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验方及临床研究

现代验方及临床研究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床病例全部为住院病人,按国际肺癌RNM分期标准,病期为Ⅲ~Ⅳ期,总共60例。本组资料表明,A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B组。本组99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多数为拒绝手术或无手术指征,部分为术后复发,并在2个月内未行放化疗的患者。近年来对肺癌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一)参冬白莲汤治疗晚期肺癌

[张 蓓.参冬白莲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疗效观察.河北医学,2003;9(4):324]

临床病例全部为住院病人,按国际肺癌RNM分期标准,病期为Ⅲ~Ⅳ期,总共60例。中心型25例,周围型35例;伴胸腔积液19例,伴锁骨上、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27例,伴骨转移17例。按化疗后是否进行中药治疗随机分成A、B两组,其中A组以中药配合化疗为治疗组共29例,B组单用化疗共31例为对照组。

化疗方案:非小细胞肺癌组用“NP”方案,长春瑞滨(诺维本)25mg/m2加生理盐水40ml,静脉推注,1~8天。顺铂30mg/m2,加糖盐水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1~3天。小细胞肺癌用EP方案:依托泊苷(足叶乙苷)80~100mg/m2,1~3天,顺铂30mg/m2,用法同上。均为每3周重复,通常给予6个疗程,使用过程中常规对症处理如补液、止吐、水化两组相同。中药治疗:A组按辨证施治同时服用中药,以参冬白莲汤随证加减:沙参30g,天冬9g,麦冬9g,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生地15g,淮山药30g,川贝母9g,陈皮12g,鱼腥草3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胸痛加丹参、瓜蒌,胸腔积液加葶苈子、夏枯草,咯血加仙鹤草、白茅根,骨转移加骨碎补、补骨脂等,住院开始每日1剂水煎服。坚持服用2年以上或不能服药时停止。B组单用化疗。

结果:两组治疗后1年的疗效比较,A组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11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55.2%。B组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14例,恶化4例,总有效率40%。两组比较A组优于B组(P<0.005)。肿块缩小程度A组大于B组。对胸腔积液及淋巴结转移的疗效A组也优于B组,但病例数少,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生存期变化比较,所有病例治疗后均进行随访,直至2002年12月,失访率A、B组各为8.03%、13.5%。治疗后平均生存期1年、2年、3年生存率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肝功能变化比较,差异显著。精神饮食一般状况及消化道反应,A组明显优于B组。

本组资料表明,A组1、2、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B组。说明加用中药治疗可明显改善生存期生存质量。体能状态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只要能提高患者体能状态,就有可能提高化疗的疗效。中医在扶正培本提高体能状态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本组方剂中的党参、黄芪、白术、沙参、麦冬、生地黄等有明显的扶正、补气血、滋阴养肺功能。党参、茯苓、白术、陈皮、川贝母、山药等具健脾生气调胃功能。对晚期癌症尤其接受化疗者的脾气虚弱很有效。本方中的鱼腥草、半支莲、白花蛇舌草具清热解毒、活瘀消肿与抗癌作用。本方剂无毒副反应。因此根据临床表现及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合理应用,配合化疗既能改善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改善症状,又可达到改善机体体能状态,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癌瘤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中医药与化疗的适当配合,是治疗晚期肺癌的研究方向之一。

(二)肺康方治疗肺癌

[孙大兴.肺康方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中医药学报,2002;30(2):49]

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自拟肺康方为基础结合辨证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3例,并与单纯化疗组36例比较。本组99例均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多数为拒绝手术或无手术指征,部分为术后复发,并在2个月内未行放化疗的患者。中药组63例,病理分型鳞癌32例,腺癌25例,未分化癌6例;临床分期:Ⅱ期7例,Ⅲ期31例,Ⅳ期25例。化疗组36例,鳞癌19例,腺癌15例,未分化癌2例;Ⅱ期5例,Ⅲ期17例,Ⅳ期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病期等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中药组以肺康方为基本方(野荞麦根、白毛藤、干蟾皮、半夏、制南星、郁金、莪术、薏苡仁、茯苓、仙鹤草)随证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阴虚加北沙参、麦冬、山海螺;气急加炙麻黄、紫苏子、葶苈子;咳甚加前胡、百部、紫菀;咳血加三七、花蕊石、黛蛤散;胸痛加徐长卿、玄胡、全蝎。每日1剂,水煎日服2次。化疗组以CAP或MVP方案为主,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两组除中药与化疗不交叉使用外,其他常规治疗不变。

中药组治疗2个月后观察瘤体变化、症状缓解情况及生存质量。化疗组在化疗结束3周后进行检测,远期疗效主要进行生存时间调查,生存时间统计至2001年10月底。结果:瘤体客观疗效,治疗前后胸片或CT对照,按WHO统一评定标准,两组均无完全缓解。但中药组稳定以上率明显高于化疗组,提示肺康方具有控制病灶,延缓发展的作用。

症状缓解情况,咳嗽、咳痰、气急、胸痛、咳血是肺癌的常见临床表现,治疗后胸痛缓解率中药组(42.86%)虽略高于化疗组(38.46%),但无显著差异。其余症状(咳嗽、咳痰、气急、咳血)缓解率中药组明显高于化疗组。

生存质量评价,根据KPS百分分级标准,治疗前两组均≥60分,治疗后增加或减少10分及以上者为上升或下降,增加或减少不到10分者为稳定。结果显示,中药组生存质量稳定或上升者明显高于化疗组,化疗组下降者明显增多,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99例患者中获得随访88例,生存时间自接受治疗开始到死亡或失访止,并统计0.5、1、2、3年累计生存率。中药组56例中生存期超过0.5年51例(83.87%),超过1年30例(53.37%),超过2年18例(33.47%),超过3年9例(18.17%),中位生存期11个月。化疗组32例中,分别为28例(82.86%),16例(49.72%),6例(20.85%),0例,中位生存期8.5个月。3年生存率中药组优于化疗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

近年来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死亡原因首位的,化疗虽有进展,但因其毒副反应大,使许多病人难以耐受,同时迄今仍缺乏有力的依据说明此类患者因化疗而获益。因此探索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新途径,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对肺癌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报道已屡见不鲜。综合各地报道可以看出,中医治疗肺癌无论是单独应用,或配合手术、放化疗的应用,在减毒增效,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提高生存率方面都有肯定疗效。

肺癌的形成,多因正气虚损,复因邪毒入侵,肺气壅滞,津液不布,积液成痰,痰阻气滞,血行不畅,痰瘀邪毒内外胶着日久所致。痰凝、瘀滞、毒聚是肺癌形成的基本病理环节,故化痰散瘀解毒是治疗肺癌的基本方法。肺康方是全国名老中医赵树珍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的经验方,以野荞麦根为主以清热化痰、活血解毒;配白毛藤、干蟾皮清热解毒;半夏、天南星化痰散结;莪术、郁金行气活血止痛;薏苡仁、茯苓健脾化痰;仙鹤草扶正补虚而止血。全方以祛邪散结为主,兼顾扶正。

本组观察表明,肺康方对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化疗组。临床中发现患者服用肺康方后,咳痰松畅,痰量减少,痰液变稀,肺部啰音改善,从而使胸闷咳喘等症状缓解,说明该方能改善气道炎症,减少局部渗出,清除痰液阻滞,进而改善通气功能。由于中医治病强调整体观念,作用相对缓慢而持久,其局部抑瘤作用虽不及化疗,但肺康方中运用野荞麦根、白毛藤、莪术、蟾皮等药物,具有较好的散结消瘤作用,是临床常用抗肿瘤中药。以此方为基础结合辨证施治,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使局部瘤灶得以控制,病灶稳定率提高,延长了患者的带瘤生存期。

(三)肺岩宁治疗肺癌

[徐振晔.肺岩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转移和血清VEGF的影响.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7(3):18]

观察中药肺岩宁(黄芪、白术等)对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分泌的影响及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转移的临床疗效。血管生成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侵袭与转移有密切的关系,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将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新的途径。中医中药有一定的抑瘤和良好的抗转移作用,它的作用机制是否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这是研究的目的。

选择91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均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自2000年10月—2002年4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者,分为化疗组(A组)、综合组(肺岩宁+化疗组,B组)和肺岩宁组(C组)。其中A组31例,B组32例,C组28例。3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以及治疗前化疗疗程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肺岩宁组:肺岩宁方(主要由生黄芪、白术、蜂房、干蟾皮、黄精等组成),由本院中药房提供。常规水煎,生药含量10g/ml。口服150ml,每日2次。A组MVP方案或NP方案化疗。B组在MVP或NP方案化疗后,口服肺岩宁方(同C组)。以上3组均30日为1个疗程,连用3~4个疗程。

治疗前后通过X线片、CT、必要时ECT进行评价原发病灶的改变,转移灶的变化,新转移灶的发生;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VEGF水平,中医症状和证候变化,生存质量评分,观察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

西医疗效标准:按照WHO实体瘤疗效标准进行,记录治疗过程中原有转移灶的变化和新转移灶的发生,生活质量评价根据Karnofsky百分评定法、体重和生活质量行为评分表进行,毒性反应按照WHO《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定。中医疗效标准:证候评定,明显改善:治疗后证候积分值下降≥2/3;部分改善:治疗后证候积分值下降≥1/3,但<2/3;无改善:治疗后证候积分值下降<1/3;恶化:治疗后证候积分值上升。症状分级:按无、轻、中、重分别用(-)、(+)、()、()表示。无(-)为0分,轻(+)为1分,中()为2分,重()为3分。

结果:治疗后原发病灶瘤体变化情况,3组治疗后均未见到原发病灶消失者,C组治疗后原发灶瘤体变化情况与A组相似,但B组治疗后瘤体的稳定率显著高于A组。

转移灶瘤体变化,治疗后A组、B组、C组的转移灶缩小者分别为4、7、2例;转移灶增大者分别为9、3、6例。B组治疗后转移灶的增大显著低于A组。

新转移灶出现情况,治疗过程中C组和B组分别出现淋巴结转移3例、远处转移3例;A组发生7例淋巴结转移和8例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情况,C组和B组显著低于化疗组。

症状和证候的改变,C组和B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两组对神疲乏力、腰膝酸痛、少气懒言、自汗怕冷、潮热盗汗等症状均比A组有显著改善。C组对动则气喘、舌质、舌苔也较化疗组有显著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A组、B组、C组的证候积分改善率分别为31.6%、57.1%、66.7%,B组、C组与A组相比,治疗后中医证候显著改善。

生存质量评价,A组、B组、C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上升分别为10、20、17例,下降分别为11、5、4例,Karnofsky评分提高率分别为32.3%、65.6%、60.7%。治疗前后相比,A组、B组、C组患者体重增加分别为0、2、4例,减少15、6、5例,体重稳定率分别为51.6%、81.3%、82.1%。B组、C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率、体重稳定率均显著高于A组。C组治疗后,食欲、睡眠、精神、活动、与人交往情况的改善均显著高于A组,食欲、睡眠也优于B组;B组患者睡眠和精神状态优于A组;A组对上述生活质量主要指标改善不明显。

VEGF的变化,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值。治疗前后相比,A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表现出上升趋势,C组和B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

手术后复发患者与未手术患者治疗前后VEGF变化,术后复发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未手术患者;未手术患者,A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显著升高;无论手术与否,B组和C组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

不同分期患者治疗前后VEGF的变化,Ⅲ、Ⅳ期患者,B组和C组治疗后VEGF均显著下降。对于未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B组和C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了血清VEGF水平;已发生远处转移者,B组显著降低了血清VEGF水平。无论远处转移是否发生,A组均显示出VEGF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研究:药物肺岩宁方同前。常规水煎,水浴浓缩至生药含量为2.0g/ml,4℃保存备用。顺铂(DDP)20mg/瓶。动物C57BL-6Lewis肺癌细胞株种鼠。将造模后的小鼠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化疗组,肺岩宁组,综合组(化疗+肺岩宁),每组25只。

结果:小鼠肿瘤VEGF的表达,对照组和化疗组VEGF的表达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而肺岩宁组和综合组VEGF的表达有显著降低的趋势。同期(14天)比较,肺岩宁组和综合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且21天和28天较化疗组也有显著差异。

肺岩宁以益气养精、解毒散结立方,重视补精以调节身体功能,又注意到肺癌形成是痰毒结聚,扶正与祛邪有机结合。中医认为肾中精气激发协调五脏功能,在维持机能平衡中起重要作用,肾中精气内寓真阴真阳,是一身阴阳之根本,阴阳交融是肾中精气的特点,也是五脏功能协调的保证。因此益肾固本、抗癌解毒成为治疗中晚期肺癌的重要法则。重视机体正气,强调益气养精,虽然扶正则积自消,但过补亦助邪,毕竟癌毒积久,须解毒散积,以扶正不助邪,消积不伤正,攻补结合,调整体内环境,促使阴平阳秘,防治癌毒扩散。正因为肺岩宁的组方抓住了这一病变发展的主要矛盾,因而在临床与实验上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VEGF是一种血管通透因子,可以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进一步促进了肺癌的复发和远处转移。降低VEGF的分泌和表达,能够减少或控制肿瘤的生长与转移。服用肺岩宁有的患者,其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肿瘤转移发生少,显示出肺岩宁有控制晚期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病灶,减少转移发生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VEGF水平来实现的。我们的实验研究结果与临床研究相一致。

(四)肺一丸治疗肺癌

[贾彦焘,贾英杰,孙一予.肺一丸结合化疗治疗肺癌.中国中医急症,2003;12(4):322]

采用本院中药制剂肺一丸结合化疗治疗肺癌56例,均为住院病例,确诊为肺癌,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选用顺铂、足叶乙苷、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等。治疗组加用肺一丸(桔梗10g,天花粉30g,百部15g,牡丹皮15g,玄参30g,郁金15g,薏苡仁30g,冬瓜仁30g),每次1丸,每日2次。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生存期、生存质量及免疫功能、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未见肺一丸所致的明显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者。肺癌病机主要是正气亏虚,邪毒内生于肺,使肺气郁闭,宣降失常,由气滞而致血瘀,阻塞经络,津液输布不利,聚结为痰,痰瘀交阻,日久而成肺癌。故病机关键在于正气亏虚,邪毒内蕴,血瘀痰凝。肺一丸针对病机,以薏苡仁扶正益气;牡丹皮、玄参、郁金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桔梗、天花粉、百部、冬瓜仁润肺化痰软坚散结,共奏抗癌之效。

另外,为证实中药肺一丸抑制肺癌血管生成和抗转移的作用,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将含有肺一丸提取液的载体置于7天胚龄的CAM上,作用48小时观察抑制血管生成情况,并予氢化可的松相比较。采用家兔角膜移植肿瘤模型,观察肺一丸对肿瘤血管生成抑制作用。采用LA795肺腺癌皮下接种T739小鼠模型,灌胃给药法及局部给药法,观察中药肺一丸对肿瘤血管生成及肺转移的抑制作用。结果:肺一丸能够使CAM及家兔角膜移植瘤的血管生成明显减少甚至消失。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瘤率为49.6%,降低血管密度,肺转移抑制率为60%。结论:中药复方肺一丸能够抑制CAM、家兔角膜移植瘤及肺腺癌移植瘤的血管生成,并具有抗肿瘤转移作用。提示肺一丸能够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抑制肿瘤生长、抗转移作用。(田 菲,等.肺一丸对肺癌血管生成及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天津中医药,2003;20(5):56]

(五)复方参芪丸对肺癌减毒增效的研究

[李爱民等.复方参芪丸对肺癌患者化放疗中减毒增效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11):822]

为探索肺癌化放疗中具有减毒增效作用之中药方剂,以益气补血、保护骨髓为主要治则,组成复方参芪丸,对肺癌化放疗后减毒增效作用及促进免疫功能进行观察。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初治的确诊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30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23例(其中腺癌12例,鳞癌11例),未分化小细胞癌6例,大细胞癌1例;分期为Ⅱ期9例,Ⅲ期21例。对照组30例,非小细胞肺癌27例(其中腺癌10例,鳞癌14例,低分化癌3例),小细胞癌3例;分期为Ⅱ期11例,Ⅲ期12例,Ⅳ期7例。健康人对照组30例。

两组患者化疗方案大致相同。治疗组化疗或放疗和复方参芪丸同时应用。复方参芪丸(水丸)方药组成:黄芪、党参、生地、熟地、山药、黄精、蒸何首乌、鱼鳔胶珠(或阿胶)、枸杞子、山萸肉、人参等,由本院中药制剂室配制成丸,生药含量100%。治疗组患者每日20g,分2次服用,服药时间至化疗或放疗结束后继续服2周。对照组化放疗同时加一般生血药(常规剂量的利血生、鲨肝醇、生白口服液等)。

结果:近期疗效判断及Karnofsky体力状况计分标准,均参照《中国常见恶性肿瘤防治规范》。疗效观察,治疗组完全缓解6例(20.0%),部分缓解20例(66.7%),无变化3例(10.0%),进展1例(3.3%),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86.7%。对照组完全缓解3例(10.0%),部分缓解14例(46.7%),无变化9例(30.0%),进展4例(13.3%),总有效率56 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及PHA测定结果:CD3、CD4、CD8、CD4/CD8比值及PHA治疗组化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化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外周血WBC测定,治疗组化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化放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卡氏评分,化放疗前两组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化放疗后两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应用中未见由复方参芪丸引起的不良反应。

化疗、放疗及手术作为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支柱,已取得了一定疗效。但是由于化放疗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细胞,即骨髓抑制及细胞免疫功能减低和生活质量下降,直接影响抗癌疗效。中医学认为恶性肿瘤多为正虚邪实,正虚多属于气虚或肝肾阴虚,邪实多属于血瘀和痰凝交结。化放疗有强烈的祛邪作用,但同时也伤正气。选用复方参芪丸和化放疗同步应用,起到减毒增效作用。复方参芪丸方中黄芪、党参、黄精益气补血,蒸首乌、生地、熟地、山药补血活血,山萸肉、阿胶、人参、枸杞子等有滋养肝肾,保护骨髓之功用。因此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祛邪之功效,提高抗癌疗效。曾对复方参芪丸作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该药对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无副反应产生。

(六)复方抗瘤冲剂治疗晚期肺癌

[何永生等.复方抗瘤冲剂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35例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18(3):3]

将经细胞学或组织学证实的55例晚期肺癌分为联合组和化疗组,观察复方抗瘤冲剂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疗效、毒性反应和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治疗方法,化疗组用丝裂霉素、长春地辛(长春花碱酰胺)和顺铂(MVP)方案。联合组在化疗组基础上加用复方抗瘤冲剂,药用黄芪、拳参各15g,生晒参10g,三七5g,赤芍12g,冬虫夏草3g,白花蛇舌草30g等。加适量水煎2次,每次化疗开始当天起服煎剂,早晚各1次,每次150ml,饭后温服,连续服用7天,至少2个疗程。

化疗前后每周对联合组和化疗组分别观察咳嗽、咳痰、胸闷、胸痛、气急、发热、乏力等症状。检查血常规,定期做肝、肾功能、心电图、X线胸片或CT、腹部B超检查,抽取外周静脉血2ml后,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全血溶血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4、CD8。

治疗结果,疗效标准根据WHO(1981年)统一评分标准。联合组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7例,无变化11例,恶化5例,有效率54.3%。化疗组治疗后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6例,无变化8例,恶化6例,有效率30.0%。联合组的有效率比化疗组高,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对症状的疗效,联合组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化疗组显效4例,有效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毒性反应按WHO抗癌毒性反应分度,分为0~4度。联合组3度以上血液性毒性反应为51.4%(白细胞下降6例,血红蛋白下降7例,血小板下降5例),化疗组为45.0%(白细胞下降4例,血红蛋白下降3例,血小板下降2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非血液性毒性反应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联合组治疗后CD4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化疗组;联合组治疗后的CD4/CD8也明显高于化疗组。联合组治疗前CD4阳性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CD4阳性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仿;联合组治疗前CD4/CD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比值较正常对照组稍低。化疗组治疗前CD4阳性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化疗组治疗前CD4/CD8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比值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复方抗瘤冲剂对肿瘤患者的化疗具有明显增效作用。联合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达48.6%,可见中药复方抗瘤冲剂能够增强化疗药物的疗效,并说明了中草药治疗配合化疗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肺癌属中医“肺积”的范畴,其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热毒蕴结,瘀血阻滞。因此治疗中必须针对上述病机,在扶正培本、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三大治则的基础上进行辨证组方。中药复方抗瘤冲剂正是根据补正气、化瘀血、清热毒等原理组成,其中黄芪、生晒参、冬虫夏草能补气益肺、补阳益肾,因而具有扶正培本的作用。拳参、白花蛇舌草性味苦寒,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三七能活血散血,赤芍能行血破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诱生干扰素,提高T淋巴细胞等功能。生晒参具有增高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功能,冬虫夏草对单核—巨噬细胞的作用明显增强。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复方抗瘤冲剂的抗癌机制之一。动物实验研究发现,拳参、白花蛇舌草、三七等对动物S180肉瘤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赤芍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提高癌细胞内CAMP水平,对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可能是复方抗瘤冲剂抗癌的又一机制。

(七)益肺胶囊治疗肺癌

[唐由君.益肺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临床研究.肿瘤防治杂志,2003;10(9):947]

益肺胶囊是根据多年总结的治疗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纯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散瘀作用。应用益肺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取得一定疗效。全组83例,其中鳞癌44例,腺癌26例,小细胞肺癌13例。病理分期ⅢA期38例,ⅢB期31例,Ⅳ期14例。全组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中小细胞肺癌予CE-CAP方案,非小细胞肺癌予CAP或MFP方案化疗;治疗组化疗方案同上,同时给予益肺胶囊(由山东中医药研究所制剂生产),每粒胶囊含生药0.5g,5~8粒/次,3次/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月后评价。

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干咳方面好转率、咯血减轻率、乏力减轻率、发热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近期疗效,对照组为完全缓解1例(2.63%),部分缓解15例(39.47%),稳定7例(18.42%),进展15例(39.47%),总有效率42.10%,有效加稳定率为60.53%。治疗组为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4例(53.33%),稳定14例(31.11%),进展7例(15.56%),总有效率53.33%,有效加稳定率为84.44%。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有效加稳定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生活质量变化,对照组生活质量升高6例(15.79%),稳定15例(39.47%),降低17例(44.46%);治疗组生活质量升高16例(34.78%),稳定21例(45.65%),降低9例(19.57%)。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T细胞亚群和T淋巴细胞转化率,对照组治疗后CD3、T淋转明显下降;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T淋转均明显升高。

中晚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全身化疗疗效不佳,且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使治疗受到一定限制。中医学认为,气阴两虚是发病的主要病机,痰瘀毒互结为发病的重要环节。益肺胶囊主要由西洋参、北沙参、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组成。方中西洋参、沙参益气补肺、养阴清热,夏枯草清热软坚散结,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散瘀,诸药合用融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于一体,共奏益气养阴、化痰散瘀、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西洋参茎叶皂苷可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免疫器官的损伤及白细胞的减少,促进幼鼠胸腺器官的发育;西洋参根多糖可抑制S180小鼠肉瘤的生长,并能明显诱导脾淋巴细胞合成IL-3样活性物质,可见西洋参抑制肿瘤生长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活性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而抗肿瘤的。北沙参不但有抗突变作用,也可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夏枯草和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药不仅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夏枯草所含的熊果酸衍生物对细胞P388、L1210和人体肺肿瘤细胞A-549还具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

本研究中益肺胶囊联合化疗治疗组患者的主、客观疗效、生活质量变化、免疫功能及骨髓功能均明显优于化疗对照组。表明益肺胶囊可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提高中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护骨髓,进而起到抗肿瘤生长及抗化疗毒副作用的疗效。

(八)七叶灵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金长娟.中西药综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7):16]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命和改善生活质量。由于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变的作用有限,即使有效率超过30%,但根据报道,其中位生存期也很短,所以患者由化疗得到的益处是否足以抵消化疗带来的不良反应,目前尚有争议。故人们着手将最佳的支持治疗与化疗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患者体力状况越好,化疗受益越大。扶正祛邪的中药有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期的作用。经验方“七叶灵”在临床与化疗合用,在延长生存期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实验研究提示该方具有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生命的作用。

病例选择住院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其中45例为治疗组,45例为对照组。上述90例患者均未作手术切除。

化疗选用MVP方案,平均每个患者化疗4个疗程。治疗组在化疗期间服用健脾和胃或益气养阴扶正中药,化疗结束后坚持长期服用七叶灵方。七叶灵方由生黄芪30g,黄精30g,女贞子15g,灵芝15g,石见穿30g,七叶一枝花24g,骨碎补30g,陈皮9g等10味中药组成。每日1剂,分2~3次口服。如出现大便溏薄,方中减去女贞子,加白扁豆、淮山药;如胃纳欠佳,胃脘作胀,舌苔白腻,方中加制苍术、川朴、藿香、佩兰梗等;如口干明显,舌质红,加北沙参、麦冬等;如畏寒怕冷,动则气喘,加补骨脂、紫石英、僵蚕。单纯化疗组在化疗期间或化疗后均不服中药。

结果,中药加化疗综合治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6.66%、59.55%和38.75%,单纯化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5.56%、17.78%和4.24%。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26个月,对照组为1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显示中西药综合治疗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化疗组。

从本组资料可以看出化疗后坚持服用中药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也正符合目前的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的观点,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就目前治疗状况看,晚期肺癌基本不能治愈,其各种治疗方法都是姑息性的,延长晚期肺癌的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是最为重要的治疗目标之一。尤其是生存率已被国际上一些学者专作“金标准”来评定疗效。研制的七叶灵方重在益气养精,扶正固本,并在方中加入七叶一枝花、石见穿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中药,临床取得良好疗效。

(九)扶正抗癌方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胡定政.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60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2003;21(4):27]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中药扶正抗癌结合化疗加放疗治疗。对60例不能手术ⅢB期(47例)、Ⅳ(13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先给予CAP方案化疗1个疗程,结束后立即给予放疗,酌情增加CAP方案化疗1疗程,而中药则有计划地与化疗放疗相结合治疗。采用中药扶正抗癌方[南北沙参、天冬、山楂各15g,麦冬、太子参、浙贝、海蛤壳各12g,生甘草、冬虫夏草(另研末炖服)各6g,半枝莲、白蚤休、蛇舌草、白英、鱼腥草各30g,蜂房、莪术、瓜蒌各10g,蜈蚣2条]。辨证加减:气虚加黄芪15g,咯血加仙鹤草30g,旱莲草15g,发热加生石膏30g,芦根20g,知母9g,胸痛加三七粉6g,郁金10g,徐长卿12g,赤芍9g。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化疗期间改服八珍颗粒益气养血。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

结果:60例近期疗效完全缓解9例(15%),部分缓解35例(58.33%),无变化11例(18.33%),进展5例(8.33%),总有效率73.33%(44/60)。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完全消退率91.67% (46/48),2例肺内转移病灶全消,其余远处转移灶症状缓解。全部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死亡21例,存活39例,1年生存率65%。毒性反应,本组病人均有Ⅰ~Ⅲ度脱发,消化道反应以恶心、轻中度呕吐为主,处理后能完成治疗。骨髓抑制总发生率为63.33%(38/60),其中Ⅲ度骨髓抑制4例,其余均为Ⅰ~Ⅱ度,一般在用药后第3周出现,经中药八珍颗粒处理后,血象均能恢复正常。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绝大多数,其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但就诊时以Ⅲ、Ⅳ期占多数。对于ⅢB和Ⅳ期病人,绝大部分无手术机会,自然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中医中药有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或缩小肿瘤的良好效果。正气虚损是肺癌发生的内在原因,肺癌到了晚期,特别是患者历经长时间放疗、化疗后,正气虚损尤为显著,故采用南北沙参、天麦冬、太子参、冬虫夏草等益气养阴、补肺肾为主。邪久留不去,必生瘀毒、痰浊,故采用蚤休、白英、蜂房、半枝莲、鱼腥草清热解毒,山楂、莪术、蜈蚣、全虫祛瘀通络,浙贝母、瓜蒌、海蛤壳以化痰软坚,全方共奏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祛瘀通络、化痰软坚之功,再结合辨证加减,治疗晚期肺鳞癌、腺癌有良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