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肺结核咯血辨治四则

肺结核咯血辨治四则

时间:2023-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患者有肺结核咯血病史2个月,一直服西药抗结核治疗,2日前因劳累及气候变化受凉而致咳嗽咯血又作就诊。生龙骨、生牡蛎有敛阴潜阳之力,与肺结核咯血之阳浮者无不相宜。肺结核咯血无分轻重,塞流虽为当务之急,不论病家或医家无不以血止为悦,但谓功逾过半。患肺结核6个月,间断服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咯血血止后,虽标症已解,肺之气阴无不虚损,其病灶及损伤之脉络尚需进一步调理,才能使疗效巩固,咯血方可少发或不发。

肺结核咯血在祖国医学中属于咳血范畴,其发病原理多因素有肺痨宿疾郁怒劳累而诱发,或素体虚弱,外感邪毒燥邪损伤肺络致肺阴亏损,气火逆乱,血不循经,络伤血溢。本病常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应用中医辨治收到满意疗效,举要如下。

(一)清痰热与养肺阴,凉血止血

临床症见时时咯鲜红色血,或痰中夹血,呛咳气急,痰黄稠或痰少质黏,骨蒸潮热,口渴心烦,舌红苔薄黄少津,脉滑数或细数。属邪毒燥热久蕴肺系,肺损络伤。因血得热而妄行,阳络伤则血外溢,药宜清痰热与养肺阴并重而达凉血止血。清痰热药如黄芩、天竺黄、鱼腥草、地骨皮、浙贝母、瓜蒌,养肺阴药沙参、白及、麦冬、白茅根、仙鹤草等,并可配合紫雪丹(每次15g,冲服,1日3次),既验且便,盖清得一分热,保得一分血而达凉血止血之效。

病例刘某,男,40岁,农民。2001年5月17日初诊。患者有肺结核咯血病史2个月,一直服西药抗结核治疗,2日前因劳累及气候变化受凉而致咳嗽咯血又作就诊。见咯鲜红色血,每日2~3次,咳嗽,时呛咳,咳黄稠黏痰,发热(体温37.9℃),口渴欲饮,夜间出汗,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滑数。此乃痰热郁肺,肺阴亏损,肺损络伤。治宜清痰热凉血止血,养肺阴滋阴止血。拟方:天竺黄10g,黄芩、瓜蒌、地骨皮、鱼腥草各20g,浙贝母15g,沙参、仙鹤草、白茅根各30g,白及、麦冬、槐花各12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1日3次。配合紫雪丹,每次15g,冲服1日3次。服药5剂后咯血咳嗽止,但乏力,纳差,时喉中有痰。上方去黄芩、地骨皮,加党参、白术、焦山楂各20g,再进5剂,诸症悉除,追访半年未复发。

(二)降胃气与肃肺,宁血止血

肺居于胸中,冲脉隶属阳明至胸中而散,若冲气不靖,胃气必随之而逆,奔迫上逆之胃气无不干扰肺系,气有余便是火,火性上炎而灼伤肺络迫血妄行,气盛则脉络不宁而致血外溢出现咯血。若能使冲胃之气下降,肺金清肃,治节有权,躁动不安之烦咳得以宁止,少冲迫逆之咯血自能日渐减少,不止血而达血止之目的。临床每见病人咯血鲜红量多,咳嗽烦躁,胸闷喜冷饮,盗汗,颜面红赤,舌红苔少,脉弦滑。治以降冲胃与肃肺气为佳。降冲胃药品首选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降香等,代赭石降冲胃之力最速。赭石性凉,有凉血止血之功,配降香加强降逆止血。生龙骨、生牡蛎有敛阴潜阳之力,与肺结核咯血之阳浮者无不相宜。肃肺气之品川贝母、枇杷叶、百部、紫菀、款冬花、侧柏叶等。川贝母苦甘凉,肃降化痰,润肺止咳止血。枇杷叶苦为肃降肺气之良药。

病例吴某,男,36岁,工人。2000年12月6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因咳嗽咯血诊断为双上肺浸润型肺结核并少量咯血,住院治疗1周病情好转,出院后一直服抗结核药近1个月,一日前因和家人发生口角生气后又饮白酒2两,次日又发咯鲜红色血量多而就诊。见颜面红赤,咳嗽,痰中带血,量多色鲜红,胸闷烦躁,口渴喜冷饮,舌红苔少,脉弦滑。此乃郁怒伤肝,肝气横逆犯胃,复因饮酒伤胃,致胃气上逆,肺失清肃,脉络不宁而致咯血。治宜降冲胃与肃肺气同步而宁络止血。拟方: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各30g,降香12g,枇杷叶、百部各15g,侧柏炭20g,茜草根、款冬花各12g,川贝母粉6g冲服,甘草5g。1日1剂,水煎服,1日3次。5剂后诸症消失。

(三)止溢血与逐瘀,血止瘀消

肺结核咯血无分轻重,塞流虽为当务之急,不论病家或医家无不以血止为悦,但谓功逾过半。该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由气及血,由经入络,久病必瘀,且离经之血难以收复。临床见咯血暗红,胸闷胀刺痛,唇色紫,脉细涩。宜投止血之剂与逐瘀血之药兼用使血止而不留瘀患,方如茜根散加三七粉、血余炭、炒蒲黄、鲜藕节等。三七止血而能消瘀,藕节和炒蒲黄、血余炭凉血止血活血消瘀。其中血余炭研末与三七粉吞服,鲜藕节用量宜大,一般30~60g。

病例孙某,女,52岁,农民。患肺结核6个月,间断服抗结核药治疗。2日前体力劳动后又见咳嗽咯血就诊。见体型偏胖,唇甲紫暗,咳少许白泡沫痰夹暗红色血点,胸闷胀刺痛,舌质胖,边尖瘀点,脉细涩。此为久病必瘀,瘀血阻络,宜投止血与逐瘀之药兼用而消瘀止血。拟方:茜草根、白及各15g,侧柏炭、仙鹤草各20g,炒蒲黄10g(布包),鲜藕节60g,血余炭(研末)、三七粉各6g吞服。1日1剂,连服10剂,诸症消失。若血止瘀消后气血虚弱,精血不足,可选大补阴丸或大造丸每次6g,生脉饮每次10ml,每日2次再服1个月,以调补气血,补益肺肾,增强抗病能力,巩固疗效,防止咯血。

(四)补肺金与益脾肾,调理善后

肺结核咯血血止后,虽标症已解,肺之气阴无不虚损,其病灶及损伤之脉络尚需进一步调理,才能使疗效巩固,咯血方可少发或不发。故补益肺金为血止后重要措施,方如生脉散加沙参、冬虫夏草、百合、阿胶、仙鹤草等随症选入直补气阴,增强肺系抗病能力。又脾为肺之母脏,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在补益肺金的同时,调补脾胃,培运中土,气血化生上输华盖而奏培土生金之效,可选加黄精、玉竹、淮山药、茯苓。兼有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舌红少苔,脉细数等肾水不足时,应肺肾双补、金水同治,可加龟板胶、紫河车、蛤蚧等滋补肺肾。若肺脾肾三脏俱有不足时,应三脏同调,审求主次,合理选药,炼蜜为丸,缓缓调治善后,能收到满意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