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方及方解
见第1章第三节名方应用。
(二)岳美中用千金苇茎汤治肺痈
[董建华.中国现代中医医案精华(三).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1623]
张某某,男性,40余岁。主诉:吐脓血3月后入医院,住院两月无效而出院,请中医治疗。诊其脉,右寸虚数。问其症状,口燥咽干,胸胁隐痛,二便赤涩,咳腥臭脓血痰。验其痰,置水中则沉,以双箸挑之,断为两段。
辨证:肺痈。
治法:古人治肺痈,初起用桔梗汤。日久病重者,用桔梗白散。此症肺脉虚数,恐峻剂伤正,再三考虑,乃取千金苇茎汤,因它具有重不偏峻,缓不偏懈的优点。
处方:鲜苇茎(取在土中直上之茎,去软皮及节)30g,瓜瓣(即甜瓜子)15g,桃仁(去皮带尖)10g,薏苡仁24g,水5盅。先煮苇茎,去渣,取3盅,再入诸药,煮成2盅,分服。先服10剂。
二诊:药后口燥咽干见轻,二便稍清畅,吐臭脓血如故。嘱再照原方服药10剂。
三诊:脉数稍减,胸隐痛吐臭痰如故。拟加强药力。以祛毒排痰,补肺。处方:川贝母12g,金银花10g,白及3g,陈皮8g,生姜1片,薏苡仁16g,甜葶苈3g,7剂。
四诊:前方药服5剂后,不仅无效,且症情急剧转重,胸部烦闷,臭痰加多,脉亦增数。是药不对证,故有这种现象,仍改用苇茎汤,服药10剂。
五诊:诸症又随药转轻,吐痰臭味几无。因嘱长期服苇茎汤,若逐步见好,则无须频诊。
六诊:月余后,胸部畅适,痰基本无臭味。嘱再服药5~10剂,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情况良好。
按语:苇,前人谓即芦。此方用鲜苇茎即可,其味甘寒无毒,主肺痈烦热。瓜瓣,黄熟味甘者佳,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最为内痈要药。桃仁主瘀血内结。薏苡仁主补肺清湿热。总观苇茎汤有化血成痰之功,肺痈所吐脓皆为瘀血所化。
(三)曹世宏用千金苇茎汤合济生桔梗汤治疗肺痈痰热瘀阻
[潘正连.曹世宏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经验.江苏中医,2000;21(4):4]
组成:桃仁10g,冬瓜仁15g,生薏仁15g,桔梗10g,甘草6g。
主治:咳嗽,咳痰稠黄,胸中隐隐痛,或痰中带血,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解:桃仁、冬瓜仁、生苡仁清热化痰,逐瘀排脓;桔梗、甘草宣肺祛痰。
加减:热甚便秘者加用大黄10g,双花15g泻热通腑;若痰多加败酱草15g以化痰排脓;若痰中带血,加大黄炭10g,侧柏叶12g,收敛止血;若气虚者加黄芪15g,益气健脾;若阴虚内热加麦冬10g,川百合10g养阴清热。
(四)苇茎汤治疗肺痈
[张小平,刘效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肺脓肿36例疗效评价.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2;11(6):456]
收治的68例肺脓肿患者,进行可比性分组。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根据痰细菌培养加药敏结果,给予静脉滴注相应的抗生素,不能进食脱水者适当补液。治疗组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组在采用西药治疗同时加用苇茎汤加减,热盛者加用金银花、连翘、鱼腥草、黄芩清热解表。津液耗损明显加用桔梗,生津止咳,痰多加瓜蒌、桑白皮、浙贝母排痰消痈,在消散期重用黄芪、白及、海蛤壳,促进炎症吸收与消散,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30天。口服苇茎汤几乎无副作用,个别病例因不能进食暂缓口服中药,给予补液,待能进食后,再口服中药,大便稀者减少瓜蒌量。
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18例,显效11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达80.56%,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肺脓肿由于细菌耐药性产生及脓腔纤维包裹增厚,抗生素不易达到病灶处杀死细菌,故临床单纯西医抗感染疗效常不理想,疗程往往延长。在根据药敏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加用中药苇茎汤清热解毒、行瘀散结、化痰排脓,可促进炎症吸收与消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