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董建华论肃肺降气治喘证

董建华论肃肺降气治喘证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肃降肺气为主进行治疗,疗效显著。腑气不通,又可使肺气不利,喘息更甚,故应注重肃肺通腑。若病邪逐步深入,肺金失于肃降,肺气郁闭而发喘咳之症。肺失肃降,必定引起相关脏腑气机失调,也可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内生。对于痰湿阻肺之喘,用燥湿化痰、降气平喘之法。临床上常用敛肺补肾、培补摄纳、降逆化痰之法治疗虚喘,以麦味地黄丸敛肺滋阴、补肾纳气,加紫石英、沉香以重镇降气而平喘。

董建华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喘证是以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为其特征,临床多为经年不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以肃降肺气为主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分为4法:

(一)肃肺通腑,清化痰热法

肺居上焦,以清肃下降为顺,壅阻为逆。若湿痰郁久化热或肺热素盛,痰受热蒸或素体痰湿内蕴,复感外邪化热,皆可导致痰热阻肺、肺失清肃,上逆而为喘息。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能肃降下行,易使肠腑传导失司,大便秘而难行。腑气不通,又可使肺气不利,喘息更甚,故应注重肃肺通腑。本法适用于痰热阻滞肺胃、肠腑传导失司所致喘急面红、胸闷炽热、痰黄而稠、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者。药用桑白皮、杏仁、瓜蒌、枳实、莱菔子、冬瓜子、生薏仁、川贝母、黄芩等。痰多黏稠加生蛤壳、海浮石;口渴咽干加芦根、花粉;腹胀腹满加枳壳、苏梗。

(二)肃肺降气,解痉活络法

外邪袭肺,经用宣散之法,则邪去喘平。若病邪逐步深入,肺金失于肃降,肺气郁闭而发喘咳之症。肺失肃降,必定引起相关脏腑气机失调,也可导致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内生。本法适用于肺气上逆,瘀血阻络所致喘憋气促、胸闷不舒、呼吸困难、面色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弦细者,常用紫苏子、杏仁、全蝎、川芎、地龙、枇杷叶、枳壳等。全蝎、川芎、地龙具有解痉活络平喘之功。若气滞痰生加陈皮、清半夏、莱菔子;气郁化热加黄芩、桑白皮;伤及肺络,咳血咯血加白及、藕节、仙鹤草。

(三)降气平喘,燥湿化痰法

肺失肃降,不能通调水道,引起水液运行障碍,内聚而成痰湿,或素体痰湿偏盛,日渐积累,痰浊壅肺,肺气失降而见喘逆咳嗽,胸满窒闷,痰多色白而黏,咯吐不爽,舌苔白腻,脉滑。对于痰湿阻肺之喘,用燥湿化痰、降气平喘之法。药用陈皮、清半夏、茯苓、紫苏子、白芥子、瓜蒌、杏仁等。痰湿盛,胸闷纳呆明显者加苍术、厚朴;喘急不能平卧加葶苈子;白果;脾气虚弱者加党参、白术。

(四)降逆敛肺,补肾化痰法

肺与肾为金水之脏,久病肺虚及肾,肺之气亏耗,不能下济于肾,肺肾俱虚,耗气精伤,气失摄纳,上出于肺,逆气上奔而为喘。此喘特点为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纳少,气不得续。本证为久病年老体弱,反复频繁发作,常因痰浊壅阻肺气,而致“上盛下虚”之候。临床上常用敛肺补肾、培补摄纳、降逆化痰之法治疗虚喘,以麦味地黄丸敛肺滋阴、补肾纳气,加紫石英、沉香以重镇降气而平喘。痰多气涌,咳逆不得卧加葶苈子、贝母、瓜蒌;肾阳不足加淡附片、肉桂;肾阴亏损加冬虫夏草、女贞子;虚喘兼见胃胀加枳壳、莱菔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