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可恩,主任医师,教授,现任职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其从食积治疗儿科病经验如下:
(一)师古法而创今论,指明食积三成因
毕教授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和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却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特点,因此,其生长发育所需之水谷精微,常较成人更为迫切,使脾常不足的病理特点更为突出,易为乳食所伤,使乳食失于及时腐熟,水谷精微不能及时输布,而促使乳食停积,此其一也。其二,如《育婴秘诀》所论:“小儿之病,多过于饱也……此喂养不当所致也。”其三,护理不周而致食积。胃腐熟乳食和脾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全赖阳气的温煦,中阳受伤,水谷不能腐熟运化,也可形成食积。
(二)划分食积四阶段,舌象是重要依据
关于食积阶段的划分,将小儿食积划分为“食积早期、食积化热、郁热伤津、脾胃并伤”四个阶段。
毕教授把舌苔厚腻、肚腹胀满看作是乳食停积的最重要的表现,在食积全过程中舌象有规律性变化,即:食积早期,苔白厚腻,舌质正常;食积郁热阶段,苔厚腻或白或黄,间有剥脱,舌质红赤;郁热伤津阶段,舌无苔或舌苔厚腻有明显剥脱,舌质红赤;脾胃并伤阶段,舌无苔或有薄白苔,中心有剥脱,舌质偏淡。其中有两个阶段可有剥脱苔:一是食积郁热阶段,是厚腻苔而又剥脱,剥脱部位多在周边,极少固定在舌中心;一是脾胃并伤阶段,是薄白苔而又剥脱,其剥脱部位固定在舌中心,是胃气伤的表现,有明显的食欲不振。其舌质开始正常,逐渐变红,至脾胃并虚阶段,则变为舌质淡。明确以上舌象变化,对正确认识食积所处的阶段是很有帮助的。
(三)食积致多种病证,治疗重消食导滞
关于食积的治疗,毕教授强调应重视消食导滞。应用此法时,须根据体质之强弱,积滞之久暂,正气伤损之轻重,兼夹里热之多少以及伤津耗液等情况酌情应用。如只有食积而无他症,食积时间短,正气尚盛者,又可直消其食,用消积化滞汤加减;食积久者,正气多有损伤,津液多有亏耗,应消补兼施,或消后继补,有津伤者,酌加滋液养津之品,方用化积养胃汤加减。但消导一定要适中,应注意若积因脾虚不能健运药力者须消补并行,或补多消少,或先补后消,所谓“养正而积自除”。其中加减变化,尤多繁复,应避免一味消导攻下、克伐过重而犯虚虚之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