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后教授从事儿科教学及临床工作数十年,其治疗小儿泄泻经验如下:
(一)病机
“脾常不足,肾尚虚弱”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泄泻尤以2岁以内婴幼儿多见。
(二)辨证论治
1.虚寒泻者宜温补脾肾为主 陈师认为补脾之法应在传统的意义上有所延伸。如四君子汤加陈皮名异功散,四君子本为健脾益气,但若单用则有呆补之嫌,加陈皮则补而不滞,使脾胃之气由补而兼运。又如小儿积滞,多为乳食壅滞三焦,使受纳之物在胃中不能运转,致陈谷不去,新谷难入。故选山楂、神曲、鸡内金、谷芽、麦芽之类以消食化滞。但单消积滞则易耗气伤阴有碍脾运。大凡易成积滞者多因脾胃本虚之故,必须结合补脾之药方能消积而不伤脾胃之本。脾胃为全身气机之枢纽,以动为贵,欲令其动,则使其运,运而动之,运则能化,从而使其恢复正常功能。就泄泻而言,无湿不成泻,除健脾利湿药以外,诸如芳香、温化、燥化、淡渗都可化湿,湿去则脾运健而泄泻止,所以都属补脾之法。陈师治疗虚寒性泄泻用药十分灵活,久泄气虚明显而阳虚尚不甚者,多用钱氏七味白术散,或参苓白术散加炮姜或煨姜,并选加肉桂或桂枝,虚寒更甚者用熟附片。
2.湿热泻者当清热利湿止泻 陈师常用葛根芩连汤合六一散化裁。加六一散者,乃用滑石之清热利湿、分利小便之功,使湿从小便而去;甘草调和诸药且可矫味。湿热暴泻每易伤阴,易出现口干、肤燥、溲短、泪少、舌光少苔等阴伤失水症状。陈师常用乌梅、石斛生津养阴,认为不宜用生地黄之类滋腻补药,恐其反致水湿失运,加重脾胃负担而使病情加重。暴泻或久泻,有阴伤之象,可用止涩之品,但不主张过早使用,以免留邪为患。然暴泻(一昼夜达数十次)或久泻正虚的患儿,当疲惫虚弱之态渐显时,可灵活用之。罂粟壳之类会碍邪,可用诃子、石榴皮之类。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治疗此证当通因通用,法取宣导化滞、行气调肠、消积和胃。积食去而肠胃清,则泄泻除。常用方剂为保和丸或平胃散加减。
(三)饮食调护
陈师认为,小儿腹泻除了辨证施治外,正确的饮食调护亦很重要。首先,陈师常嘱患儿家长,要让小儿广摄食谱,不要偏食。其次,患儿腹泻期间,不主张严格禁食,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喂奶,暂停辅食。3个月后人工喂养小儿可喂稀释牛奶或米汤、米粥等;已断奶者可喂稠粥、面条等。腹泻停止后,不可禁食过严,使小儿呈饥饿状态,引起肠胃蠕动增强,必致久泻难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