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类摄入过多或过少对人体的危害

类摄入过多或过少对人体的危害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脂肪摄入过多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对脂肪的需要量较少,这是因为脂肪的生理功能可以由其他营养素来代替。发胖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危险性,如糖尿病、心脏病、女性乳腺癌等。饱和脂肪摄入量过高有明显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因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5.胆固醇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对健康的影响 胆固醇为类脂之一。这种通过肝脏调节胆固醇的能力是有限的,胆固醇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身体健康。

1.脂类分为两类

(1)脂肪:又称中性脂肪或三酰甘油,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储存在脂肪细胞内,分布于大网膜、皮下、肌纤维间及脏器周围,又称为储存脂,受营养及机体活动而有增减,故称变脂。

(2)类脂:主要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脂蛋白及糖脂等,是人体各种细胞膜等的重要成分。类脂占总脂量的5%,不受机体营养及运动状况的影响,又称为恒脂。

2.脂类的营养学意义(即功能与作用)

(1)储存和提供能量:脂肪是储能和供能的重要物质。一般情况下,人体活动所需的能量20%~30%是由脂肪提供的。当热能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时,多余的热能以脂肪形式储存体内;反之,当人体热能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时,由体内脂肪氧化分解提供热能。每氧化1克体内脂肪,可提供热能38千焦(9千卡)。每当人体饥饿时才消耗体脂。

(2)构成人体组织:脂肪在体内含量因人而异,一般占体重的10%~20%。

人体的细胞膜、内质网膜、线粒体膜,核模和神经髓鞘膜等,都是类脂特别是磷脂和胆固醇的重要组成成分。

(3)提供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是人体必需而又不能合成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必须从食物脂肪中获取。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在机体吸收时要以脂肪为载体,即溶于脂肪后才被吸收。

(5)另外,还具有防止体热散失,缓冲外界的冲击,使人有饱腹感,增进食物色、香、味、美感,以提高食欲等功能和作用。

3.必需脂肪酸的定义及对人体的功用 有几种不饱和脂肪酸是维持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但在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每日的膳食中摄取。

必需脂肪酸分三种: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亚麻酸(十八碳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严格地说,真正的必需脂肪酸只有一种,即亚油酸,因为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可由亚油酸合成。动物缺乏必需脂肪酸会出现生长受阻,皮肤和毛发异常,生殖损害,血清和脂肪组织异常。婴儿缺乏必需脂肪酸可引起皮肤湿疹、鳞状脱屑,以及体重增长减缓。得到补充后症状可以改善。必需脂肪酸还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也是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还可以合成磷脂而维护细胞膜的完整与正常功能。人体必需脂肪酸需要量较少,按热能计算只占全日总热能的1%~2%。必需脂肪酸在植物油中含量丰富,在动物的脂肪中相对较少。

4.脂肪摄入过多对人体的危害 人体对脂肪的需要量较少,这是因为脂肪的生理功能可以由其他营养素来代替。如脂肪和蛋白质虽然都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但我们宁愿蛋白质成分多些、长得壮些,而不愿脂肪成分多而长得胖些。又比如,脂肪和糖类虽然在体内氧化都可以提供热能,但人体的热能主要来源是依靠糖类,而不是脂肪。研究表明,一个人每日膳食脂肪摄入量(包括烹调用油和食物脂肪含量)25克已能基本满足需要。(见膳食宝塔第五层)。

(1)脂肪是高热能营养素,如果长期摄入量过高,致使过多的脂肪储留在体内形成肥胖。发胖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危险性,如糖尿病、心脏病、女性乳腺癌等。还会患上脂肪肝及消化功能紊乱等疾病。

(2)饱和脂肪熔点高、常温下呈固态、消化吸收率低。饱和脂肪摄入量过高有明显升高血胆固醇的作用,因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更应引起重视。饱和脂肪在畜类动物(牛、羊、猪等)肉中含量高,在禽类(鸡、鸭、鹅等)肉中含量其次,而在鱼类和植物油中含量很少。

(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与多不饱和脂肪酸两种。从营养价值上讲,不饱和脂肪酸好于饱和脂肪酸,因为前者摄入量增加有降低血脂(血胆固醇)的作用,从而对心脑血管起到保护。而后者摄入量增加有升高血脂(血胆固醇)的作用,对心脑血管造成损害。提倡多摄取含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植物油和鱼油,少摄入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性油脂。

虽然如此,但也不是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越多越好。不饱和脂肪酸含有双键,很不稳定,易氧化产生大量脂质过氧化物。这是一种衰老因子,如果在人体内蓄积,有促进衰老和诱发肿瘤等危险。怎么办呢?最好是按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以1∶1∶1比例的膳食脂肪摄入。

5.胆固醇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对健康的影响 胆固醇为类脂之一。人体内胆固醇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食物,称外源性;二是由肝脏合成,称内源性。当食物胆固醇摄入量增加时,肝脏合成减少;反之,当食物中胆固醇减少时,肝脏合成则增多。这种通过肝脏调节胆固醇的能力是有限的,胆固醇摄入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身体健康。

(1)胆固醇摄入量过高的危害:若长期进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可引起血胆固醇增高,严重时会发生高胆固醇血症。即将胆固醇沉积在动脉血管内壁,出现动脉粥样斑块,使血管内壁增厚、变硬、变脆、管腔变窄,血压增高。继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和脑动脉硬化。各种食物胆固醇含量差别很大。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胆固醇,有的含植物甾醇,如豆甾醇和谷甾醇,它们能抑制肠壁对胆固醇的吸收。动物性食物是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畜禽的内脏含量最高,其次是禽蛋和鱼子。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品,每日每人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300毫克。食物胆固醇含量见表1-2。

(2)胆固醇摄入量过低对机体也不利:如果片面地强调胆固醇的有害作用,而将它从食物中全部去除,这是不对的。因为它存在于每个细胞的膜组织中,也是下列物质的重要成分。①胆酸盐:有助于食物脂肪乳化、消化和吸收;②维生素D:人体皮肤中广泛存在着脱氢胆固醇,经阳光的紫外线作用可转化为维生素D,在调节钙、磷代谢及促进机体的骨骼生长中起重要作用;③类固醇激素:胆固醇合成肾上腺素,具有调节钾、钠代谢和增强人体应激反应能力的作用;④胆固醇能合成性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是维持正常性功能所必需的。所以,我们不能拒绝胆固醇,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表1-2 胆固醇含量高的部分食物

(续 表)

注:可食部即每100克食物中可食部分的重量。

6.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和脂肪含量低的食物 各种不同食物脂肪的含量差别很大。动物性食物中畜肉的脂肪(以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高,一般为10%~36%,肥肉含量可高达80%。禽、蛋、鱼类的脂肪含量稍低,如鸡为9.0%,鸭、鹅为19.0%;全蛋为9.0%;鱼类为3%~5%;乳中含量较低为3%,但制成乳制品后,由于去除了原乳中的水分,使全脂乳粉脂肪含量高达30%;黄油在80%以上。

植物性食物中干豆类和硬果类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含量很高,大豆为20%,花生为40%,核桃仁为60%,芝麻为60%。谷类脂肪含量较低,一般为2%。蔬菜、水果脂肪含量更低,一般在1%以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