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质也有其各自的重要功能,有的是构成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有的能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功能,如使肌肉具有伸缩能力、使神经具有兴奋性、维持血液的酸碱平衡,调节组织的渗透压和供给消化液等。下面列出重要的矿物质及其缺乏症。
1.钙 众所周知,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元素,缺乏时婴幼儿可患佝偻病,老人则易患骨质疏松症。
营养学家认为钙是维护人体健康最重要的矿物质之一,对人体有多种特殊的保健作用。
(1)降低血压:缺钙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有些高血压患者可不用任何药物,只提高钙的摄入量就能控制血压。据美国国立保健统计中心一项为期13年的调查证明:如果一个人每天摄取1 300毫克的钙,患高血压的机会比只摄取300毫克钙的人要少12%。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不好时,通过补钙(同时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常可提高治疗效果。
(2)预防心脏病:钙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心脏病的发生与发作。欧美科学家的研究表明:高钙食品能帮助正常人每天多排除饱和脂肪酸6%~13%,使胆固醇总量下降6%。低密度脂蛋白(LDL,俗称坏胆固醇)下降11%,同时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称好胆固醇)水平仍可维持原状。从而有利于心脏健康。
(3)减少肾结石:多年来许多医生都认为患肾结石的患者应限量食用钙,理由是80%左右结石的成分都是钙。但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结果却与此不同。他们对45 510名无肾结石的患者进行了4年追踪研究,发现饮食中摄取丰富钙(平均每天1 300毫克)的人,比那些常吃低钙食品(平均每天516毫克)的人患肾结石的机会少1/3。
(4)减少痛经:钙有助于减轻痛经的痛苦及症状,对10名有经前期综合征者的研究显示,在食用高钙食品期间,70%的人经期疼痛症状(腹痛及背痛)明显减轻;90%的人经期烦躁、情绪低落的症状减轻了。
(5)防治过敏疾病:钙是一种抗过敏剂,它能增强机体对外界一些特异性过敏物质的抵抗能力,减少皮肤瘙痒症的发生。钙制剂是治疗荨麻疹、湿疹与皮炎等各种瘙痒性皮肤病的常用药物。钙的摄取量较正常水平增加1倍,对过敏性肠炎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我国第三次营养调查的结果表明:钙是我国居民中最缺乏的营养素,人均钙摄入量达不到供给量标准的50%。
防治钙缺乏应多吃含维生素D及钙、磷丰富的饮食。富含钙的食物主要有(按100克食物中钙含量的毫克数计算):牛奶(104)、黄豆(426)、黑芝麻(2 013)、虾皮(2 000)、海带(1 419)、素鸡(1 350)、芝麻酱(870)、茼蒿(883),脱脂奶粉(1 300)、榨菜(280)、腌芥菜头(351)、紫菜(343)、雪里蕻(235)。我国未规定磷的摄入量,因磷的来源不成问题。美国规定,成人的钙磷比值为1∶1。
钙和磷在食物中的含量见表1-4,表1-5。
表1-4 部分食物中钙的含量(毫克/100克)及日需量
人体补钙的标准(毫克/人·日) 中国人实际摄入量(毫克/人·日)
平均:每人每天800毫克
儿童:每人每天500~1 100毫克 300
少年:每人每天1 000~1 200毫克 400成人:每人每天800~1 500毫克 500
孕妇:每人每天1 500毫克 600
乳母:每人每天2 000毫克 600
绝经期妇女、老人800毫克 300
表1-5 部分食物中磷的含量(毫克/100克)
由于钙的吸收受到体内维生素D含量的制约,因此,补充钙的同时要多吃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动物肝脏、奶油、干酪等。同时多晒太阳,可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有助于钙的吸收。
此外,与骨代谢有关的微量元素还有锌、铜、氟、锶、硅等。老年人和体弱者可能缺乏这些微量元素,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及胶原是骨髓基质的重要原料,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有肉、禽和蛋类,牛筋和猪蹄筋也富含胶原蛋白。
2.铁 铁是构成红细胞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近年来,“补血药”的广告宣传让人眼花缭乱,让人们感到困惑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贫血者反而多了。什么是贫血,是不是所有的贫血都要服用补血药?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比积(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正常标准,即平原地区,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HCT<0.42;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HCT<0.37。三个指标中尤以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最为重要。
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伴随症状也因引起贫血的原因不同而不同:
(1)营养不良性贫血:主要是由于铁、维生素B12、叶酸摄入不足引起,多见于孕妇、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及老年人。严重的缺铁性贫血还可出现口炎、舌炎、萎缩性胃炎、指甲扁平、反甲,甚至吞咽困难、异食癖等。维生素B12及叶酸缺乏可出现“牛肉舌”,并伴有疼痛。维生素B12缺乏常伴有手足麻木,感觉障碍、行走困难等。
(2)失血性贫血:各种慢性失血,如呕吐、咯血、便血、血尿、月经量过多、痔疮长期出血等,均可引起铁的丢失,临床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3)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在骨髓中生成后一部分参与血液循环,一部分储存于脾脏。红细胞的生成期为120天左右,当被破坏的红细胞数超过骨髓生成的红细胞数时便会出现贫血。各种原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及脾脏功能亢进便属于此类型。
(4)伴随于各种慢性疾病的贫血:类风湿关节炎、各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尿毒症、铅中毒等均可伴有贫血。
(5)恶性血液疾病所致的贫血: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各种恶性实体瘤侵犯骨髓,均可抑制红细胞生成导致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骨髓受理化因素的影响引起造血功能低下所致的贫血。
可见,贫血的原因很多,不同原因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补血药、保健品无外乎是各种铁剂,对营养不良造成的缺铁性贫血疗效还可,但有些类型的贫血者体内铁正常甚至增多,故不能盲目补铁。怀疑贫血,要去医院就诊,查血象,看血红蛋白值正常与否,在医生指导下查找病因,不要擅自相信补血药广告的“神奇威力”。补铁的方式多种多样,可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香菇、豆制品,肉类、禽蛋、动物肝、肾和高蛋白食物。用铁制炊具烹调菜肴,才可增加铁的摄入量。
3.锌 参与体内各种酶、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影响细胞分裂、生长和再生,对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的婴儿、儿童和青少年非常重要。另外,锌与人体免疫,创伤愈合、性功能等也有密切关系。缺锌的防治方法有:
母乳初乳中含锌量最高,新生儿应哺初乳。如母乳不足,可用牛、羊乳补充。婴儿应按时添加含锌量多的辅食如蛋黄、鱼、肝末、肉末等。儿童膳食中要添加含锌量较高的蛋白质。如乳类、蛋类、肝、鱼及肉类等。成人也可参照食用。
4.碘 碘是人体内制造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之一。每天碘的摄入量低于50毫克时,可引起甲状腺肿大;低于25毫克时,可发生克汀病。上述疾病有地区性,系由环境中水、土壤、空气、粮食、蔬菜等缺碘,以致人体内碘缺乏所引起。所以又叫地方性碘缺乏病。防治方法:长期食用碘盐,多吃海带、紫菜等海产食物,对严重缺碘的克汀病患者要服用碘化物和干甲状腺制剂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