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何炎燊治疗肺肾阴虚

何炎燊治疗肺肾阴虚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何炎燊医案:李某某,男,68岁。1996年春夏之交,感受风温时邪,发热喘咳,入某院治疗,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中西药物并投,效果不显,病情危重,乃回家中,已准备后事,姑邀余一诊,以决生死。此久嗽肺肾大虚,复感温邪化火,肺叶焦枯,化源将绝,而邪热内迫心营危候。用本方加减,治之数月,病情渐有起色,日能进食,大便成形,夜睡安和,神思清朗,肿消过半,发绀亦退。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广东省名老中医何炎燊医案:李某某,男,68岁。患者有数十年吸烟史。近10年来久嗽不愈,且日趋严重,常喘促不得卧。1996年春夏之交,感受风温时邪,发热喘咳,入某院治疗,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失代偿期。中西药物并投,效果不显,病情危重,乃回家中,已准备后事,姑邀余一诊,以决生死。

5月7日初诊,病者骨瘦如柴,面色暗晦,发热(37℃~38℃),头项汗出,气喘痰鸣,呼长吸短呈现三凹征。神思恍惚,烦躁不眠,语言难出,间有错语。颈静脉怒张,膝以下凹陷水肿,指甲口唇发绀,咽干口燥,渴不引饮,干呕恶食,脉浮细数促(125/分,频发早搏),舌质老瘦而绛,舌尖起红粒,苔薄,干燥如沙。此久嗽肺肾大虚,复感温邪化火,肺叶焦枯,化源将绝,而邪热内迫心营危候。急进清燥救肺汤合生脉散、安宫牛黄丸加味,以防万一。

辨证:肺肾阴虚,痰热内扰。

治法:滋阴润肺,清热化痰。

方药:方用清燥救肺汤合生脉散合安宫牛黄丸加减。

西洋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石膏30g,阿胶20g,火麻仁20g,桑叶12g,枇杷叶10g,甘草5g,川贝母10g,竹黄10g,玄参20g,海蛤壳20g,安宫牛黄丸1枚和服,3剂。

再诊:热退(36.7℃),汗出少,能闭目入睡片时,外邪暂解,险候未过。前方去桑叶、枇杷叶,加天冬15g,北沙参20g,3剂。

三诊:神志清,发绀稍退,浮肿未消,喘咳未减,但排痰较易,脉不浮,仍细数(108次/分),舌苔化净而光绛不鲜,仍干呕恶食,且兼大便溏薄。清凉之药不宜续进,滋补之剂又不能过早,转方清养心肺,兼顾脾胃。

西洋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阿胶20g,川贝母15g,南杏15g,山药25g,北沙参20g,炙甘草5g,石斛15g,扁豆20g,谷芽20g。

用本方加减,治之数月,病情渐有起色,日能进食,大便成形,夜睡安和,神思清朗,肿消过半,发绀亦退。惟稍动则气喘,呼吸若不相接续,脉仍细数,舌红无苔,此肺肾久亏,根蒂不固,非朝夕可愈,转方峻补肺肾,用人参固本、六味地黄加补肾纳气之蛤蚧、核桃、五味子等,仍须照顾脾胃。

1方:生地黄15g,熟地黄20g,天冬15g,麦冬15g,人参15g(西洋参、吉林红参各半),淮山药20g,山茱萸15g,五味子10g,阿胶15g,蛤蚧1对、核桃肉15g,龟甲25g,川贝母15g,炙甘草5g,隔日1剂。

2方:六神汤(太子参15g,白术10g,茯苓15g,炙甘草5g,淮山药20g,扁豆20g)加石斛15g,谷芽20g,每周1~2剂。

两方交替服用至春节之前,已将半载,病者能生活自理,扶杖出门散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