必须按摩耳郭使其充血,施术时必须严密消毒。隔日1次,急性病可2/d。

四肢或躯干急性扭伤、急性结膜炎可在耳尖和病变相应处刺出血;高血压病可在耳背沟、耳尖处刺出血;小儿湿疹、神经性皮炎可在耳背寻找一充血最明显处刺出血。虚弱病人最好不用刺血法;孕妇、患出血性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的病人忌用本法。

7.水针法 即药物穴位注射法,是用微量药物注入耳穴,通过注射针对耳穴的刺激及注入药物的药理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注射药液,所用针具为1ml注射器和26号注射针头。将抽取的药液缓慢地注入耳穴的皮下,每次1~3穴,每穴注入0.1~0.3ml,隔日1次,7~10次为1疗程。

8.磁疗法 是用磁场作用于耳穴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镇痛、消炎、止痒、催眠、止喘和调整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适用于各类痛症、哮喘、皮肤病、神经衰弱、高血压病等。如用直接贴敷法即把磁珠放置在胶布中央直接贴于耳穴上(类似压丸法),或用磁珠或磁片异名极在耳郭前后相对贴,可使磁力线集中穿透穴位,更好地发挥作用。间接贴敷法则是用纱布或薄层脱脂棉把磁珠(片)包起来,再固定在耳穴上,这样可减少磁珠(片)直接接触皮肤而产生的某些不良反应。

9.按摩法 是在耳郭不同部位用手进行按摩、提捏、点压、切掐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自身耳郭按摩法和耳郭穴位按摩法。前者包括全耳按摩、手摩耳轮和提捏耳垂。全耳按摩,是用两手掌心依次按摩耳郭前后两侧至耳郭充血发热为止;手摩耳轮,是两手握空拳,以拇、示两指沿着外耳轮上下来回按摩至耳轮充血发热为止;提捏耳垂,是用两手由轻到重提捏耳垂3~5min。以上方法可用于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和养生保健。耳郭穴位按摩,术者用压力棒点压、按揉耳穴,也可用拇、示指同时在耳郭前后相对掐切耳穴,适用于临床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