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颂昭,儿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曹老治疗小儿口疮经验如下:
(一)清心泻火法
口疮临床以心脾积热证多见。曹老常选导赤散加减治之。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肠而出。故用生地黄滋肾凉心;竹叶清心泻火;木通通利小便、导热下行;甘草泻膀胱之热。本方泻火而不伐胃,利水泄热而不伤阴,用于小儿娇嫩之体较为适宜。但若心经热盛,尚须加黄连直泻其心。
(二)清心通腑泄热法
口疮虽以心脾积热证多见,治以清心泻火为主,但小儿常兼夹积之证,表现便秘不通。遇此,曹老喜加大黄通腑泄热,以釜底抽薪。药后大便得通,热随便泄,身热遂降,口疮速愈。
(三)清心苦泄燥湿法
暑天患口疮,常兼夹湿邪内蕴心脾。脾气呆滞,多伴纳呆、苔腻。曹老主张在常法中加入苦泄燥湿之品,如苍术、黄柏等,因苦能燥湿,而不宜直清,以防碍脾。
(四)清心滋阴降火法
阴虚火炎致口疮者,多见于病后,或口疮迁延日久者。因此,滋阴降火之法乃曹老治此类口疮常用之法,药如南沙参、麦冬、石斛、竹叶之类。因小儿脾胃薄弱,养阴不宜滋腻,防其碍胃之弊。
(五)引火归原法
口疮的发生,尚有元阳不足、气不化水,水不济火,虚火上炎所致者。此类口疮,在儿科并不多见。曹老遇之用交通心肾、引火归原之法,取交泰丸加味,用黄连引心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配肉桂温肾化水、上济于心,不使心阳偏亢。二药一寒一温,升降阴阳,使水火互济,浮火自敛而口疮得愈。此为常法中之变法,临床应掌握其辨证要领,如溃疡面呈淡红色、疼痛不著、口腔黏膜苍白、口唇齿龈色淡、面色白等。此法若用之得当,收敛甚速。
(六)内外合治法
曹老治口疮,还主张内外合治。她认为,口疮很多是由口腔黏膜感染所致。因此,加强口腔护理,清洁口腔,局部用药,直接清除感染源很重要。她常辨证选用以下几种散剂:①疮面红赤疼痛者,用锡类散或珠黄散;②阴虚火旺、疮面凹陷者,用养阴生肌散;③虚中夹实者,用虚实散。中药散剂不仅有清热杀菌消炎的作用,而且具有促进口腔黏膜再生的作用。因此内外合治,更能使口疮早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