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某某,女,15岁。1976年7月12日初诊:患者自3岁时即发哮喘,初起发作轻微,后来愈发愈频,以春夏为剧。发则气不接续,喘促痰鸣,不能平卧,不思饮食,常用氨茶碱、麻黄碱(麻黄素)等止咳平喘药及青、链霉素等抗感染药才能缓解。近日外受风寒,哮喘又发,诊见张口抬肩,呼吸喘促,两肺哮鸣音及散在干湿性啰音,痰多而稠,颜面苍白。舌质红,苔黄腻,脉象细弦。
辨证:宿痰内伏,郁久成热,外寒相引,以致哮喘复作,系属肺寒膈热,本虚标实。
治法:急则治标,先以宣肺清热,止咳平喘。
方药:定喘汤加减,麻黄10g,白果3个(打),黄芩10g,紫苏子10g,地龙15g,杏仁12g,款冬花10g,川芎10g,全蝎5g,6剂。
8月13日二诊:服药后哮喘已缓解。1个月来只发作1~2次,程度较前减轻。发作时,服上药即平。唯动则气喘,汗多,不思食。缓则治本,当补肾纳气,益肺化痰平喘为法。熟地黄20g,五味子5g,冬虫夏草10g,紫河车5g,甘草5g,沉香末1g(冲服),紫苏子5g,川贝母3g,党参5g,麦冬3g,煅牡蛎12g, 6剂。
1977年9月6日再诊:自诉发作时用初诊方,发作缓解后用复诊方,交替服用近年余(有时中断或隔日1剂),哮喘基本控制。现咳痰不多,动则有轻度痰鸣气促,一直没有大发作。能从事一般活动,嘱用复诊方加倍做丸药服用,以巩固之。
在临床治疗时,发作期当分为或寒或热,故治有温化宣肺、清化肃肺的不同,平时则以健脾、益肾、补肺为主。发作期属肺寒膈热哮喘证,治疗以宣肺清热止咳平喘而治标为主。方以宣肺平喘、清热化痰之定喘汤去甘草、桑白皮、法半夏,加地龙、川芎、全蝎平喘解痉,全方既能清肺降气化痰,又能驱除宿饮。缓解时用熟地黄、五味子、紫河车、冬虫夏草之补肾纳气,党参、麦冬、川贝母、紫苏子、沉香、甘草益肺行气祛痰,少佐牡蛎以敛汗,从治本入手。这样标本缓急交替使用,从而使肺肾功能迅速得以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