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泻心导赤散

泻心导赤散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聂绍通等以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口疮54例,其中男21例,女33例,年龄6个月~6岁。3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任文英根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导赤散配伍构思精巧。通过以导赤散与关木通水煎,每日以不同剂量灌胃7天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

【方名】 导赤散

【来源】 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曰:“观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导赤散主之。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卧。”

【处方】 生地黄、木通、甘草各等份。

【用法】 上药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功能主治】 清心利水养阴。主治心经火热证,症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方解】 本方证乃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所致。方中生地黄甘寒而润,入心肾经,凉血滋阴以制心火;木通苦寒,入心与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两药相配,滋阴制火而不恋邪,利水通淋而不伤阴,共为君药。竹叶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为臣药。甘草清热解毒,尚可直达茎中而止痛,并能调和诸药,还可防木通、生地黄之寒凉伤胃,为方中佐使。4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水养阴之效。

【注意事项】 本方为清心利水养阴的常用方剂,临证以心胸烦热,口渴,口舌生疮或小便赤涩,舌红脉数为证治要点。方中木通苦寒,生地黄阴柔寒凉,故脾胃虚弱者慎用。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生地黄5~15g,木通3~9g,生甘草梢3~6g,鲜竹叶5~6g。每日1剂,水煎服。心烦不安加连翘、灯心草清心泻火除烦;口干欲饮加生石膏、芦根、天花粉清热生津;小便短黄加车前子、茯苓、滑石利尿泄热。

2.小儿口疮[陈五南.导赤散加味治疗小儿口疮66例.江苏中医药,2003;24(1):24;聂绍通,等.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口疮54例.湖南中医杂志,2002;18(6):44]

陈五南在导赤散的基础上加味,易散成汤,治疗小儿口疮66例,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7个月~12岁,病程2~12天。治疗方法:生地黄5~15g,麦冬5~12g,木通3~9g,车前子3~10g(包),竹叶5~6g,甘草3~6g。火热较盛者加栀子1~5g、连翘5~9g;便结者加大黄3~8g(后下);兼有温热者加黄连2~4g、滑石6~10g(包);营养不良者加太子参5~12g;阴虚火旺者加知母3~8g、玄参5~10g。用法:水煎频服,日服1剂,重者可日夜各服1剂。结果:均获痊愈。

聂绍通等以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口疮54例,其中男21例,女33例,年龄6个月~6岁。均见心胸烦热,口舌生疮;口腔黏膜、齿龈、舌、两颊及腭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大小不等,甚则满口糜腐,疼痛流涎;有的伴发热,颌下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偏高或正常。治疗方法:心脾积热型方用导赤散加大黄、芒硝、石膏、天花粉;发热重者加柴胡、板蓝根等。心火上炎型方用泻心导赤汤加车前子、滑石;口渴甚者加石膏、天花粉。阴虚火旺型方用导赤散加山药、知母、黄柏、牡丹皮。结果:痊愈47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100%。

3.小儿口腔溃疡[王诗侠.导赤散加味治疗小儿口腔溃疡24例.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996;8(6):273]

王诗侠应用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口腔溃疡24例,其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8个月~12岁。临床症状有发热烦躁,口痛拒食,口舌糜烂,唇红面赤,便秘溲赤,舌红,苔腻,脉数。治疗方法:淡竹叶、生石膏(先煎)、鲜芦根各15g,鲜生地黄10g,木通、生甘草各5g,生大黄(后下)3g。兼外感风热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热甚伤津重加石斛、玄参、麦冬;兼湿热加绵茵陈、薏苡仁等。每日1剂,每次煎汁150ml,分5~6次饮服。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痊愈21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5.8%。

4.小儿疱疹性口炎[张新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90例.陕西中医,2002;23(6):505]

张新明以导赤散加减结合西医对症处理90例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并与46例支持与对症处理的西医疗法对照。治疗方法:中医方用生地黄、淡竹叶、木通、连翘各6g,金银花、板蓝根各10g,生石膏(先煎)15g,生甘草3g,根据患儿年龄、症状,药量、药方有增减。每日1剂,分2次服用。用药2~4天。结果:中西医组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6%。中西医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组(P<0.01)。

5.小儿手足口病[肖达民,等.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0例.新中医,2002;34(8):51]

肖达明等运用清心导赤散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个月~7岁,病程均在3天之内。临床表现为口周、唇内侧、舌、颊、软腭出现大小不同、数量不等的溃疡点并见疼痛流涎,同时在手足掌心或臀部分布散在性丘疹、疱疹,或成簇出现,疱疹稠密或稀疏,疱浆浑浊,焮红疼痛,可伴发热、流涕、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渴欲饮、腹胀便秘、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厚、脉滑数等症。治疗方法:生地黄、滑石、板蓝根各15g,金银花、白鲜皮、苦参各10g,牡丹皮、竹叶、木通草各6g,黄连5g,生甘草3g,灯心草5扎。3岁以下儿童剂量酌减。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服。若发热甚者,加生石膏、青天葵;口渴不欲饮、苔黄腻等湿热症状明显者,加藿香、佩兰、薏苡仁。治疗结果:全部治愈。

【研究进展】

1.化学成分(雷载权主编.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40;沈映君主编.中药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8)

关木通含马兜铃酸、鞣质和钙质、皂碱素、脂肪油等。生地黄主要含有烯醚萜苷类、低聚糖等,如β-谷甾醇、甘露醇、梓醇、地黄素、地黄低聚糖。

2.药理作用[任文英.导赤散的组方分析及适证运用.河北中医,2000;;22(4):285]

任文英根据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的结果认为,导赤散配伍构思精巧。生地黄对糖皮质激素引起的血浆皮质酮受抑制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对机体环苷酸系统进行反应性调节;木通有利尿及增加尿酸与电解质排泄的作用,并有解热与镇痛效果;生甘草内含有甘草酸与甘草次酸,具有抗炎与保钠排钾的作用;淡竹叶有明显的抗菌作用。

3.减弱肾毒性[李春香,等.加味导赤散与单味关木通对动物肾毒性的比较研究.中医杂志,2003;44(3):219]

李春香等探讨含关木通的复方导赤散与单味关木通对动物肾毒性的差异。通过以导赤散与关木通水煎,每日以不同剂量灌胃7天为实验,观察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关木通各剂量组均有导致大鼠急性肾功能减退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的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复方导赤散使用关木通较单味应用关木通肾毒性低,且随配伍剂量合理的调配而肾毒性显著降低。故导赤散有降低关木通肾毒性的作用,导赤散中关木通常规用量无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