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参苓白术散六岁小朋友可以吃吗

参苓白术散六岁小朋友可以吃吗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治疗方法:口服小儿至宝锭每日2次,连服3天停药,停药后改服参苓白术散每日3次,连服10天停药为1个疗程。姬承武等用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个月至3.5岁,病程≤10天。

【方名】 参苓白术散

【来源】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脾胃虚弱,饮食不进,多困少力,中满痞噎,心悸气喘,呕吐泄泻及伤寒咳噫。”

【处方】 莲子肉(去皮)一斤,薏苡仁一斤,缩砂仁一斤,桔梗(炒令深黄色)一斤,白扁豆(姜汁浸,去皮,微炒)一斤半,白茯苓二斤,人参二斤,甘草(炒)二斤,白术二斤,山药二斤。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小儿量岁数加减服之。

【功能主治】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虚湿盛证,症见饮食不化,胸脘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方解】 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为君药。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并用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脾和胃,行气化滞,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则诸症自除。

【注意事项】 本方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泄泻,舌苔白腻,脉虚缓为辨证要点。小儿慢性泄泻、小儿厌食属脾虚湿盛者可服用。泄泻兼有大便不通畅,肛门有下坠感者忌服。不宜同时服用漏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党参3~6g、白术3~5g、茯苓5~7g、山药3~5g、砂仁1~3g、薏苡仁3~6g、炙甘草1~3g、炒扁豆3~5g、桔梗3~7g、莲子肉2g。每日1剂,水煎服。兼伤食者加焦三仙;兼风寒者合藿香、防风;兼湿热者加葛根、黄芩、黄连;兼阳虚者加干姜。

2.小儿秋季腹泻[方清文.参苓白术散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18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21):2106—2107]

方清文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118例,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饮食疗法及支持疗法。对照组加用党参3~6g、白术3~5g、茯苓5~7g、山药3~5g、砂仁1~3g、薏苡仁3~6g、炙甘草1~3g、炒扁豆3~5g、桔梗3~7g、莲子2g。兼伤食者加焦三仙各6~10g,兼风寒者合藿香1~3g,防风1~3g。兼湿热者加葛根3g,黄芩3~5g,黄连1~3g,兼阳虚者加干姜1~3g。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肌内注射。结果:治疗组治愈98例,好转18例,未愈2例。治疗组治愈率为8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5%。

3.小儿慢性腹泻[胥筱云,等.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5例.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8;19(1):24]

胥筱云等用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慢性腹泻45例,治疗方法:全部服用参苓白术散,婴儿1/5包,幼儿1/4~1/3包,幼童1/2包,学龄期儿童1包,1日3次。大便色黄,呈糊状者,可直接服用;如大便稀溏、色淡黄,则将服用量的一半用小火炒黄后与未炒的另一半拌匀服用;如大便水分多、色黄绿有泡沫者,则将全部服用量的药粉小火炒黄后服用。结果:治愈37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

4.小儿迁延性腹泻[谢斌,等.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60例.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65]

谢斌等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调理饮食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60例,治疗方法:党参、白扁豆、薏苡仁、葛根各6g,茯苓、白术、砂仁、陈皮各5g,山药10g,煨木香4g,桔梗3g,肉桂2g,半岁以下用量为2/3。每日1剂,水煎60~100ml,分3~4次温服。结果:治愈26例,好转29例,未愈5例,总有效率91.7%。

5.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郭红,等.小儿至宝锭合参苓白术散治愈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 (10):1602]

郭红等用小儿至宝锭合参苓白术散治愈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5例,年龄4个月~5岁。治疗方法:口服小儿至宝锭每日2次,连服3天停药,停药后改服参苓白术散每日3次,连服10天停药为1个疗程。结果:全部治愈。

6.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刘海林,等.参苓白术散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性腹泻15例.湖南中医杂志,1996;12(5)增刊:25]

刘海林等运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肠菌失调性腹泻15例,治疗方法:党参10g,茯苓10g,白术10g,山药15g,莲子10g,薏苡仁30g,陈皮10g,车前子15g,泽泻10g,甘草3g。腹胀腹痛者加大腹皮15g、厚朴10g、白芍15g;肛门灼热,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者加黄连6g、黄芩10g;泄泻无度,腹中肠鸣者加诃子10g、罂粟壳10g;呕吐者加豆蔻6g、藿香10g。结果:全部治愈。

7.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姬承武,等.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4):384—385]

感染后脾虚综合征为小儿受到不同各种感染后出现的一组以腹泻、厌食、精神不振或伴低热等临床综合征,此时再应用抗感染药物,容易加重患儿肠道的菌群失调,腹泻很不容易恢复,长期更使小儿出现营养不良。姬承武等用参苓白术汤加减治疗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6个月至3.5岁,病程≤10天。治疗方法:党参9g,白术9g,茯苓9g,山药10g,莲子肉6g,薏苡仁12g,砂仁3g,甘草2g,肉豆蔻6g,大枣五枚,水煎3次口服。6个月每次1汤匙;8个月每次1.5汤匙:1岁每次2汤匙;3岁左右2.5汤匙。结果:治愈24例,好转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

8.肠炎[秦伟,等.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夹湿型慢性结肠炎58例.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2):50—51]

秦伟等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虚夹湿型慢性结肠炎58例,治疗方法:太子参30g,茯苓15g,焦白术15g,砂仁15g,白扁豆30g,广陈皮12g,炒山药30g,薏苡仁30g,莲子30g,炙甘草9g。便血较多者加地榆炭、槐花炭、三七粉;腹痛较重者加罂粟壳;水泻严重者加诃子肉;腹胀严重者加枳壳、莱菔子。加水1500ml,浸泡1小时,两次煎取300ml,分两次服。结果:痊愈42例,好转14例,无效2例。

【研究进展】

1.化学成分(沈映君,主编.中药药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861,884)

人参主要成分有人参皂苷,按其苷元结构可分为三类:人参二醇类、人参三醇类和齐墩果酸类。人参中还含有糖类、多肽类、氨基酸、有机酸、生物碱、挥发油、微量元素等。白术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醚、杜松脑、苍术内酯、果糖、氨基酸等。

2.止泻作用[周继春,等.腹泻康擦剂的药理作用初探.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2;8(6):61—62]

周继春等通过动物实验证明,参苓白术散和腹泻康对家兔离体肠自动收缩、氯化钡引起回肠收缩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均能明显延长番泻叶致小鼠泻下发生时间及抑制小鼠泻下,具有较好的止泻作用,同时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对“脾虚”小鼠的作用[侯建平,等.参苓白术散对嗜酸性“脾虚”小鼠的影响.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20(4):33—35]

侯建平等观察了参苓白术散对嗜酸性“脾虚”模型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可提高“脾虚”小鼠抗疲劳能力,增加因造模减少的胸腺、脾脏重量,升高血糖水平,降低肝、脑过氧化脂质含量。

4.对肠道真菌菌群的微生态调节作用[丁维俊,等.脾虚造模及参苓白术散的真菌菌群调整功能.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7(1):24—25]

丁维俊等运用大黄造模脾虚,模型鼠肠道真菌总数显著上升(P<0.05)。参苓白术散治疗后,真菌与酵母菌含量下降(P<0.05),真菌总数则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造模前正常值比较,酵母菌显著降低(P<0.05)。真菌结果显示,小白鼠肠道青霉菌、酵母菌为优势种,曲菌、枝孢霉、毛霉、链孢霉为常见种。提示参苓白术散对真菌菌群具有调整作用。

5.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仝小林,等.加味参苓白术散对吲哚美辛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0;22,(5):279—281]

仝小林等通过吲哚美辛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模型观察了加味参苓白术散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加味参苓白术散通过增强抗氧化剂的活性以及抑制脂质过氧化和氧化损伤,从而达到对吲哚美辛所致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6.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吴红娟,等.参苓白术散颗粒剂与煎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中药材,2002;25(11):811—812]

吴红娟等观察了参苓白术散颗粒剂与合煎剂、分煎剂对小鼠腹腔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及对以二硝基氯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苓白术散不同剂型均能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小鼠血清溶血素形成,抑制二硝基苯诱导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