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接触最多的便是饮食。不过,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正常发育和健康。那么,一个人一天吃几次饭好呢?试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不仅影响营养的吸收和输出,而且还会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导致消化功能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
一日三餐究竟选择什么食物,怎样进行调配,采用什么方法来烹调,都是有讲究的,并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应该粗细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另外,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
1.早餐要吃好
经过一夜的睡眠,血糖消耗过多,早晨起床后,体内血糖处于最低水平,因脑部及人体各脏器的活动均依赖于葡萄糖的供给,如果不吃早餐,血糖来源受阻,会影响脑部和各脏器的正常活动。可见,吃好早餐对保健、防病都很重要。
早餐作为一天伊始营养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上午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关键阶段。此间每个人的精神和体力情况与学习、工作效率关系极为密切,所以早餐一定要吃好。
一般情况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个要素:就餐时间、营养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来说,起床后活动30分钟,再吃早餐最为适宜,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按成人计算,早餐的主食量应在150~200克,热能应为700千卡。当然从事不同劳动强度及年龄不同的人所需的热能也不尽相等,小学生需500千卡的热能,中学生需600千卡的热能。就食量和热能而言,应占不同年龄段的人一日总食量和总热能的30%为宜。主食一般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豆包、面包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这样的早餐,做到了主副相辅(主食与副食的平衡)、干稀相承(干与稀的平衡),会使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过正常标准,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能精力充沛地工作或学习。
2.午餐要吃饱
由于上午体内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午餐热能应占他们每天所需总热能的40%。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应在150~200克,可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玉米面发糕等)中间任意选择;副食在240~360克,以满足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副食种类的选择很广泛: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类、蔬菜类,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一般选择50~100克的肉禽蛋类,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能的炒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从而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但是,中午要吃饱,不等于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饱就可以了。
3.晚餐要吃少
晚餐一定要注意定量,以少为好,千万不可暴饮暴食。如果晚餐吃得太饱,会使胃机械性胀大,会出现腹胀,影响胃肠消化器官休息,引起胃肠疾病。所以,晚餐要少吃一些,以吃含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为佳。但是,晚餐要吃得少,也不能一概而论,要“按需进食”,对于那些上夜班的人、“开夜车”的学生和做文字工作的人,不仅晚餐要吃得稍饱一点,也应适当地加一点夜宵,才能维持人体的正常需要,否则体内的血糖就会偏低,影响工作效率。
另外,晚餐还不宜太迟。因为晚钣后不久就要上床睡觉,身体活动量会降到最小值。同时,身体在生理状态下也不同于白天,如果晚餐摄入太多的营养物质,不但会因胃肠的紧张蠕动而难以入睡,还会影响大脑休息,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身体健康。此外,晚餐过迟还可引起尿结石。尿结石的主要成分是钙,而食物中所含的钙除了一部分是通过肠壁被机体吸收外,多余的则全部由小便排出。而人们排尿的高峰时间是饭后4~5小时,所以如果晚饭吃得过迟,人们不再进行激烈活动,会使晚饭后产生的尿液全部滞留在膀胱中。这样,膀胱尿液中钙的含量就会不断增加,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尿结石。因此,晚餐不宜太迟,至少要在就寝前两小时就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