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癌病机之关键在于痰

肺癌病机之关键在于痰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机之关键在于“痰”。本病除了胸肺的表现外,尚常见肺系以外的许多症状,符合痰证的病机特点。再者,有痰证为患的客观依据。临证时宜针对其病机之关键,对标证而言,以治痰为首,当视其兼夹证候,或佐活血化瘀,或合清热解毒,或兼理气行滞。而治痰应贯穿于肺癌证治之始终。肺癌之起病源于正虚,而一经发病,各种病因及病理产物则更伤正气,其虚益甚。因此扶正原则当贯穿于肺癌施治之全过程。

(一)肺癌的病因病机

疾病的发生是邪正双方相互交争的过程中正不胜邪的结果。正气不足或相对不足是发病的内在根据,邪气(致病因素)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肺脏外则易受邪气侵袭,内则易虚易滞易逆。六淫、疫疠时邪以及吸烟、大气污染、职业致癌因素等是常见的外因。在上述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或有先天禀赋不足、饮食营养七情等因素,积损伤正而发病。肺气失于宣发肃降,则气机不利,水道失调;肺虚则气失所主,治节不力。正虚邪盛,喘咳、痰血、胸痛、气急、短气等症遂作。肺癌是因正气虚损、邪毒侵袭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临证所见之肺癌病人大多已属中晚期,且多为经手术或放、化疗治疗而效果不佳者。放化疗易致气阴重伤,余毒内留,故此类患者其正气更虚,邪气益甚,病情尤为深重。观其虚多为气虚、阴虚或气阴两虚;实则不外痰凝、血瘀、气滞、毒热。

病机之关键在于“痰”。从临床特点而言,一系列肺系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支持“痰”的存在。本病除了胸肺的表现外,尚常见肺系以外的许多症状,符合痰证的病机特点。所见患者皆有痰证的病理生理基础存在。正虚虽有气血阴阳之别,然肺癌之正虚主要在于气阴。无论是虚火灼肺还是毒热袭肺,均可炼津为痰;亦可致肺失宣肃,水道失调而聚湿生痰。肺气虚则气失所主,治节无权,水停为痰;脾气虚则水湿不化,凝聚成痰而上贮于肺,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再者,有痰证为患的客观依据。痰一旦形成,既可以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两种形式形诸于外,又可成为气滞、血瘀的成因,且易与气、瘀、毒热交结为患,终成顽痰痼疾。当然,由于本病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久则血伤入络,正虚与血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亦不容忽视。

(二)辨证施治

肺癌施治宜谨守病机,辨证与辨病互参,整体与局部兼顾,其治法不外乎清热解毒、益气养阴、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以毒攻毒诸法。其基本治疗原则为扶正祛邪、标本兼顾。临证时宜针对其病机之关键,对标证而言,以治痰为首,当视其兼夹证候,或佐活血化瘀,或合清热解毒,或兼理气行滞。就治本来说,扶正不可缺,应贯穿于肺癌证治之始终,视其邪正盛衰与病期、体质及标本缓急,明确扶正与祛邪之主次,明确治疗目的。治痰之法,可分别从治脾、治肺、治肾等不同角度论治。除了审因施治外,还应兼顾兼证,灵活加减。痰气互结者宜合用理气解郁之药,如柴胡、香附、郁金之类;兼夹湿邪者宜配用健脾运脾之品,如白术、薏苡仁、佩兰之属;热毒内蕴者宜清热解毒,药可选鱼腥草、冬凌草、山豆根等;痰瘀互结者应并用活血化瘀之法,可酌加桃红四物汤类。而治痰应贯穿于肺癌证治之始终。肺癌之起病源于正虚,而一经发病,各种病因及病理产物则更伤正气,其虚益甚。肺癌之发展过程实质上是邪正交争的过程。因此扶正原则当贯穿于肺癌施治之全过程。基于肺之生理病理特点,肺之虚证主要在于气虚和阴虚。另外应注意时时顾护胃气。肺癌临证常用的方剂有:除湿祛痰类,如二陈汤、三子养亲汤;理气化痰类,如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逍遥散;清热化痰类,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黄连温胆汤;化痰散结类,如贝母瓜蒌散、消瘤丸、小金丹;清热解毒类,如泻白散、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活血化瘀类,如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扶正类,如沙参麦冬汤、二至丸、百合固金汤、生脉饮、当归补血汤、参苓白术散等。临证时亦可酌情选用现代研究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药,兹不一一列举。另外,用药剂量不宜过重。临床不少医患对癌肿畏恶有加,抱除恶务尽之心,手术、放疗、化疗兼中药大剂攻伐,而对虚损则大剂补益,以期速效。然其病之所得,渐而久也,岂可望数剂而已。临证有虚不受补之诫,《内经》对祛邪亦有“衰其大半而止”之论。大剂攻补,乃犯中医虚虚实实之戒,邪未除而正已衰,正未复而邪羁留,病必不除,欲速则不达。故轻剂缓图方为治本之法。

(三)典型病例

王某,男,71岁,郑州市人。2001年2月21日就诊。自诉半年前因时有咳嗽,偶有咳痰带血,至河南医科大学一附院就诊,X线示左上肺近肺门处块状高密度影。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被确诊为左上肺中心型鳞癌。由于年龄和体质原因,没有选择手术,又不能耐受放化疗,遂求中医诊治。症见胸胁困痛不适,微喘,短气乏力,咳嗽阵作,咳痰时有带血,胃脘嘈杂不适,纳差,夜眠差,大便时干结。舌质暗红、苔中腻,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血两虚,痰瘀内结。治当首重其本,益气养血;兼顾其标,化痰理气。处方:黄芪30g,当归15g,鸡血藤30g,薏苡仁30g,柴胡12g,香附15g,郁金15g,陈皮12g,清半夏15g,赤白芍(各)15g,葛根15g,百部20g,仙鹤草15g,焦三仙(各)12g。水煎服,每日1剂。服14剂后短气乏力大减,纳食亦增,但仍有微喘,时作咳嗽,痰中有血丝。夜眠欠佳,大便时干。舌质暗红、苔中腻,脉弦细。宜扶正祛邪兼顾,更用百合固金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处方:生熟地黄(各)12g,百合30g,玄参15g,贝母15g,桔梗9g,赤白芍(各)15g,清半夏12g,紫苏子12g,白芥子12g,莱菔子12g,百部20g,仙鹤草15g,前胡15g,黄芩炭12g,白及15g,阿胶(烊化)15g,山豆根30g,焦三仙(各)12g。续服20余剂,4月4日复诊时诉咳嗽已明显减轻,2天前咳出大小0.5cm×1.0cm两块物质并装为标本,视之为腐败组织残物,自觉无特殊不适,痰中未再见到血丝。无胸闷胸痛,纳可,夜眠尚可,二便自调,精神颇佳。舌质暗红、苔中部稍腻,脉弦细。效不更方,嘱其守方续服。2001年9月4日复诊时未诉任何不适,复查胸片结果提示,同前无大变化。上方既效,嘱其坚持服用以期能长期带瘤生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