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秀亮从脾论治小儿咳嗽经验

李秀亮从脾论治小儿咳嗽经验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都中医药大学李秀亮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尤善治小儿咳嗽。李教授尤强调痰在小儿咳嗽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痰既是引起咳嗽的重要病因,又是其病情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病理产物,咳嗽每必兼痰。此外李教授在儿科临床辨证过程中尤强调辨舌的重要性。李教授在临床治疗小儿咳嗽过程中,尤提倡肺脾并治。故对于咳嗽患儿的日常调护中,李教授除嘱其慎起居,适寒温外,尤重视调护脾胃。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秀亮教授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30余年,尤善治小儿咳嗽。李教授从脾治疗小儿咳嗽的特点如下:

(一)小儿咳嗽多关乎痰

李教授结合小儿“心肝常有余,肺脾肾多不足”的生理特点,指出儿科常见咳嗽之因,有以下几种:①小儿肺常不足,肺气虚则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肺失宣肃,津停生痰致咳;②小儿脾常不足,胃小且脆,内容物不多,易受损伤,运化不力,酿湿生痰致咳;③心肝火旺,木火刑金,炼液为痰致咳。然小儿思想单纯,少情志之变,因此临床上因病变致咳嗽者较少见;④肾气虚弱,温化失节,痰湿上泛致咳。此外,小儿饮食不知自节,过食肥甘厚味,乳食内积,胃肠炽热,易酿湿助热,炼液为痰而导致咳嗽,这一类型为儿科特有的伤食咳嗽。即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李教授尤强调痰在小儿咳嗽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痰既是引起咳嗽的重要病因,又是其病情演变过程中的主要病理产物,咳嗽每必兼痰。故临床所谓无痰者非确实无痰,只不过痰多痰少、易咳难咳而言。

(二)生痰之源必责之脾

李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体会到,由于小儿脾胃功能成而未全、全而未壮,加之多数家长又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片面给孩子进食含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所以在小儿痰饮的成因中,饮食不化较津液停聚更为常见。李教授将小儿因痰致咳原因归纳为气不行津、津停生痰和水谷不化、凝而为痰,水谷精微和津液代谢失常的双重障碍是痰饮形成的总病机。

(三)四诊合参尤重辨舌

在小儿咳嗽的辨证中,李教授常用时间辨证来分析疾病的性质,即五更咳嗽,晨起痰多者,多脾虚;上半日咳嗽,痰见黄稠者,多胃火;午后咳嗽,痰黑滞者,多阴虚;黄昏咳嗽,痰黏稠者,多食积或肾虚。咳嗽日轻夜重者,为血少;后半夜咳嗽甚者,属风。凡黄昏、五更及上半日咳嗽者,多实;午后咳嗽,为虚。同时,李教授还非常强调对病变部位的辨证,认为只有准确地了解病变部位,才能对患儿当前病情在表里、寒热、虚实各方面有较客观和系统的掌握,从而指导临床处方用药。如咳嗽咽红、双肺听诊无异常者,病变多在肺卫之表,用银翘马勃散、上焦宣痹汤类以清热解毒、解表散邪即可;咳嗽咳痰、呼吸气促、双肺呼吸音粗者,病变多入里累及肺脏,治之需用麻杏石甘、新制六安煎、清金化痰汤类宣肺降气、化痰止咳。此外李教授在儿科临床辨证过程中尤强调辨舌的重要性。指出小儿病于内必形于外,对小儿舌象的观察,最能直接地反映咳嗽的脏腑气血盛衰及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各种变化特征。临床运用可概括为:①舌苔薄者,多为感受外邪或感邪轻浅。若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兼见咳嗽,鼻塞流涕或发热恶寒等外感表证者,多为外邪袭表、肺失宣肃。若舌红,苔黄少津,兼见咳嗽声嘶,咽痒不适,大便干结者,多为外感燥邪或风热化燥,燥热伤津。②舌苔腻者,多为痰湿内停所致。若舌质淡体胖嫩,苔白滑或白腻,兼咳嗽气喘,痰多色白易咳,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者,多为脾虚湿盛。若舌质偏红,苔黄厚或黄腻,兼咳嗽,咳痰不爽,胸闷呕呃,多为湿热之邪阻滞肺胃。若舌质红、苔黄白厚腻或黄浊腻,兼咳嗽咳痰,反复或久咳,多有伤食史,伴夜卧不安,不欲饮食,口臭,腹胀,手足心热,大便臭秽者,多为伤食所致。③若舌质红者,多为里有内热。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兼见咳嗽喘促,痰涎壅盛,面赤口渴,烦躁不安者,多为痰湿入里化热或痰热壅肺。若舌质红,苔黄厚腻,兼见咳嗽气喘,晨起及夜间咳甚,痰少质黏不易咯出,咽喉肿痛者,多为肺热盛,治当以清肺热为主。若舌质红,其上起芒刺或有裂痕,苔干黄或厚腻乏津,呛咳无痰,唇红干裂,大便燥结难解或数日未解者,多为肺热化燥伤津。④若舌质淡者,多为正虚。舌体正常或略大,边有齿痕,舌质淡红,苔薄,兼微咳声低,神疲懒言,面色少华,纳呆食少者,多为脾胃气虚。

(四)辨证论治不忘运脾

李教授在临床治疗小儿咳嗽过程中,尤提倡肺脾并治。一则培土生金,诸邪难侵。小儿肌肤柔嫩,藩篱疏薄,卫外不固,加之自身寒暖不知自调,极易为内外诸邪所侵,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为咳。而肺为金脏,生于脾土,故脾实则散精于肺,有生金之能,灌溉四旁,有益肺之功。故凡外邪伤肺或肺虚邪入致咳者,均强调以补脾为主兼以治肺,以期脾实而肺金有养,皮毛有卫,已入之邪易出而后来之邪无以入,咳嗽止矣。此法多用于反复易感儿和久咳不愈儿。再则运脾行气,痰消咳止。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水液,又位处中焦,为全身气机之枢,总摄全身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调节肺宣肾纳。脾虚运化不力则津停生痰,食积生热,气机失畅,痰热互结梗阻气道,痰随气升犯肺则引发咳嗽。所以针对咳嗽形成的病机,提出欲治咳者,当以治痰为先;治痰者,必以顺气为主。临床凡属脾虚酿湿生痰或食积化热、蒸液为痰致咳嗽者,均推崇用陈皮、半夏、厚朴、大腹皮、莱菔子等行气化痰,消食宽中之品,以期脾气一转,运化如常,津液得输,水谷得运,痰化积消,气畅咳止。

(五)预防调护兼顾脾胃

患儿体质的强弱在发病与否,及疾病的发展,转归,预后中占有的地位与成人相比更显重要,所以李教授在治疗小儿咳嗽过程中,除药物治疗外,还大力提倡从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以期达到改善患儿体质,增强免疫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目的。故对于咳嗽患儿的日常调护中,李教授除嘱其慎起居,适寒温外,尤重视调护脾胃。认为发病时小儿脾胃运化较平日更弱,尤不宜进寒凉之品以妨碍脾胃的运化,亦不宜进肥甘辛辣之品以刺激脾胃,加重脾胃运化负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