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刘志明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学家。医案:李某某,女,18岁。主诉:咳喘15年,每于夏季发作。近年来病势加重,其他季节亦有小发作。服药7剂,咳喘减轻,胸闷渐舒。遂于原方加生芪18g,配沙参以益肺气。嗣后以上方增减,再服药10余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年余,未见再发。《摄生众妙方》制定喘汤,本为外寒客热之咳喘而设,临证不必拘泥有无外寒,凡寒热错杂之喘证,均可投之。
刘志明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中医学家。出身岐黄世家,幼承名师亲授。精研医经,博览群书,学识丰富。
医案:李某某,女,18岁。初诊1984年8月2日。主诉:咳喘15年,每于夏季发作。近年来病势加重,其他季节亦有小发作。经外院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炎”,迭进中西药,无明显效果而来就诊。诊查:自诉咳嗽、喘促发作月余,稍动则加剧,至夜尤甚,不得睡卧。喉中痰声漉漉,痰多而黏稠,色黄白相间,咯吐不爽,胸闷短气,口干时欲饮。体温正常,纳食尚可,大便尚调,小便色黄。脉弦稍滑,舌苔薄黄。
辨证:痰浊内蕴,有化热之势。
治法:平喘化痰、稍佐清热,以定喘汤主之。
处方:白果12g,款冬花12g,杏仁9g,厚朴12g,橘红9g,麻黄9g,沙参18g,紫苏子叶各12g,半夏9g,黄芩9g,前胡9g,甘草6g。
服药7剂,咳喘减轻,胸闷渐舒。遂于原方加生芪18g,配沙参以益肺气。再进药7剂,咳喘几除。嗣后以上方增减,再服药10余剂,以巩固疗效。随访年余,未见再发。
按语:喘证夙有宿根,多为外因诱发。初感属寒证者居多,久病则痰浊内蕴每易化热,当此之时,往往寒热错杂,单纯寒证或单纯热证者少见。《摄生众妙方》制定喘汤,本为外寒客热之咳喘而设,临证不必拘泥有无外寒,凡寒热错杂之喘证,均可投之。余屡试屡验,即或多年宿根,若用之得宜,一旦拔除,亦非罕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